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和谐语言生态建设研究

2022-11-08张海涛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普通话方言

张海涛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是整个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向海通道,也是中国对东盟开放的“桥头堡”。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3.89%;而广西的城镇化率2020年底为54.20%,比全国低9.69个百分点。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城镇化进程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这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的程度、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广西将搭上城镇化的快速列车。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和谐的语言生态,语言生态的和谐对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城镇化生活的和谐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体系构建的必然趋势

(一)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体系构建是广西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

广西民族众多,除了壮族、汉族,还有瑶族、苗族等11个世居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11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也都有各自的方言。根据《广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广西语言种类共69种,除普通话外,汉语方言有48种,民族语言有18种。由于民族杂居和文化融合,各语言使用区域参差交错,民族和民族之间,甚至同一民族之间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城镇化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迁移,引导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和桥梁,有利于消除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新市民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促进彼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体系构建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广西的各项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城镇化进程提速明显,逐渐形成了以南宁、柳州、桂林等区域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桂中城镇群、桂贺旅游城镇带、西江干流城镇带“四群四带”城镇空间格局。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2020年,广西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2.5%,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35.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23.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类型的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些新兴产业都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技术基础的。因此,城镇化进程中的各族群众只有学好并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易于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易于在多种岗位就业工作,才易于符合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的需求。同时,广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2018年全国各地兴起的全域旅游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热点,广西各族群众只有学好并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域旅游的顺利开展。

(三)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体系构建是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需要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地理位置优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要利用与东盟陆海相邻的区位优势,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近几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擘画的蓝图,广西构建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总体布局,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管是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总体布局,都意味着广西更大力度地全方位地对外开放,这就迫切需要和谐开放的语言生态与之相适应。国家“十三五”时期实施了“语言文字筑桥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培养多语种多语言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所依托的大都是我国陆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都是“语言文字筑桥工程”的多语种语言资源。因此,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发展民族语言、学习英语及东盟国家语言,培养更多的“双语”“多语”人才,无疑是广西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力服务中国—东盟合作、服务RCEP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体系构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语言文字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心理的认同。习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直是各族人民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和工具,承担着对文化的认同、对国家的整体认知、对国家情感归属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作为多民族语言、多方言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民族学好、用好、传播好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重要基础。

二、城镇化背景下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语言文字政策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保障。2001年我国语言文字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各地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法律法规制度逐步完善。但进入新时代,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现实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纷繁复杂,语言生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与之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一是地方相配套的语言文字立法还普遍欠缺,宣传力度不够。作为广西语言文字的权威发布网站——广西语言文字网,网站栏目不多,内容近两三年也几无更新,没有专设政策法规相关栏目,仅在“评估工作”栏目下收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市县及各直属机构的语言文字网站和配套语言立法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二是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语言文字问题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比如城镇化背景下普通话的推广和民族语言的传承问题、方言消亡与保护的问题、濒危语言的保护问题、商店招牌和商品商标名称的规范化问题、中外文译文相关规范和标准等,亟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和规范。三是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吸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还需加强。比如信息产业系统、金融系统、铁路系统、邮政系统等行业还需结合自身特点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

(二)广西城镇化进程中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状况不平衡

近年来,广西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6%提升到2020年的8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令人忧虑的是,在广西甚至是城镇中的不少地方,人们虽然互相使用普通话交流,但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甚至时常会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称为“夹壮普通话”或“塑料普通话”,运用这种普通话和外地人交流时,常会造成对方“云里雾里”或出现误解的情况发生。在广西人们会给夹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一些别称,如“桂式普通话”、“南普”(南宁普通话)、“夹壮”(夹带壮语发音的普通话)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广西普通话水平整体不高的现实。

(三)广西城镇化进程中部分民族语言或方言走向濒危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人口流动的增加,人们的各种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接触频率也越来越高。语言接触的结果,一种是相互促进和补充,另一种是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生存空间的挤占而导致弱势语言受到冲击甚至面临濒危。汉语、壮语、白话作为广西的强势语言必然会对其他民族语言或方言产生较大影响。在广西的一类、二类城市,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90后”“00后”基本上都不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进行交际了。从使用人口数量来看,拉珈语、毛南语、水语、彝语、仡佬语等民族语言使用人口数量不足一万,仫佬语、京语使用人口不足三万。从长远来看,作为语言富矿区的广西,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面临断层甚至有逐渐消亡的危险。

三、城镇化背景下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发展建设的对策

(一)做好语言发展规划,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冯志伟认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进行的各种工作和活动的统称,是语言政策的具体体现。语言规划就是语言文字发展的指导性纲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基于多语言、多方言和复杂语言生态的基本语言区情,广西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要统筹做好语言发展规划,这是自治区发展的战略大计。201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语委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意见》。2018年,自治区教育厅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在这些规划文件的指导下,广西的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自治区政府层面做好语言文字发展规划,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使新型城镇化和语言生态和谐发展。

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积极进行查漏补缺,完善地方语言文字法规规章,推动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吸纳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制定网络、文化、旅游、医疗、信息等行业产业语言文字规范建设标准,研制网络正能量用语清单,加强微语言传播治理等。对广西语言文字的权威发布网站——广西语言文字网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专设政策法规相关栏目,收集国家和自治区各级部门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让新市民用法可查、有法可依。

(二)树立现代语言观念,提高城镇居民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要想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镇中工作和生活,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肯定是举步维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城镇居民要想得到较好的生存发展,树立现代语言观念,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提高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多语言和多方言能力。在早期的农耕社会,人们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要会讲所在地的民族语言或方言就可以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座城市里,彼此之间的往来交流需要有共同语言才更便捷。普通话是国家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原因,普通话的认同感在城镇化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说普通话将演变为服务全体新市民日常交流的一项基本能力。此外,广西沿海沿边,与东盟陆海相连,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入发展和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西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凸显,而国际化发展需要人们拥有一定的外语能力,特别是与东盟相邻的地方,掌握一定的东南亚的小语种外语能力可以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二是提高新媒介语言的应用能力。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的同步发展。随着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逐步普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方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的语言生活之外新增了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VR)中的语言生活,像微信群、QQ群、微信朋友圈、直播圈、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圈等网络社区语言生活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语言文字的表现方式出现了新样态,尤其是以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新媒介的冲击下,新市民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内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新市民具有一定的新媒介语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城镇化的生活。

(三)坚持语言文字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等“八个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理念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发展也极具借鉴意义。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发展也要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理念。主体性就是要维护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法定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我国语言政策的核心与根基,又是民族认同、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纽带,还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多样性是指在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同时,要促进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同发展,多样性体现出我国语言政策平等和谐理念和兼容特征。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与民族语言、方言和谐共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得社会语文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化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由于语言接触造成的语言影响,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面临断层甚至有逐渐消亡的危险。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地方方言不是对立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因此,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适当地保护民族语言和方言。民族语言和方言具有一定的功用和价值,它所代表的是一方地域文化、一种民族情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联系同一方水土养育下人民感情的纽带。

(四)建立多方联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城镇化背景下的广西语言生态和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仅靠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构建和谐语言环境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多方联动的语言文字管理机制。首先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这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和关键。1997年,广西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语委”),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都成立了语委,设置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建立了64个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其次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政推动、专家支持、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机制和工作网络。标准管理部门要出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使语言文字有标可依;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出版和传媒的带动作用;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社会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监督管理。二是提升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水平。积极鼓励科研院所、语言文字工作者及各级各类学校语言研究者、教育者开展语言生活状况监测,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为城镇化语言生态建设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三是加强各级政府责任和监督验收。定期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有利于加强依法管理监督语言文字应用的力度,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规范化水平,对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城市形象,营造扩大开放、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良好环境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分批次对各级各类城市定期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是推动语言文字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广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广西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语言生态和谐建设同频共振,是广西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方言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