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团建工作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西部某211工科大学为例

2022-11-07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余卉李向蔚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团学促进作用研究生

文/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余卉 李向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发挥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培养本领过硬、素质过硬的拔尖创新专门人才。研究生团建工作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研究生团建工作组织和引导,创新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拓展团建工作内涵,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对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以西部某211工科高校为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团学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与不足,对研究生团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好发挥研究生团建工作的实践育人作用。

一、文献综述

自1998年至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的重点为基于高等教育现有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不同专业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少部分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等等。使用定量研究进行大规模调查或使用定性研究进行个案访谈的都较少。

以团建工作为中心的各类社会实践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激发已经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大量的研究表明团学活动对于本科生科研兴趣激发、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社会实践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则是从2013年开始的,目前搜索知网,只有4篇文章研究社会实践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2篇论文基于广东工业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课程、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对社会实践与研究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研究。另外2篇则论述了高等教育综合社会实践体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和论述。4篇文章均为经验总结性论文,没有实证研究基础,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实证研究的开展和调研过程

(一)研究视角。本研究的研究视角有两个:一是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视角去探求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如何,以了解包括团建工作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二是从研究生团建工作视角入手,了解当前研究生团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否有所促进,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等等。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个内容:一是了解社会实践是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有所影响,如何影响。二是现有团建工作哪些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如何促进的。三是哪些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没有作用,甚至有负面作用。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问卷,根据周正等(2020)、倪国栋等(2021)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概念分为思维、行为、能力3个部分。基于上述概念,将团学工作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分为创新思维方面促进作用、创新行为引领方面促进作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促进作用、问题解决取向方面促进作用、认知智力取向方面促进作用、人格特征取向方面促进作用、行动过程取向方面促进作用、综合素质取向方面促进作用8个方面,此类问题共8道题。同时,为了解团学工作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效果,设计参加团学活动频率、参加团学活动类型、参加活动的原因、不参加活动的原因,还运用了两个问题考察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学术和能力提升的总体作用,此部分共6道题。问卷最终题目为18个题目,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了方便样本形式,抽样总体为西部某211工科大学6个院系中1226名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69份,回收率为93.8%。其中469份有效,抽样有效率为100%。469份问卷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四)研究假设。根据相关理论制订出《基于团建工作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以后,提出如下假设,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来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假设一: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有所促进;假设二: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有所促进。同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参与学院层面团学活动的频率以及参与团学活动频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数据处理及研究结论

(一)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由于量表为自行编制,故需对其进行测量学指标检验。经过SPSS因素分析后,各部分构建的因素与量表编制初期的结构效度相比,因素提取因子数目一致,总方差变异相处较小,表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高。使用可靠性统计量分各分量表的“项目总统计量”进行信度分析。量表内部各个题项与其余题项加总的一致性高,表示其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理想。

(二)描述性统计量分析。具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普通高校校级团学活动主要针对在校本(专)科生开展,研究生由于自身科研任务所限,难以过多参与团学活动。本研究假设研究生参与团学活动主要以本学院团委开展的团学活动为主,参加校级团学活动为辅,调查主要以研究生参与院级团学活动为基础。研究表明,有23.45%的研究生从未参与过学院举办的各类团学活动,41.36%的研究生参加过3次及以下,参加过4~9次及以上的为26.23%,19次及以上的仅为8.96%。以上活动频率按照学院开展,同时,各类团学活动包括党建活动、团建活动。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参与学院团学活动的频率较低。在参与学院团学活动类型方面,在参与团学活动的研究生中,参与最多的是科研学术类活动,约占37.6%;其次是党团类活动,约占25.07%;最后是志愿服务类活动,约占12.81%,其他诸如能力提升类、求职指导类、心理健康类、体育等类型的活动均参与较少。

2.在经常参与学院团学活动原因方面,大部分研究生仍然认可团学活动对于自我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有75.69%的研究生认为经常参加团学活动的原因是对个人能力有提升。与此相对的是,部分研究生经常参与学院团学活动的原因较为随机,例如刚好有空、被他人拉去,或被学院摊派任务,被迫前往。值得注意的是,诸如活动宣传不够,根本不知道学院开展了哪些活动、对学院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也是研究生选择不参与学院团学活动的重要原因。

3.创新思维在研究生创新能力中处于首要位置,能够拥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新思维,各学院团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对于研究生们的创新思维方面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认为团学活动在创新思维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大促进作用、重要促进作用的共有378人,占比80.59%。有80.39%的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在创新行为引领方面有促进作用,说明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有所收获。有373名研究生(占比79.53%)认为学院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有所促进。选择有较大促进作用、重要促进作用方面将近20%。

4.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促进问题解决,那么研究生认为团学活动的实效性在问题解决取向方面是否有所促进呢?有64.82%的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有62.47%的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50.96%认为对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在问题解决取向方面有所促进。

5.认知智力取向分为学术观察、学术记忆、学术想象三个部分,除了学术记忆力以外,68.44%的研究生认为团学活动对于提升学术观察力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55.86%的研究生认为对于提升学术想象力方面有促进作用。这与前面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团学活动对于学术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相互对应,说明团学活动的科研类活动对于研究生的认知智力取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见表2)。

表2 学院团学活动在认知智力取向方面是否有促进作用(N=469)

6.人格特征取向分为提升自信、提升专业兴趣、提升行动力三个方面,三个部分的促进作用均超过60%,尤其是提升专业兴趣方面,有307名,占比65.46%的研究生认为团学活动能够促进自己提升专业兴趣(见表3)。

表3 学院团学活动在人格特征取向方面是否有促进作用(N=469)

7.行动过程取向分为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三个部分,除了观察能力以外,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能够在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方面有较大促进作用,尤其是学习能力方面,有将近70%的研究生认为有所提升。这与我们平时认为的“团学活动对于学生表达等综合素质提升作用最大”有所不同,结合前面题项,说明研究生最为看重的是学习能力,更为关注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希望提升的首要是学习能力(见表4)。

表4 学院团学活动在行动过程取向方面是否有促进作用(N=469)

8.综合素质取向分为创造意识、主动进取意识、创新思考能力三个方面,70.15%的研究生认为学院团学活动对于自己主动进取意识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主动进取意识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说明开展学院团学活动的实效性在研究生群体中体现的较为明显(见表5)。

表5 学院团学活动在综合素质取向方面是否有促进作用(N=469)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生参与团学活动的频率总体较低。研究表明,各学院参与学院团学活动的总体频率较低,大部分学生每学期参与团学活动的频率在3次以下,20%以上的研究生甚至从来没有参与过学院团学活动。原因主要在于“研究生团员缺乏参与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热情,团员意识淡薄。”以及抽样总体所属理工科高校学生“具有特殊性和流动性,会到全国各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传统横向设置的班级团建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印证了以上两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原因是学院开展团学活动的宣传不够,部分研究生不清楚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具体内容,因此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当然,还有研究生团员相较于本科生团员“缺乏对团员身份的强烈认同感和对共青团组织的归属感”,团员意识淡薄,认为如果不是党员,团员身份没有什么意义。这说明高校研究生团学活动的影响力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开展的规模、内容以及影响力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研究生团员的辐射作用不够。

(二)研究生对于参与团学活动类型喜好与本科生有着明显的差异。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年龄、独立性、生活方式、学习目标、班团观念等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后,研究生们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对于未来有了一定的目标,对于班团活动不再好奇,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也更强。对于能够提升自我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信息查阅、学术论文写作、求职就业类有明确帮助的团学类活动更为感兴趣。另外,研究生“学习生活居住场所相对分散,学习、生活更具独立性,班级同学之间平时相互交流较少,相互了解较少,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班团组织观念弱,集体意识相对淡薄。”

(三)团学活动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80%以上研究生认为团学活动在创新思维、行为和能力方面都有所促进。具体来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超过60%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在提升学术观察力方面,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有所促进;在提升自信、专业兴趣、行动力方面,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主动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均有60%以上研究生认为有所促进。这说明,团学活动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行动进取、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着明显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创新思考能力。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政要素的输入,督促研究生塑造思辨品质以及良好的科研道德观,由此通过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评判能力及其思辨能力,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团学促进作用研究生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关于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团学组织的凝聚力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