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价值意蕴、逻辑必然与时代进路

2022-11-07王建军

山东社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视域共同体

王建军 徐 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高度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立足新的时代境域,面对更加复杂化的国内外环境和现实形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继续坚持和深入推进独立自主,必须要从思想与行动两方面入手,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内在融通和有机互动。唯有如此,才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内外部保障。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意蕴

《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一)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文明史之所以源远流长,其重要原因在于独立自主的优良传统。浩浩数千载,泱泱大中华。在时间维度上,中华文明有着其他文明难以媲美的悠久历史;在空间维度上,中华文明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对周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意蕴,集中体现在《易传》的两句名言,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中。

独立自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中华民族是追求独立自主、坚持真理正义、认同高尚气节的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典型代表层出不穷。例如,战国时期孟轲强调“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东晋的陶渊明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君子独立自主,绝不丧志辱身。在社会层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实践原则和“兼容并包,并行不悖”的包容厚德,不仅赋予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特质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更使得中华文明有着较强的适应力和再生力。在危机到来之际,中华儿女有着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独立自主保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季羡林认为,“任何文明都不能万岁千秋,永存不朽,这个观点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状况的”。季羡林对于文化要经历由繁荣到枯竭到消逝过程的理解,同马克思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论述不谋而合:新事物必然将战胜旧事物,而新事物在旧事物的胞胎里成熟之前,是不会出现的。然而,事物的发展在具有必然性的同时又有偶然性,外在的偶然和内在的必然共同决定了不同文化的不同命运。相比其他消逝的文明或民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韧性历久弥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史中较好地实现了与其他民族交融,同时保持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融合却从未被同化,冲突却从未被毁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保障。

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绝处求生的关键。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夯实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既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对自身所面对的时代问题的思索和解答。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农业文明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飘摇欲坠;二十世纪初,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全面冲击。近代百年,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一同陷入了数千年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场危机,从1840年一直延续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才出现转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二)独立自主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总结

独立自主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面对革命事业进入低谷,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这里的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人民力量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问题,将党的政治根基厚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把党的事业自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相结合。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邓小平同志不仅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总结为毛泽东思想的“头脑和灵魂”,而且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实际国情,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这一思路。他指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走自己的路”的论断,是独立自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意味着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中国实际遇到的困难。

独立自主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不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仅多次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价值,强调“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而且将独立自主的内涵与时代结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提供全新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关键所在。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盲目排外或闭关锁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即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他认为,只要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能够尊重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侵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不与反动阶级相勾结,中国就愿意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以合作谋求共同的发展。七十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当代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古人没有走过、外国没有走过,只能也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实践探索,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实践创新中升华理论创新,并不断指导全新的实践。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是否做到以沉稳的战略定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理论内涵,并将其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之下,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否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

(三)坚持独立自主是捍卫中国核心利益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保证

捍卫中国核心利益需要坚持独立自主。2011年9月6日刊发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第一次以官方形式阐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我国核心利益进行的明确界定。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明确阐述,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出中国人民对百年近代屈辱史的深刻反思,更指明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破坏领土完整和影响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行为;也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惩戒颠覆中国国家政权、动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行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有底气打击任何破坏中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政党,它始终牢记立足独立自主不动摇。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即强调,“要处理好各方关系,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的主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把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全球重大问题时,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始终致力于独立自主,始终坚持维护中国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坚持独立自主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内核,也是维护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前提。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始终向往和平发展,始终反对霸权强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价值基点,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首要前提,也是一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先决条件。中国不允许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以任何形式损害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然而,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新中国七十余年奋斗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国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必须应对各种内外挑战。单纯的道义谴责或批判,无法从根本上阻止霸权主义为了瓜分世界而挑起的战争。我们必须通过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增强国家实力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世界人民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斗,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水平。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的逻辑必然

坚持独立自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实践经验雄辩地证明: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因而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保障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价值意蕴。《决议》指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近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先后数十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因其对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日益得到众多国际组织与各国人民的支持和肯定。“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基于维护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价值意蕴,各国之间的交往应秉承互相尊重、平等协商的基本理念。各国只有彼此尊重对方核心利益,才能真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只要世界各国以文化交流取代文化隔阂,以文明互鉴取代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取代文明优越,以友好协商取代战争讹诈,以贸易自由取代贸易壁垒,以合作应对取代单边主义,那么各国的主权就会得到有效保障,世界各国的核心利益将融入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之中,最终实现各国的独立自主。由此可见,独立自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目标,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保障各国实现独立自主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人类未来发展困境的关键一招。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世界人民自主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劳动创造人类历史”的重要观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分工和交换给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物质生产活动带来了交往形式。交往形式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构成了不同的市民社会。在这里,唯物史观找到了人类社会形态一般性更替的本质,即分工和交换、劳动的发展(二者实质上是生产力的进步)决定着市民社会(即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细化,不仅提升了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使得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密切,决定了人类历史将走向交往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频繁的新阶段。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向从横向上看出现于资本主义时期。这既是人类交往形式的阶段性发展,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资本的全球化又进一步打破了各国以往交往的有限性,为民族史到世界史转变准备了直接的动力。分工与合作的不断细化,交换与交往的不断深化,逐渐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地域界限,拓宽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层面。人类历史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区域发展走向世界发展。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和互通、竞争与合作,逐渐凸显出人类共同的前途命运。随着国家层面沟通的不断推进,各国命运的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成为现实所需。从横向看,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不断地打破着各国在封建社会中长期独自发展的封闭状态,带来了分工的国际化和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到世界史转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二维阐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体现出不以个人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性。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对民族国家自主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尊重。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向全球史的转变,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史,为民族史向全球史的转变提供了直接动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多国资本为实现在全球范围的增殖,不仅加剧了宗主国与被殖民国之间矛盾的尖锐,而且激化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冲突。为了抢夺更多殖民地、获得更多原材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先发国家和后起国家之间矛盾日益不可调和,其结果是二十世纪前半叶战争和冲突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维护世界人民共同根本利益的价值意蕴,尊重世界人民自主创造历史为其基本立场。

(二)坚持独立自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

就现实而言,冷战结束之后的人类社会之所以没有像资产阶级学者所设想的那样走向“历史的终结”(或证明资本主义为最高文明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政治操控与文化渗透,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或世界一体化理念,始终不能实现全人类的真正和平与发展。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各国应重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施压和政治胁迫,始终立足于独立自主,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水平。

第一,应清醒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世界人民的经济剥削。唯物史观认为,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资本增殖天性使然,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依然存在,其自身无法消解的经济危机势必会将外化,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逐更多利润,或为了自身走出经济危机,通常会采用经济封锁或全球转移危机等方式,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在经济层面集中表现为各国自觉平衡与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中国为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这是我国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弱化的敏锐把握和现实应对。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活动出现弱化迹象。外贸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需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当国际贸易出现弱化,外贸出口出现下滑时,势必应加快国内经济循环速度,依托繁荣国内市场来保持经济的活跃度。其次,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独立自主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物质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独立自主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现实必要性。为了实现经济层面的独立自主,将发展权牢牢掌握在本国人民手中,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互相促进的全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第二,应清醒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干涉。为方便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掌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通常借助“普世价值”宣传,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甚至采用直接扶植代言人的方式去操纵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秩序。对于民族国家而言,放弃独立自主,就意味着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随时面临被侵犯的风险。

以2022年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为例:俄乌争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俄乌冲突演变至危机局面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看,乌克兰危机的外因在于北约一系列举动损害了俄罗斯的独立自主与国家战略利益,内因在于乌克兰放弃独立自主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博弈的棋子。理性审视俄乌危机的前提,在于认清独立自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俄乌冲突双方和谈大门尚未关闭之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覆盖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对俄罗斯金融制裁仅银行资产冻结即达约一万亿美元。至此,从事实上看,北约各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经损害了俄罗斯的独立自主和国家核心利益,势必会遭遇俄罗斯的相应回击,加剧了本已高度紧张的俄乌局势。针对乌克兰危机,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强调,“有关各方应该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尽管俄乌局势的发展依然不够明朗,但只要俄乌两国能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坚持对话谈判,在各方共同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处理危机局势,和平的转机依然有希望到来。

综上所述,坚持独立自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世界,冷战思维始终没有彻底消亡,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依然受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日益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建设美好未来社会的中国方案;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失去独立自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空中楼阁;忽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想要实现独立自主就会失去根本保障。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成为新时代中国自身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稳定的必然选择。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新时代进路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要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凝心聚力、付诸实践。在思想上,应不断强化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意识、危机意识,提升党和人民群众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应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各领域、各地区、各阶层的平衡与充分发展。只有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相联系,将中国的核心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相协调,才能真正营造中国自身发展所需的内外部环境,以中国的发展带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总之,只有坚持由“知”到“行”,由“理论”到“实践”,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有机融通,才能真正地做到独立自主。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时代进路,可归纳为以下三条:

(一)坚持独立自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增强人民主体意识和战略自信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力量的先进性。“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同样离不开一定的主体依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为此,全体党员不仅应深刻意识到自身利益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更要立足当今党情、国情、世情,以博大的政治胸怀和开阔的政治远见,不变色不动摇,始终坚持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建功新时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引领力量。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应对危机能力。为实现伟大梦想,现实中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历史的发展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的科学性。2018年3月,美国悍然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比起血雨腥风的常规战争显得“温和”了许多、“文明”了许多,但依旧对我国带来巨大冲击。为此,必须要培养爱国热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确保在面对各种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时都能够做到独立自主、挺身而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保持战略自信,自觉抵制各种悲观情绪和投降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这意味着,立足新的时代境域,要想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就必须要牢牢坚持“四个自信”不动摇。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先进性、理论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深厚性。根本上说,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引领力。独立自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凝结着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懈探索,反映出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昭示着人类未来社会的前进方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正是独立自主原则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和广泛的包容性,集中反映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只有拥有战略自信,我们才能摆脱外部依赖的从属状态,真正做到独立自主,进而才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险阻。

(二)坚持独立自主,尊重党情国情世情,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行动方面,我国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立足独立自主,坚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行动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自身发展带动世界的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核心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合起来。

从党情来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党对广大党员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也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紧迫性不断凸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仅关系着人民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从国情来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相一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本质上看,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沿海内陆之间发展速度不平衡,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有差距,东部、中部、西部之间发展状况不平衡。因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实现不同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不断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从世情来看,应以实际行动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层次。世界各国并未真正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贸易战的余波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依然尖锐,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被打断,局部地区战争、疾病、贫困、饥饿等传统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而恐怖主义、信息安全、生态危机等新安全隐患抬头之势明显。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给中国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上述党情、国情、世情,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张考卷。中国共产党能否做到独立自主,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现风险于未萌、主动驱疾于体外;能否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对内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自我革命;能否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对外扩大开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知行结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坚持独立自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结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捍卫中国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基础和助力。同时,中国也曾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坚定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综上所述,中国核心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的繁荣发展与世界的和平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既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也应成为世界人民的选择。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坚持独立自主不动摇,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中国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相结合,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危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摩擦行径,最终挑战的是全人类谋和平、求发展的美好意愿,终究会因逆历史潮流而走向失败。

四、结语

坚持独立自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坚持独立自主,既是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视域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与狐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