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及早期康复锻炼效果观察

2022-11-07颜新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尿量盆底阴道

颜新丽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通常出现在妊娠及分娩后。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程较长,婴儿在阴道内停留的时间较久,造成盆底肌筋膜组织松弛,尿液控制力下降,尿道阻力降低,导致尿液无法自控而流出,从而形成压力性尿失禁[1,2]。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了产妇分娩后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最终导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成因增加。压力性尿失禁与盆底软组织损伤情况密切相关,而阴道分娩是影响盆底肌肉功能的危险因素之一,因阴道分娩过程中对盆底的机械性压迫,从而导致盆底软组织损伤,对盆腔脏器的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4]。有研究发现[5],剖宫产对盆底肌的损伤较小,有利于保护盆底肌功能,同时改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必须尽早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康复锻炼。本次研究将探析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及早期康复锻炼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随机选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2 月住院分娩的124例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每组62例。阴道分娩组产妇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29.23±2.67)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79±2.97)周;新生儿体重2.04~4.24 kg,平均新生儿体重(3.31±0.33)kg。剖宫产组产妇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8.57±2.88)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71±2.75)周;新生儿体重1.98~4.19 kg,平均新生儿体重(3.09±0.45)kg。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均为足月妊娠分娩;②均为单胎妊娠初产妇;③无盆腔手术治疗史;④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⑤无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⑥所有纳入产妇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产妇;②妊娠期出现尿失禁症状的产妇;③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沟通的产妇;④长期便秘及慢性咳嗽的产妇。

1.3 方法 阴道分娩组产妇予以阴道分娩,剖宫产组产妇予以剖宫产手术分娩。1 周后对两组产妇进行尿失禁检查,并在产后6 周恶露干净后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收缩会阴、尿道、肛门,5~10 s 后放松,同时,将垂体放置产妇阴道处,指导产妇进行夹垂体训练,锻炼20 min/次,1 次/d[6]。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按照国际控尿学会制定的尿失禁标准[7]判断两组产妇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对尿失禁情况进行分级,对比两组尿失禁发生率。尿失禁分级:Ⅰ级:咳嗽时有尿失禁现象;Ⅱ级:腹压增高或屏气时有尿失禁现象;Ⅲ级:直立时有尿失禁现象;Ⅳ级:侧卧或直立均出现尿失禁现象。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总例数×100%。

1.4.2 盆底肌收缩力评分 对比两组产妇康复锻炼1、3 个月后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8]。0 分:盆底肌无收缩;1 分:盆底肌仅出现1 次收缩,并且收缩持续时间<1 s;2 分:盆底肌出现不完全收缩2 次,并持续2 s;3 分:出现完全收缩3 次,并持续3 s;4 分:完全收缩4 次且持续4 s;5 分:盆底肌完全收缩,且保持持续性对抗。

1.4.3 残余尿量 对比康复锻炼前后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对比 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9.35%(12/62),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的37.10%(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对比[n,n(%)]

2.2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后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对比 康复锻炼1、3 个月后,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分别为(2.47±0.77)分和(4.21±0.23)分,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1.85±0.64)、(2.82±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后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后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阴道分娩组对比,aP<0.05

2.3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前后残余尿量对比 康复锻炼后,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均低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前后,剖宫产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前后残余尿量对比(,ml)

表3 两组产妇康复锻炼前后残余尿量对比(,ml)

注:与本组康复锻炼前对比,aP<0.05;与阴道分娩组对比,bP<0.05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多是由于分娩时盆底韧带及肌肉过度扩张,导致尿道组织松弛。该疾病多大发生于分娩后,是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9]。盆底肌肌群主要为肛提肌群,该肌群主要分为两大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为慢反应纤维,存在于肛提肌深层,持续收缩时间较长并且不易产生疲劳;Ⅱ类肌纤维为快反应纤维,存在于会阴肌肉浅层,其收缩主要是阶段性收缩,虽然收缩快速但容易产生疲劳。在产妇进行阴道分娩时通常会拉扯会阴,导致会阴撕伤,会阴在进行侧切时也会对Ⅰ类、Ⅱ类肌纤维造成损伤,进而降低会阴张力。而采用剖宫产就无此类问题发生,可有效保护盆底肌肉和神经不受损伤[10]。有研究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产科因素密切相关,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因素中,妊娠便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由于妊娠对造成膀胱、宫颈以及肛门直肠的连接处下移,并且随着盆膈裂孔的增大,造成产妇膀胱颈下移程度更为严重。妊娠本身就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而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损伤了控尿机制,因此,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产妇产后的生存质量,并且对其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阴道分娩时由于产道被扩张,盆底肌组织被拉伸,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甚至严重超出自身生理极限时,盆底肌组织就会发生断裂,加之分娩时出现的机械性损伤也会压迫会阴神经,继而损伤盆底肌肉,盆底肌肌力降低进而造成压力性尿失禁。而剖宫产对于盆底肌的牵拉、损伤较小,可以有效减轻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组织的损伤[1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产妇尿失禁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1、3 个月后,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前后,剖宫产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后,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均低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且康复锻炼后恢复状况更显著。

综上所述,阴道分娩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较大,阴道分娩是造成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剖宫产可以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且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后,剖宫产产妇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尿量盆底阴道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产后阴道松弛可以恢复吗
治阴道霉菌
阴道松弛的五大常见危害
阴道松弛的克敌:阴道紧缩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