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研究
2022-11-07王世仙金宗亭
王世仙,金宗亭
(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1 新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
新农业生产是指显著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产过程。在新型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强调以非化学式的保护模式开展作业,通过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物理措施等方法有效实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无害化、可持续化、生态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环保、安全无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植物保护是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将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作为日常新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打造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管理高效化的必经之路。现代农业越来越讲求生态化,全面性的发展,因此面对着新的农业发展转型趋势,如何更好地实施农业植物的保护,就成为农业种植领域所研究的核心内容。当前,农业生态种植保护中对农业实施灯光色彩诱杀植物保护技术开发、性诱惑植物保护技术开发、害虫阻隔网植物保护技术开发、天敌昆虫植物保护技术开发、生物农药技术开发等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农业体系,实现新农业植物保护高效应用的核心选择。这种无害化的农业植物保护措施,可以避免化学式农业植物保护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将会有效地推动农业植物保护全新升级,全面实现新农业时代农业植物的高效保护。
2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1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新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是确保农业植物实现健康成长,确保农业取得丰收。只有做好农作物的全面保护,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以生态化、可持续性作业手段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健康生长,才能真正使未来农业发展中农作物持续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在生态农业体系构建中,基于农业植物保护开发新理念,构筑可持续健康生态型农作物保护体系,已经成为农业生态连续化发展、持续化作业的核心思想内容。这一思想的转化将深刻影响农业产业化中的各方布局,将会推动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朝着更加可持续性、更加全面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助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2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全面推广利用,还有利于推进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持续上升。在农业发展中,通过增强生态型农业植物保护作业的效率,可以有效实现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研究。例如,可以通过对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发育水平等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围绕着病虫害防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水稻、玉米、小麦等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有效的作物保护,实施轮耕、水田免耕作业等,促进农业植物保护过程中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使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袭,有效避开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对农业作物生产的污染。还可以通过新的农作物植物保护模式,实施各种生物型植物保护措施,以灯光诱杀和生物联合防治为基准,推进农作物的植物保护。这样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农作物残留物超标,又同时可以实现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有效预防。
2.3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筑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构建农业生态产业链。传统的农业生产植物保护体系中,主要是依赖化学农药来对农业植物进行保护。然而,随着生态型农业体系逐步被社会所认可,如今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建立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效发挥各种非化学药剂对植物的保护,已经成为农业生态发展中的共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推动农业植物保护向生态化发展,已经成为农业植物保护发展的重点。
通过构筑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生态措施,将会有利于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搭建。例如通过有效的生物预防、耕作调节以及土壤深翻调节、土壤pH调节等,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生产中多元生态产业链的逐步形成,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管控、肥水管理和作物产量质量目标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生态型农业植物保护体系,推进农业生产链条的生态优化,使播种、管理、产出都具有生态内涵,能够直接打造生态环保型农业产品,从而完善了农业生产产业链。
2.4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改革创新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还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改革创新。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中,植物保护主要是依赖传统化学药剂进行作物的保护和病虫害的有效防控。然而化学农药无节制的频繁和加量使用严重污染了农作物,使农作物残留超标,不得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打乱了整个农业生态链中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农作物毒素堆积,土壤板结,土壤pH值平衡性被破坏。
而实施新型农业植物保护,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方法体系创新。特别是综合应用多样性的植物保护手段,将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有效地构建具有可持续性、连续化发展的新农业体系。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农业生产中实现管理要素的更新,农业植物保护中保护模式的升级,特别是使用了生物型、物理型农业保护新模式,将真正改变以往传统的农业植物保护方法体系,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
3 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措施研究
3.1 灯光诱杀植物保护技术的开发
灯光诱杀植物保护技术的开发是新农业生产模式中对农业作物进行保护的重要无害化、健康化方法之一。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害虫普遍具有生物趋光的特性,根据不同的灯光色谱来进行害虫诱杀。一般,半翅目害虫容易趋近320~400nm的黑色光波;鳞翅目害虫容易趋近500~610nm的绿色光波;双翅目害虫容易趋近615~665nm的黄色光波;直翅目害虫容易趋近635~685nm的红色光波。
由于许多害虫对某些光谱具有强烈的趋光感光性,因此在新农业生产中,往往广泛地使用各种调色板,在灯光作用下发出不同的光谱色系,以此来吸引害虫进行物理杀灭。灯光色彩诱杀植物保护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用色彩板为基底,通过灯光来共同形成色彩板灯光诱杀系统。一般使用色彩版灯光诱杀系统都是在病虫害早发期,在病虫害集中活动地悬挂颜色灯光板进行害虫灭杀。
例如,蚜虫对黄色光源的光谱较为敏感。所以在小麦种植区域内,可以悬挂黄色灯光板,在背风面以东西向为基准,悬挂黄色灯光板在小麦生长区域内,且黄色灯光板的布置面积以15~20m为基准,黄色灯光板主要以支架进行悬挂,悬挂于两个麦垄之间,且用黄色布条设置成棋盘状,增加黄色光的反光面积,同时在黄色灯光板上也可以用强力胶等进行黏附,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捕杀害虫。黄色灯光板的设置以25cm×30cm为宜,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黄色版的设置密度来尽可能地诱杀小麦虫害。当然对于水稻病虫害和蔬菜区的病虫害,如潜叶蝇、黄曲条跳甲、小叶蝉、烟粉虱虫等,也可以使用黄色灯光板或黄绿灯板等作为灯光色彩诱杀方法。
在设置色彩灯光板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作物来设置不同的色彩灯光板密度。例如针对蔬菜种植区发生的潜叶蝇、蚜虫、粉虱等,以10~15块/1000m的密度为标准;对于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可以采用黄绿色灯光板设置。该灯光板的密度为20~25块/1000m的密度为标准,且黄绿色灯光板的大小应当设计为25~35cm×30~40cm,这样可以使茶园内相对较大的蝉、果蝇等尽可能地被色彩灯光板所吸引,以达到最大可能性杀灭害虫的目的。
在上灯时间设置上,需要注意鳞翅目类害虫的灯光设置时间应当以18:00~24:00为宜;叶蝉、飞虱类害虫的灯光设置时间应当以20:00~00:30为宜;蚜虫类害虫的灯光设置时间应当以8:00~19:30为宜。
3.2 性诱惑植物保护技术的开发
性诱技术应用在新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释放性信息素等来吸引害虫,从而干扰害虫在雌雄交配行为中的具体习性,特别是通过性诱导技术,使雄性或雌性害虫改变生殖分配比例,从而减少虫卵生产量,改变种群内雄雌结构,最终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一般在实施性诱技术,都是在害虫成虫处于频繁活动时,进行交配的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可以释放性诱导激素来引导害虫进行交配,以减少虫卵产生量,改变雌雄繁殖数量为基准进行害虫防治。
例如诱杀小菜蛾,1000m投放性诱导激素2~5g,有诱杀斜纹夜蛾,1000m投放3~7g 性诱导激素,还可以通过调节性诱导激素的释放比例,改变一定区域内不同害虫雌雄交配的数量,最终使雌性害虫受精概率下降,降低害虫下年的发生基数。
此外,对于玉米螟等钻蛀类害虫的性诱导预防也十分有效,传统的化学式防治食心虫往往采用氟苯虫酰胺、高线氯氰菊酯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然而,随着钻蛀类害虫对化学农药抗性的增加,导致化学农药的防效大幅下降。采用性诱技术,在每1000m的种植面积内投放4~0.6g的性诱剂,分三次在15d内投放,即可对钻蛀类害虫交配活动进行有效干扰,大幅度减少幼虫的繁殖,从而取得较好的植物保护作用。
3.3 害虫阻隔网植物保护技术的开发
当前,除了灯光色彩诱杀植物技术、性诱植物保护技术之外,还有害虫阻隔网植物保护技术,也是有效进行植物保护的无害化、无污染式的技术之一。农业生产中,对蚜虫、烟粉虱等设置阻隔网,通过阻隔网减少设施作物害虫总量。害虫阻隔网由于是网状结构,能够进行空气流通,在温度高时,可以有效地改善设施作物的空气环流,带走热量,降低湿度,可以有效地减轻作物病害的发生。阻隔网是由聚乙烯(PE)制作成20~80目的防虫网。对于烟粉虱、蚜虫,一般选用40目以上的虫阻隔网。对于棉铃虫、斜纹夜蛾、小菜蛾等体形较大的害虫,可选用20~25目的防虫网。针对不同的害虫选择适宜的阻隔网目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害虫阻隔网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实现植物保护的无害化。
总而言之,在新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新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植物保护中,可以使用灯光色彩诱杀植物保护技术、性诱惑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阻隔网植物保护技术等新型农业生产体系下的植物保护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无害化、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