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

2022-11-07赵丽华

新农民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生态

赵丽华

(郓城县水务局,山东 郓城 274700)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需要看到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也随之提到重要的位置。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冲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水土连同其他因素构成了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为确保我国经济与社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做好水土保护。应当看到,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其开发、建设、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给所在区域水土甚至气候带来变化。基于此,相关部门在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就必须做好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给予修复,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在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做好人工修复,从而提升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水土环境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的是因水利工程建设中遭受损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给予科学的修复以及进行重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意在主要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运行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中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借助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生态技术,对因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所在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由此产生的包括水土流失等诸多因素实施有效的阻断以及较大程度的改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实现各种因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机地协调,与之相应地,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信息与能量实现交叉性的融合,使得因为水利工程建设遭到冲击因此而退化的生态系统,借助于科学而高效的修复保护措施,水土得以保护,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护的有机斜体。

3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尊重科学、依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恪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由此,最终实现生态修复的功效。具体而言:

首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当看到,我国有着广阔的国土,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诸多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间的差异,诸多的差异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实施生态修复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相关部门必须尊重科学,从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元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防止一刀切、片面化,才能确保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恪守整体修复的原则。毋庸讳言,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全区域出发,不能着眼于一点一线,要从整体出发,唯有着眼于长远性,才能兼顾大局,防止片面化、局部化,真正达到生态环境修复的实效性。

再次,坚持经济性的方针。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既然是一项长期的、整体性工程,就要科学地面对,因为其涉及所在区域人民群众的经济与生活,因此,要确保当地百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为此,相关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生态修复工作中就要采取多元的修复方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修复,要采取人工修复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二者有机结合,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同时,要多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4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生态修复中常见问题

4.1 水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自然涉及水,涉及江河湖泊。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就涉及对水力资源的改造,这自然而然对水文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有的需要对河流进行截流,修筑堤坝,增加水库的蓄水量,这就会给上游带来水位的提升,下游水流减少,流速变得缓慢,甚至出现河水枯竭,人为地增加了下游河流的枯水期,河床裸露;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建设使得上游水流减少了流动,增加了水深,水温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是较快流动的水变得相对静止,水环境变化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产生很多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处理不当也给水环境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河流因为垃圾倾倒自身的净化能力减弱,水质容易浑浊不堪,有的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更威胁到水利工程周边百姓的身心健康。

4.2 土壤植被受到一定影响

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爆破山石,需要挖土,需要就地取料等。这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影响,有的山石裸露,草皮被铲除,影响了所在区域原有的地形地貌,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影响了植被的再生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抬升地下水位,不少地方沼泽化问题严重,土壤肥力因为土壤中的含氧量减少而减少,生长环境沼泽化严重使得农作物种植受到影响,作物收成减少,给所在区域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减少。

4.3 地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地质因为工程建设往往产生一定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土壤疏松,其稳固力量减弱。这表现在恶劣天气时间部分山体或者堤岸出现坍塌、滑坡等现象,有的地方出现泥石流,有的房屋沉陷、墙体出现裂缝,给当地百姓带来生命与财产损失。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甚至因为水压过大致使岩石产生断裂带来轻微地震。

4.4 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所在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等生态环境,表现为水位升高使得部分区域要实施群众迁移,土壤的沼泽化、下游河流湖泊水流减少,甚至断流干涸,这都给所在区域百姓带来一定的居住和生活影响,有的土地种植减少,无法进行养殖,有的因为水利工程减少而影响出行,都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经济收入减少等不利影响。

4.5 生态修算意识不浓,监管不到位

应当看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修复工作的力度,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就整体而言,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修复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承建者多是些小型施工队伍,甚至是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他们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专业技术能力较低,开发建设规划不合理,致使工程建设中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随处丢弃,就地取材,砍伐树木,铲除草皮,这些不规范的行为经常出现,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严重的危险因素;更由于一些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使得部分施工队伍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凡此种种,都给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制约了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6 修复方法单一,技术落后

大型水利工程往往因为其规模大而受到世人关注,因此,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其施工队伍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技术落后、修复方法单一的问题。因为规模小、施工影响相对小,所以小型的施工队伍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他们难以建构起完善的生态修复理论体系以及技术体系,往往注重对植物群落模式的恢复,忽略自然规律的恢复,

忽视动物多样性、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导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的出现。

5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提生态修复的开展与实施

5.1 强化思想认识 ,提高责任担当

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作为职能部门要勇于担负起职责和使命,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是造福百姓造福社会,是党和国家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经济与社会建设的集中体现,恪守整体修复的原则;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全区域出发,不能着眼于一点一线,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长远性,兼顾大局,防止片面化、局部化,真正达到生态环境修复的实效性。要从政治的高度做好工程建设,要做好科学的设计,真正把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回头再治理再修复,坚决避免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5.2 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投标制度,选取那些专业的施工队伍,坚决避免暗箱操作;要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的监管措施,要督促施工队伍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施工、规范施工,科学规划,避免不合理的施工,建筑垃圾要及时科学处理,避免随处丢弃,防止乱砍滥伐,不得随意铲除草皮。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通过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真正促进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3 关爱民生,增加群众收入

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所在区域土地减少,占用河道,养殖业、种植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还牵涉百姓迁移,这都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涉及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百姓的收入。为此,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关爱百姓,使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整体性工程,要科学地面对,基层政府、职能部门、施工队伍要采取多元的修复方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修复,要采取人工修复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二者有机结合,多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增加林下产业规模,增加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大扶贫力度,聘请科技人员做好下乡技术指导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能够有一技之长,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爱,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为所有老百姓造福的工程。

5.4 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职能部门要督促施工队伍尤其是小型的施工队伍提升施工技术,建构起完善的生态修复理论体系以及技术体系,既要注重对植物群落模式的恢复,又要重视自然规律的恢复,要高度重视动物多样性、土壤生物等技术的提高,坚持从长远角度看待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注意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5.5 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其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为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生态环境补偿入手,建立起科学的环境补偿机制。众所周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因其时间的漫长和不确定性,往往给后续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建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补偿机制的过程中,重点做好备用金制度确立工作,要明晰备用金补偿主体,划分好生态影响范围,充分发挥备用金的职能作用,真正确保补偿机制的科学运转,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效率。另一方面,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对备用金的使用情况做好监督工作,使其发挥作用,营造出一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机制。

5.6 做好宣传工作

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人之事,靠的是全民齐参加,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为此,相关职能部门和施工队伍要担负起宣传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职能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形式,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强调生态环境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全社会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人民群众熟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内容,使百姓能够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有所了解和认识,降低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盲目性,增强自主自觉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良好的社会氛围。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中,必须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冲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确保我国经济与社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做好水土保护。相关部门在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就必须做好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给予修复,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在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做好人工修复,从而提升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水土环境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生态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