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时代价值及提升策略

2022-11-08吴少丹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亲和力教学内容思政

吴少丹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亲和力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鉴于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现状,需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

一、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时代价值

亲和力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生力量和逻辑生成基点。“亲”,表现为思政课教师主体和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近;“和”,表现为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得到学生的理性和情感认同;“力”,表现为教育目的是“三全”育人,指向学生能力提升和成长。高职思政课亲和力,概括说,指的是对于思政课,高职学生愿意去亲近、接受、信任、认同的一种情感力量,也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要素共同作用的合力,具体包括思政课教师的感召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等。高职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于学生而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世界、感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亲和力强的思政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激发情感认同、保持政治定力、培养道德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第二,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思政课缺乏亲和力,是导致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和点头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此类情况,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压力感和职业倦怠感会增强,职业幸福感会降低。相反,亲和力强的思政课,能够实现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和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对于思政课课程本身而言,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亲和力是保证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亲和力强的思政课摒弃了“填鸭式”“大水漫灌式”的照本宣科,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思政课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四,从党和国家发展角度而言,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作用。亲和力强的思政课,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当前,高职思政课中存在学生课上表现不积极、课下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迟到、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但究其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不高、缺乏感召力,思政课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特点、缺乏说服力,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可以从提升教师感召力、教学内容说服力、教学方法吸引力三个维度着手。

(一)强化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要增强思政课教师感召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做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涵养高尚师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唯有先以德立身,而后才能以德从教、以德育人。思政课教师要涵养高尚师德,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将满腔热情投入思政教育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其次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以榜样力量的驱动并激发学生奋发有为、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筑牢信仰之基

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要从理论学习中寻信仰之源。原原本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精读熟读经典著作,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二要从历史学习中增信仰之力。要认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史为鉴,从“四史”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感受信仰的力量,筑牢信仰的基石。

3.夯实理论基础

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政课教师要锤炼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源泉。诚然,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形式的丰富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在思想性、理论性上下大功夫,教学内容缺乏理论高度,那么育人效果将很难实现。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反复研读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理论讲透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关注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和焦点,做好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把问题讲清楚,使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温度。

4.丰富语言表达

入耳是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的前提,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缓解学生听觉疲劳,避免出现心理拒斥。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语言艺术,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例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科学理论,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回应学生困惑,用优美动听或慷慨激昂的语言引发情感共鸣。另外,学会转变话语方式,实现“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 话语的转变,“规训式”话语向“情感式”话语的转变,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自觉形成价值认同感。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课程内容是决定课程性质以及其他方面的主要因素。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思政课程的基础。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是思政课亲和力的基础。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必须加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专业和学生现有知识体系,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

1.转化统编教材,贴合学生特点

高校思政课采用的教材为国家统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突出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遵循和立足点。但是,由于教材是面向全国所有本科、专科学生,而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弱,高职思政课教师就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重组,转化成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化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学生必须掌握的问题和关心的问题,教学难点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疑惑问题。基于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

2.精选教学案例,贴近学生实际

典型案例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师要在充分把握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做好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抽象向具体的转换。一是贴近学生生活时代,精选时代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要抓住国内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用鲜活的时代案例来验证抽象的理论。如选择“抗疫”案例、“防汛救灾”案例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贴近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精选人物案例。选择学生所学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和身边可知可感的模范人物。如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案例、“学校优秀毕业生、最美医生”案例,拉近学生与榜样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躬身践行。三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精选地方特色案例。教师立足办学所在地,就地取材,选用本地特有的课堂教学案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阐释案例的本土化、身边化。

3.梳理“大问题”和“小困惑”,回应学生关切

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困惑,思政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通过课前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情况。课上增加与学生互动,课下多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针对学生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要积极回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正确看待和评价问题。当然,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善于解答“大问题”,还要敏锐洞察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小困惑”,帮助学生直面思想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任感和思政课上的获得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教学方法吸引力

提升教学方法吸引力,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多媒体平台,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教学方法体系。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运用讲授法,要特别注意将理论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语言,将文本话语转化为口头话语,切忌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文本解释文本;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和教师的层层启发,水到渠成得出正确结论;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做出判断和决策;运用情感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做好教学设计,通过接地气的语言、艺术化的教学展示手段,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共振,在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自觉接受教学内容;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学生在课堂中重现真实历史场景或故事场景,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又可以展示学生风采。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当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遵循。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一是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在校内,举办主题演讲、讲故事、经典诵读等比赛,组织舞台剧表演、画作展览,开展主题微视频制作、微电影制作活动,进行专题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来策划、导演、表演,成为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和强化思政课理论教学。二是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形式。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走进社区、乡村、工厂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电影院鉴赏红色电影,走进历史文化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开展公益志愿服务等,这些“行走的思政课”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亲和力。学生在实地参观考察、现场观摩、志愿服务中加强情感体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自觉转化为现实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3.拓展网络教学空间

网络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政课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新媒体教学平台,构建线上学习、线下课堂和主题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惑,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困惑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做到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把教学重难点、时政热点和学生困惑点录制成微课、微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三、结语

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是保证思政课实效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的重要保障,需要发挥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要素的共同作用,形成思政课教师的感召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吸引力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