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肾丸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临床观察

2022-11-07邹会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无子不孕症卵泡

邹会玲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妇产科,江苏 苏州 215155)

不孕症是一个严重困扰家庭和社会的实际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改变、细菌繁殖生长速度的加快、社会压力持续升高,不孕不育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导致不孕症的因素有男方因素,也有女方因素,其中女方不孕症因素目前以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为主,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研究[2]发现,超声检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在8 mm以下,妊娠相对困难。现代医学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有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停药后易复发,此外,长期的雌激素治疗将增加子宫内膜癌等病的发病率,用药安全性偏低,且无法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卵泡直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医学在不孕症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联合西药能显著改善卵巢功能,有研究[3]发现,归肾丸可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还有研究[4-7]表明,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卵泡直径以及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提高妊娠率。本研究着重分析归肾丸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月4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奇偶数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38±3.6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2±3.69)年;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分别有19例、11例。试验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21±3.6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45±3.63)年;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各分别21例、9例。2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满足《妇产科学》[8]、《中医妇科学》[9]中的不孕症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定患者属于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2)患者年龄22~40岁;(3)患者均存在白带增多以及下腹隐痛等症状;(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子宫病变;(2)存在宫颈癌、梅毒以及子宫肌瘤等病史;(3)肝肾功能、消化功能严重异常;(4)精神方面异常。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38)口服,每次1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后评估疗效。

试验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用药方法同对照组)联合中药归肾丸加减方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如下:菟丝子15 g,枸杞子10 g,怀山药10 g,山萸肉10 g,杜仲15 g,当归10 g,熟地黄20 g,茯苓10 g。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脉辨证加减,若患者肾阴虚,则增加女贞子10 g,墨旱莲15 g;若患者肾阳虚,则增加鹿角霜10 g,淫羊藿10 g;若患者肾虚血瘀,则增加丹参10 g,茺蔚子10 g;若患者肾虚肝郁,则增加柴胡10 g,香附10 g。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200 mL,在月经周期第5 d开始用药。连续用药3个月后评估疗效。

1.5 观察指标 (1)用药疗效,基于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制定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厚度>8 mm;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厚度达到8 mm;无效:症状无缓解,厚度<8 mm。(2)超声指标,在用药前后(均在月经周期12~16 d)应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计算相应数值。(3)性激素水平,在用药前后(月经来潮2~5 d)抽取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

2 结果

2.1 用药疗效 试验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患者用药疗效比较

2.2 超声指标 用药前2组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性激素水平 用药前2组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LH、E2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患者超声指标比较

表3 2组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主要指卵泡发育成熟时人体子宫内膜厚度依然不超过7 mm,比能够获得妊娠的厚度值更低[10]。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孕症治疗效果有很大提升,多数不孕症患者经治疗后顺利妊娠,成功成为母亲。但是,从不孕症患者的总数看,采用西医治疗固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的整体成功妊娠率与成功分娩率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一现象无疑和女性子宫内膜的胚胎接受能力呈直接关系,而子宫内膜偏薄是导致不孕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不孕症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肝郁、脾虚。《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下记载:“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诸病源候论》列“月水不利无子”“月水不通无子”“子脏冷无子”“带下无子”“结积无子”等病源。《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一》曰:“若风冷入于子脏,则令脏冷,致使无儿”,《诸病源候论·无子候》亦曰:“妇人夹疾无子……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丹溪心法·子嗣》提到:“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浓,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用星、夏、苍术……或导痰汤之类”。《格致余论·受胎论》指出:“女不可为母,得阴气之塞者也”。《傅青主女科》云:“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人以为天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夫妇人之有子也,必然心脉流利而滑,脾脉舒徐而和,肾脉旺大而鼓指,始称喜脉,未有三部脉郁而能生子者也”。中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肾虚是导致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在肾虚的基础上,患者还存在脾虚、肝郁以及血瘀等不良现象,所以中医学主张治疗以温肾补肾、活血化瘀以及疏肝健脾为主。中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可发挥一定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调节机体功能。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无疑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卵泡直径,提升治疗效果。

归肾丸出自《景岳全书》,书中记载归肾丸治疗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方中菟丝子、杜仲、熟地黄、山萸肉温补肾气;枸杞子补肝肾,山药健脾补肾,益气养阴;当归补血活血,引血归经;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全方补肾兼顾肝脾,重在益精养血,可补肾益气、养血益精、健脾助生等。有综述[11]记载,归肾丸能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如治疗月经过少、崩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等。现代药理研究[12]显示,归肾丸能使大鼠FSH含量降低,使E2含量升高,归肾丸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张军武[13]研究显示,归肾丸能使大鼠LH含量降低,使E2含量升高,能明显改善病理状态下大鼠卵巢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史云等[14]研究显示,加减归肾丸具有补肾健脾、调肝活血的作用,能够抑制颗粒细胞的凋亡。归肾丸可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刺激,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丰富子宫血液供应,促使子宫内膜厚度持续增加,还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卵泡逐步发育成熟,促进机体正常排卵[15]。

综上所述,归肾丸具有下调LH水平,升高E2的作用,能增强卵巢储备力,调节月经周期,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孕卵着床,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在西医常规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时联合归肾丸加减用药,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以及性激素水平,用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无子不孕症卵泡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以民国之前文献为中心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人类高质量卵泡是如何养成的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徐母育弯枣树
促排卵会把卵子提前排空吗
兰芝无责 仲卿之过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