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龄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的结果及临床意义

2022-11-07苗新

系统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癌阳性率

苗新

兖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山东济宁 272100

乳腺癌、宫颈癌均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而近年来因国内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各类诊断技术的发展,宫颈癌以及乳腺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再加上受国内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以及不良习惯等影响,该类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1-2]。目前国内较多地区已经开展了针对女性群体的两癌筛查,通过不设置高危适应标准进行筛查,针对适龄妇女即35~65岁城乡妇女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且早期诊断率高[3-4]。为了更好地推动两癌筛查工作,做好乳腺癌、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有必要强化对筛查相关结果的分析[5-6]。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兖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妇女7142例,对其筛查结果做了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兖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妇女7142例。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平均(51.46±7.22)岁;孕次0~6次,平均(1.35±0.21)次;产次0~4次,平均(1.16±0.15)次。本研究已申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进行宫颈癌筛查以及乳腺癌筛查;②年龄35~65岁;③认知功能正常;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确诊的恶性肿瘤者;②依从性差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宫颈癌筛查。①妇科检查:常规开展盆腔检查以及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检查。②HPV高危分型检测:使用特质的采样刷在患者宫颈口采集样本后保存,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技术检测HPV高危分型。③宫颈细胞学检查:如HPV高危分型结果显示属于高危型,则应该予以细胞学检查,采用TCT细胞采集刷采样并进行涂片、固定、染色后,按照TBS分类标准对患者的宫颈细胞加以评价。④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分型为16、18型者,推荐进行阴道镜检查。⑤对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则需要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检查时活检位置为宫颈鳞-柱交接位置的3点、6点、9点、12点处以及疑似病灶处。

乳腺癌筛查。①进行乳腺视诊以及触诊,评估是否存在包块、皮肤凹陷、乳头改变等。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乳腺影响分级进行评价,0级为无法评估,需参考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判定;1级为未见异常病灶,需随访12个月;2级为良性乳腺肿块;3级为大概率良性乳腺肿块,每隔3~6月开展1次复查;4级为疑似恶性肿块,包括有4A、4B、4C,恶性概率分别为2%~10%、10%~50%、50%~95%,对疑似恶性肿块者需推荐病理活检;5级为高度疑似恶性肿块,恶性风险在95%以上。③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超声分级为0~3级者进行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彩超分级为4~5级或钼靶提示BIRADS者,予组织病理学检查。

质量控制:组建质控小组,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按照20%标准抽查,阴性按5%~10%抽查,抽查图片均由高年资的专家进行复核。阴道镜检查异常者需要抽取5%复核,正常者抽取10%复核,主要评估医师操作、临床处理以及报告等是否规范。乳腺B超质控,抽取5%~10%进行复核,专家评估。乳腺钼靶则抽取5%~10%复核。对组织病理切片,均由专家进行复核。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020年与2021年两癌筛查结果。②比较不同年龄群体宫颈癌筛查情况,统计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人数,比较35~50岁与51~65岁人群的阳性检出率。③比较不同年龄群体乳腺癌筛查情况,统计进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人数,比较35~50岁与51~65岁人群的阳性检出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20年与2021年两癌筛查结果比较

本研究共筛查出乳腺癌21例,宫颈癌15例,2021年乳腺癌、宫颈癌检出率均高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20年与2021年两癌筛查结果比较[n(%)]

2.2 不同年龄群体宫颈癌筛查情况比较

35~50岁患者宫颈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阴道镜检查阳性率、病理检查阳性率均高于51~65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群体宫颈癌筛查情况比较[n(%)]

2.3 不同年龄群体乳腺癌筛查情况比较

35~50岁人群乳腺癌筛查乳腺B超、乳腺钼靶阳性率以及病理检查阳性率与51~65岁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群体乳腺癌筛查情况比较[n(%)]

3 讨论

宫颈癌与乳腺癌均属于女性群体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存在严重威胁,且给其家庭生活带来不利影响[7]。通过强化两癌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乳腺癌,并早期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疾病对女性群体的威胁,改善预后[8-9]。目前多数地区已经开展了对适龄女性的两癌筛查工作,且随着筛查工作的不断规范以及筛查项目的增加,乳腺癌筛查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的覆盖范围也逐渐扩大[10-11]。在宫颈癌筛查中,通过细胞学检查,利用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技术,可提高阳性检出率,而通过强化质控、规范筛查工作,也能降低漏诊、误诊率[12-13]。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故在筛查工作中,对感染HPV患者强化健康宣教,明确患者的高危因素,开展监护以及指导工作[14-15]。而宫颈癌的发展属于渐进过程,病变前期仍然存在一定可逆性,故可通过早期筛查,识别癌前病变,控制病情进展。乳腺癌的主要表现为非典型增生,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通过超声检查以及乳腺钼靶检查,能有效识别患者的乳腺病变,再通过高危人群的病理检查,可在缩小疑似患者群体后,实现准确诊断。本次研究结果中,共筛查出乳腺癌21例,宫颈癌15例,2021年乳腺癌、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0.41%(16/3885)、0.31%(12/3885),高于2020年0.15%(5/3257)、0.09%(3/3257)(P<0.05),提示乳腺癌与宫颈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应该进一步强化两癌筛查工作,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印琴[16]研究中,2015年、2016年、2017年乳腺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88%、0.315%、0.438%,呈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病理检查率分别为32.30%、41.05%、50.55%,逐年上升(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也证实了国内女性患乳腺癌、宫颈癌的风险逐年上升。

而在不同年龄群体的宫颈癌筛查中,35~50岁人群的宫颈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阴道镜检查阳性率、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2.91%(105/3610)、9.37%(43/459)、26.09%(12/46),高于51~65岁人群的1.61%(57/3532)、5.64%(22/3532)、8.33%(3/36)(P<0.05),提示30~50岁女性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更高,临床上应当加以重视。张劲[17]研究中,在宫颈癌筛查中发现35~50岁群体宫颈涂片检查阳性率1.48%、病理检查率5.19%,高于51~65岁人群的0.87%、4.35%(P<0.05),也证实了35~50岁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更高。而在不同年龄群体乳腺癌筛查中,35~50岁人群的乳腺B超、乳腺钼靶以及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75%(63/3610)、11.22%(35/312)、29.27%(12/3610),与51~65岁人群1.61%(57/3532)、9.86%(28/284)、24.32%(9/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个年龄阶段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相当。杨永福等[18]的研究 中,35~39岁、40~44岁 人 群中,乳 腺 癌BIRADS分级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809%、1.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存在差异,原因考虑为其所筛查的患者群体为农村妇女,不同年龄女性在自我保健意识、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年轻人群发病率相对更低。

综上所述,对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能够早期识别患者恶性病变的风险,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且经研究发现,35~50岁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更高,而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相当,临床应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阴道镜宫颈癌阳性率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评价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