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治理及创新
2022-11-07黄亚乔李伟杨芸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黄亚乔 李伟 杨芸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治理的时代背景
(一)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对学校体育规范和治理能力现代性提出了新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了重大成果:一方面,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快速增长,国际体育赛事和百姓运动与健康项目空间得以巨大拓展;另一方面,随着全民健康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协调配套,百姓健康与运动卫生需要得以极大丰富与实现。所以,中国体育在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故领域,己经拥有了比较雄厚与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在疫情防治的特定条件下,群众体育队伍要肩负起在社会面对突发疫情时的硬件保障与软协调重任,其重点目标要定在协助党和政府的应急保障工作和大众健身保障任务上,为全社会提供紧急避难场地、医学救护空间以及各种健身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以提升社会危机环境下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引领和传递积极阳光的健康生命格调,凝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体育管理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支持运动疫情防治成果取得新进展
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运动防疫的实际情况,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的第一时刻,大量运动场地建筑空间因为获得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救灾救护和应急避难要求,而变成了改建方舱医院和临时隔离检查、避难的理想地点,为抵御运动疫情作出了自身的贡献。同时线上比赛和运动保健指导活动迅速普及,并通过运动产业的服务渠道和专业优势促进了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的迅速从传统线下过渡到线上进行。而运动保健指导手册等电子书刊也达到了稳定人心、舒缓焦虑心情和指导身体健康日常生活方法的功效。在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社会经济运行形势逐步趋稳,人民百姓生活的节奏逐步回归常态化,在体育健身与养生等领域的爆发式成长也值得预期。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教育环节主要包括了老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课程、教育环境、课堂反馈等七大基本要素,而体育课程亦不例外。但目前,在中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老师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并主宰着课程的整体发展。老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并制订大纲,开展了具体的运动课程,以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学习者则作为运动课程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自主积极作用,体验运动技术技能,增强身体运动机能,实现身体的发展;而教学内容设置上则按照教学大纲采取了多项目的选课方式,以充分体现出运动学习者的自主权;而教育环境条件较高,则一般需要固定的场地器材作保证;课堂反映全面有效,对老师课堂、学生练习活动能够全面有效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七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用,缺一不可,共同形成了体育课程体系,以实现全方位教育的课程目标任务。
教学活动主要使命任务最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教学活动目的的达成程度则反映在学人那里。目的或教学任务达成的实际情况,学人必须向学校方面加以反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环境影响都对老师和学习者形成了重大影响,但同样老师和学习者又对环境影响起了反作用。因此教师应设法调节或适应环境,使之对学人发展形成了有利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冲击,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在课程目的、教学内容设定、方式使用、场地设施、评估反馈等教学环节上都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首先,从教材备课的内容上来说,教材作者必须了解更多基础知识,不仅是运动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涉及生命教育、疾病防治、身心健康、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有网络教学所带来的现代化技术,怎样录课、播课,怎样运用灯光、教具,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其次,从教学流程上来说,老师直接和学生见面教学,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授课示范并接受模拟练习。但是,疫情的到来却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学校普通课程教学模式遭到了巨大挑战,学校体育课也采取了线上教学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师在线上教学,使学校体育课老师无法直接开展面对面教学,而老师的课堂也只是对着屏幕,老师在授课示范时都以自己为主,对学生练习情况很难把控;而普通高校体育运动课程一般都以运动技能课程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中都需要和老师开展交流,而老师的屏幕教学则很难对每个学生具体的运动技术内容做出指导示范,而且还会受网上信息质量差的影响。但由于线下教学困难,又因疫情防控的要求,少了相关的人员接触,学校与学生、教师们相互之间都需要维持一定的距离,学校运行起来也困难重重。
(二)学生面临的挑战
学生是活动的主要主体,在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活动的进行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学校体育项目中也倡导以单独运动为重,并尽量减少集聚性运动。而学生的组织,由于缺乏同学相伴和老师指导督促,一切活动都靠自我,学生运动存在了很大的自主权,也由此产生了不可控性。最初同学们或许因为好奇、感兴趣,但时间一长往往便会懈怠。不少学校也没能努力坚持下去,虽然有了打卡、发视频等机制,但却更多地流于形式,也很难取得相应成效。而另外一些坚持很好的同学,由于有了家长监护和陪伴,已经基本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各项任务,但练习的效果却不突出,也很难取得理想的锻炼水平。
(三)教学内容面临的挑战
一般的高校体育课程都以运动技术课为主,目标往往是在一学期掌握某一种专业的体育运动技术,并了解其基本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在当前疾病防治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线上教学中往往由于仪器、设备、训练场所等的原因,而无法完成对某一种体育运动技能的全面掌握,因此一般均以该项体育运动的辅助训练、徒手锻炼以及一些辅助性的手段为主,适当选取便于掌握、容易训练且疗效较好的体育锻炼方法教学;或以健康体育基础知识等理论教学内容为主,适当加大健康运动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卫生基础知识、运动防护、体育历史和比赛规则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习者了解相应的运动方法和体育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该课程的设置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知识、获取更多内容、储存更多知识,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治理创新策略
(一)强化学校主体地位,多元治理并行
校园体育是个全面的体系,应该包括校园、家庭、社区的多元投入,而不是只在校园里面进行。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的文件反复强调,将中小学生在校园中养成的体育技能转移至家庭、社团等学校,甚至还可以传承到成人乃至终生。所以,要积极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家校社"等多元化管理制度,以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高效发展。一是要提高家庭在运动教育的基础地位,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运动价值观念,不但从理论思维上关注体育锻炼,更要从实际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在落实运动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尽量引导孩子们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活动,为儿童们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气氛;二是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要切实加强新疫情防治运动常态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思政引导工作,使新冠疫情防治运动常识、卫生科学知识、防疫精神等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学会、勤练、常赛"中获得快乐、磨练意志。三是要加强社区运动教育,加强对社区体育场馆设备和技术人才的储备,把社区运动纳入城市规划中,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运动竟赛参赛机会。让青年学子的家庭运动、校园运动精神得到传承,为社会运动生存方式的形成营造良好氛围。
(二)制定合理教学内容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对该校进行综合研究、怎样进行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以及如何解决学生在回校之初就渴望进行体育运动的急切心理。为此,学校调整教学计划非常重要。选修课教材中应增加有关居家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让学习者了解室内运动、缓解心理情绪、调节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从而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学内容安排以快速发展非人体接触的身体锻炼服务项目和以快速健康发展心肺功能的慢跑、健康操等单人服务项目为重,并针对学习者的身体情况开展运动恢复训练,以逐步增加练习的强度和难易。
(三)完善实施教学方案
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完善课程的物流管理体系,注意培养老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校主导性作用,制订适宜的课程目标和规划,使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设定合理的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完善教育环境,以便使课程环节有序衔接,提升教学效果。常态化疫情防治下,体育课程主要采取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对健康知识的传递,充分运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网络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四)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常态化的情况防控下,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主要表现为老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老师教学评估要着重关注老师的教学心态、课程选择、教学方式合理等;学生学习评估主要指学校的健康素质水平评估,考查学生保健基础知识了解、卫生知识的应用以及知识处理保健问题的水平;教学评估则改善过多强调运动技能的效果,而忽略了学校健康素质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系统。
(五)培养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运动课堂应坚持教师合作、家庭一体,老师积极与学生联系交流,布置运动作业,父母配合、督促学校开展运动,适时反映学校身体、居家运动等情况,以此营造家庭合作的运动教学环境,推动运动生活化,以此提高人们体育运动健康意识。
五、结论
疫情防治的常态化背景下,校园体育治理工作面对了诸多挑战,在老师、学校、课程目的、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备受影响和打击。针对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建立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居家体育锻炼的效果,养成良好健身习惯,树立健康居首的指导思想,加强生命观、健康观的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学生素质,改进学生的健康状况。目前,疫情还未结束,我国体育教学仍应顺延安全教学模式,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循序渐进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惧怕病毒,配合防控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