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深刻内涵
2022-11-07徐闻刘飞
徐 闻 刘 飞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独立自主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成熟的曲折过程中逐步积淀成党的鲜明品格,最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性。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梳理挖掘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深刻内涵,有助于新时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践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侧重
第一,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独立自主最重要的部分。建党初期,经历过右倾、“左”倾一系列错误尝试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苏东剧变后,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党强调培养自强自立、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自力更生。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力更生的意思是“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不寻求别人的帮助”。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最前列,独立自主而又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自力更生而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自力更生经常和艰苦奋斗一起使用,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吃大苦,耐大劳,铸就铁人精神。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数年苦干,发扬“愚公精神”,开凿太行山,引入漳河水,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间奇迹。“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
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再次重申了独立自主的坚定意志和态度:“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社会主义国家也要独立自主,不搞“大家庭”。“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认为中国不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要“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始终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具体表现
第一,经济上独立自主。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为克服物质生活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1939年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就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在被敌人分割的游击区内,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等因地制宜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开展生产竞赛,鼓励劳动英雄等。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陕甘宁边区的南泥湾屯田,昔日荒凉的南泥湾成了“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的“陕北的好江南”。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毛泽东、朱德亲自种菜,任弼时、周恩来成为纺织能手,极大鼓舞了大生产运动的士气,延安各界数万人投入大生产运动,军民共同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包围的国际形势和百废待兴的国内局面,毛泽东高瞻远瞩,认为坚持发展重工业符合人民长远利益,是“大仁政”。“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粮食安全,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强调建设科技强国,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第二,政治上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要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干涉,而且还要顶住来自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赫鲁晓夫指责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单干”“民族主义”,提出一些损害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企图控制中国。1958年,中国拒绝苏联关于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随后,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
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民主法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对此我们更是不会改变,不会动摇的。”政治制度要尊重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坚持政党关系中的独立性。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根据新的形势,毛泽东提醒全党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坚持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1938年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评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这次全会把“独立自主”作为处理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确定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与外国政党的关系上,“继续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在党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尊重对方的独立自主权利,尊重对方根据自己国情制定的内外政策。”
第三,文化上独立自主。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根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独立自主是民族精神之魂。毛泽东以非常谦虚谨慎的姿态对待民族文化,“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倡导核心价值,而不是所谓普世价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彰显了文化上的自信和精神上的独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作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判断,认为独立自主是民族精神中的主导因素。
第四,外交上独立自主。
抗日战争时期,伴随党的指导思想的成熟,党同西方人士和西方国家展开更多交往,党的独立自主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1953年中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交往中影响深远。中国始终主张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中国自己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出现的霸权主义,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日益发展完善。中国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导向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品格
独立自主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不受外来力量的支配、控制,自己做主”。这一解释凸显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性。独立自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为贯穿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而成为一种精神气质和品格。
独立自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其一,和而不同理念使得中国人更容易兼收并蓄,尊重差异性,保持独立性。2000多年前,《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表述,意思是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是自然规律。不同的事物如何并存相处呢?中国古人找到的方法是“和”。和而不同,“和”的前提是“不同”,也就是独立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实现不同事物的和谐才是人与自然的应然状态,事物完全一致,就没有发展了。“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分合合,纷争不断,但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而且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形态等方面,仍然允许在某些地区、某一阶层、某种行业中保持它的特殊性。”其二,独立自主体现在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节和品格中。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积极进取;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以“厚德”承载“差异”,以自强不息顺应天道,这是君子之品格。《孟子·公孙丑上》把这种君子之品用“浩然之气”来概括,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考验和诱惑都能保持独立人格。唯大丈夫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出中国精神特有的风骨和气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如果没有这样强大的、独立的自觉意识,是难以传承至今的。其三,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对独立自主的理解逐渐聚焦于对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追求上。
立足中国传统,我们更能完整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包含以下层面:其一,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进入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独立性集中表现在她的先进性和革命彻底性上。其二,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只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使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并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革命事业中保持独立地位,才能引领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其三,体现了国家的独立性。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坚持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倡导爱国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性。党的独立自主总是和党的领袖及革命先烈的独立自主思想和行为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党独立自主的生动展现。
概言之,无产阶级的独立自主必须上升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这是无产阶级斗争走向成熟的标志。“只有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和确立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权,才能使无产阶级真正作为一个阶级团结起来和行动起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源于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党的领袖的独立自主离不开党组织熔炉的淬炼,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的个人智慧或人格魅力。基于此,做如下定义: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是指党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行动原则和精神品格,突出表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革命性,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独立性的理论和实践展示,其实质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权。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完成这一命题和承诺,需要秉持积淀在党的指导思想中的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赋予独立自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导向。
其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国共两党为例,立场不同则命运不同。国民党始终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自然得不到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工人一边,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打土豪,分田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才独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了主人。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探索前进道路的不竭动力。
其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所谓“复兴”,就是再次兴盛,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辉煌文明的深厚积淀和强烈自信。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遭遇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疯狂扩张下,如何让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是那一时期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构成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纲领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独立自主探索道路的理论依据和信仰支撑。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塑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融合?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其落脚点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只能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其价值导向是明确的,那就是首先立足于中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同时,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把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联系在一起。
其三,为人类谋进步。
独立自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人类解放的基本内容是人类获得自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到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三形态”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可以通过人的劳动形式来划分,即“人的依赖性”(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商品经济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产品经济社会)三种社会形态,这三种社会形态是依次演进的。无论是“人的依赖”还是“物的依赖”,都无法使人真正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怎样获得属于人的真正的解放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靠传统的平等观念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而要从交换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恢复人的自由,关键在于废除私有制。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占有人的生命,扬弃一切异化,包括宗教和国家对人的束缚,从而实现“人的复归”。马克思论证了实现人的自由的力量和主体只能是无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建立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最彻底的独立和自主。
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胸怀天下,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其四,为世界谋大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统治阶级的不同,国家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国家,而不是无政府状态。无产阶级国家虽然具有国家的一般特征,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一是因为无产阶级国家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这是其区别于以往国家的最本质的不同;二是国家必然走向消亡,无产阶级国家是从国家到无国家的过渡形式。
中国古代有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救国方案转向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儒家的理想人格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设立的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天下”目标,二者在当下时代的际遇,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治理好国家,更要兼济天下。2005年9月,胡锦涛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影响深远。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作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倡导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大同世界的新时代表述。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路径保障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遵循
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论和要求。独立自主总是在关系和选择中体现,总要有所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客观规律。要能够认识到客观规律的存在,自然需要保持主体的独立性。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真正遵循实事求是思维,其结论必然是独立自主。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或者跟着别国指挥棒转,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更谈不上独立自主。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独立自主地对中国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判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此确定中国革命的朋友和敌人,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要求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和中国这个最大实际相符合,不能超越现实、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也不能无视深刻变化的实际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实事求是是独立自主最坚实的哲学根基。
坚持实事求是,才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主性和勇气。一个人、一个政党,不可能不犯错误,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右的、“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有过“大跃进”“文革”等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私心,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认识到错误,运用自己的力量修正错误,恰恰是党坚持独立自主的体现,也能够得到人民的理解和一如既往的支持。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石。
(二)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动力源泉
独立自主为了人民。历史上很少有政党不被利益俘获,“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以百姓心为心,坚守人民立场,因而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要相信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不相信人民,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的援助上。中国共产党则主张打一场反对侵略的人民战争,并依靠人民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苏联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曾建议和国民党“划江而治”,中国共产党相信人民,代表民心所向,号召军民“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历史充分证明,党的独立自主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前途命运由人民来决定。
独立自主要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永远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汲取人民的智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会拥有独立自主的底气和力量。
(三)成熟的政党权威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提供方向指引
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领导机构上下级之间,党的领袖和一般党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在建党过程中,列宁逐渐形成了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领袖应是职业革命家中最有修养、对革命最忠诚、最有威望和经验的人,革命领袖的职责是引导群众走向革命。成熟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的独立自主具有方向意义和指引作用。
遵义会议前,由于党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使中国革命付出巨大代价。延安时期,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开展整风运动、总结经验教训,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鲜明提出“两个空前”,即“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有了核心,就有了更充分地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健全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制度支撑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强大的组织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和底气,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3199个,基层组织486.4万个。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数量庞大的党组织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嵌入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之中,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架构,凭借这样的组织网络,把中国社会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实施选举和选拔相结合的干部培养和任用机制,有利于人才的梯队建设,为党拥有源源不断的政治家群体提供了组织基础,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独立自主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健全民主科学高效的决策体制。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关键是她在长期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国情党情民情的决策结构和决策体制机制。决策中坚持“民本导向、民主协商、上下互动、循序渐进、尊重科学、依法依规、抓好落实”。科学高效的决策是创造中国奇迹、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关键因素。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结合,党的制度化建设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质量明显提高,执行力明显提升,坚持独立自主的制度支撑更加坚实。
(五)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法纪保障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组织肌体的健康,有纪律有规矩才能持续提升党的独立自主能力。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体现。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无产阶级政党也概莫能外,苏东剧变中,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与苏共没有做好廉政建设密切相关。“导致苏共丧失人心的最突出问题是腐败,其中,半公开的卖官鬻爵的权力腐败对人民的心理冲击最大。”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然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依然考验着党治国理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党独立自主精神的生动展现。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敢于自我革命,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过坚决斗争,“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通过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