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2-11-07张海涛陶涛岳建刚贺成山段世锋

系统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总面积颈部冠脉

张海涛,陶涛,岳建刚,贺成山,段世锋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据何晓全等[1]对2017年中国心血管报告的解读:中国至少有2.9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大约每年有1100万人因冠心病而死亡,其远远超过其他疾病的死亡构成比[2-3],欧美亦是位居前列[4]。目前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手段众多,其中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5],但其检查费用昂贵且不利于常规检查,其冠心病诊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多普勒彩超经济实惠且无创,是世界公认的血管斑块最直接和最方便的检查手段,而基于多普勒彩超的基础上对颈部血管斑块大小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的探究,则大部分集中在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Crouse斑块评分、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6]、斑块AS积分等的研究,目前暂无报道通过测量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而评估其是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纳入2015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8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测量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冠脉狭窄程度,旨在探讨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无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在本院诊断为冠心病且1周内行颈部血管彩超及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778例,其中男437例,女341例;平均(63.29±9.28)岁。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7],具有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ST段低于基线≥0.1 mV,或倒置的T波且深度≥0.2 mV)及心功酶(cTnT、cTnI、或CK-MB)正常或异常。排除标准:曾行颈动脉斑块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FA)患者;对含碘造影剂过敏患者[8];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f,CABG)患者[9]。

1.3 方法

1.3.1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采用GE公司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线阵探头9L-D,频率7.0 MHz。检查方法:探头沿颈动脉走行方向自上而下扫描,包括左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采取探头横向和纵向扫查,由同一医师检查两次,取平均值,记录其孤立斑块面积大小Sn(mm2)=长(dn)×厚(dn),再记录每位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左右颈总动脉(S1、S2),左右颈内动脉(S3、S4),左右锁骨下动脉(S5、S6));计算总面积大小S总(S总=S1+S2+S3+S4+S5+S6)。

1.3.2 CAG检查CAG包括桡动脉入路及股动脉入路,均采用Judkins法,造影术要求两名有经验的心内科医师操作,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machine,DSA)测量软件计算冠脉直径D而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诊断冠心病的标准[10],将研究对象分为冠脉对照组(D<50%),冠脉研究组(D≥50%);冠脉平均狭窄程度=(前降支狭窄程度+左旋支狭窄程度+右冠狭窄程度)/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资料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均以例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均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呈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大小与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特征

对照组和研究组就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相比较,在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体质指数、三酰甘油等相关危险因素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2.2 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大小的比较

对照组397例,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为(17.64±40.01)mm2,研究组381例,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为(29.48±40.85)mm2,两组就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5,P<0.05)。

2.3 两组影像学资料分析

图A、B显示颈部血管斑块的测量,其中A显示颈部血管斑块大小,并测量其值为85 mm×26 mm;而B显示颈部血管管壁光滑,无斑块大小;C、D显示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入路及冠脉狭窄程度,其中C显示股动脉入路,CRA30°体位前降支(LAD)近中段重度狭窄(D>75%),而D显示桡动脉入路,RAO30°+CAU20°体位左旋支(LCX)中段轻度狭窄(D<50%)。见图1。

图1 A-D展示颈部血管斑块大小及冠脉狭窄程度

2.4 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与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为(4±7)%,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为(17.64±40.01)mm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相关(r=0.271,P>0.05)。研究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为(48±21)%,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为(29.48±40.85)mm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具有相关性(r=0.104,P<0.05)。从而得到冠脉狭窄程度与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之间呈弱相关(P<0.05)。见表2。

表2 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与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s)

表2 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与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4±748±21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mm2)17.64±40.0129.48±40.85 r值0.2710.104 P值0.0550.043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从低脂到高脂、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睡眠及运动量的逐渐减少、增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内在因素及加快的社会节奏等外在因素[11-13];其共同致使心血管疾病正逐年升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冠心病[14-15],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仍为冠脉造影[5],其能评估冠脉的狭窄程度;据刘雪娜等[16]报道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与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17-18],因此,研究颈部血管斑块大小可预测冠状动脉斑块大小,而冠状动脉斑块可致使冠状动脉狭窄,从而通过测量颈部血管斑块大小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Spence等[19]研究发现增加的颈部动脉斑块面积是评价动脉硬化进展的指标,但其未提及斑块面积如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故本研究采用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不仅包括了斑块在血管内的纵长,还包括了其厚度,加之中空的颈动脉管腔从三维的空间更好地评估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冠脉平均狭窄程度<50%组(对照组)与冠脉平均狭窄程度≥50%组(研究组)就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大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与冠脉平均狭窄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则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中无明显相关(P>0.05),而研究组中两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说明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在冠脉平均狭窄≥50%时,颈部血管斑块面积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根据马姗姗等[20]报道冠状动脉狭窄≤75%时冠脉狭窄程度与颈部血管斑块大小呈强相关(r=0.770,P<0.001),但>75%时相关性较差(r=0.013,P<0.860),这可能与其在选定特定人群(急性综合征)及合并有危险因素(糖尿病)有关;而本研究没有特定人群或危险因素范围限制,适合所有人群。颈部血管斑块总面积大小与冠脉平均狭窄≥50%之间虽呈弱相关(r=0.271),但结合两组在基本信息特征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有可比性,具有可信度,在临床上可用颈部血管斑块面积大小预测冠脉≥50%狭窄程度的患者,并对其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

目前最新研究发现冠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颈部动脉血管为迟,并且后者与主动脉相续,所以颈部血管粥样硬化可较早提示冠脉粥样硬化程度[21-22]。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改变则是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23]。斑块的形成可能与脂质浸润[24]有关,血脂经过氧化修饰内皮损伤[25]、巨噬细胞吞噬、树突状细胞提呈等一系列炎症反应[26],最后演变为纤维脂质病变及纤维斑块,其中,炎症反应中树突状细胞可进一步增加斑块面积[27],最后引起冠脉狭窄甚至闭塞;故斑块形成及面积大小可反映冠脉狭窄程度[28],这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得出的结论仍需要在拥有大样本的研究中心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斑块测量虽简捷、高效、重复性好,可全面普及推广,但需要有经验的技师来完成,否则可造成一定的误差。

猜你喜欢

总面积颈部冠脉
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分析
多思善想 巧求分数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