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研究

2022-11-06李鑫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服装表演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对策:整合课后学习实践资源,实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一体化;优化师资配置,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的适应性、时代性;创设沉浸式教学场景,助力教学相长。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4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满足人们的时尚文化需求的服装表演专业得到快速發展。迄今为止,全国上百所高等院校、大专院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服装表演人才,成为保障该行业健康发展和弘扬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重要课题。

1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面向全国招生,但通常以省内招生居多,招生对象主要为应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年龄为14~16岁(高中毕业生为17~20岁)。就服装表演专业而言,虽然男女兼招,但以女生为主,男生为辅。中职学校通常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参与专业面试,其中包括形体测量及自我介绍。模特是人体形式美的体现者,对外在形象要求较高,且大多数家长认为模特表演是吃“青春饭”,不赞成学生报考,受上述因素影响,服装表演专业生源严重匮乏。为了扩大培养范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会在本校礼仪社、舞蹈社等艺术社团或者空乘、舞蹈、形象设计等专业中挑选身材、形象气质佳的学生协同培养、参加各类模特竞赛(见图1),但这些学生没有经过服装表演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就连基础的台步展示,也仅仅是照猫画虎,最终以失败告终。

模特是个短暂的艺术职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低龄化趋势成为潮流。普通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在学历方面虽然占有优势,但在大学毕业时年龄已达22周岁甚至更大,错过了职业模特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数据指出,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模特相关工作的人数仅占14%,其他大多集中在服装销售或相关领域。相比之下,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虽然学历层次低,但优势突出:年纪小,职业生涯相对更长,可塑性强;行业经验丰富,转型更容易;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紧密,职业特点鲜明。以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例,超模谢欣在毕业时年仅18岁,22岁首次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23岁登上全球热门的“维多利亚的秘密”首届中国大秀的舞台,成为维密超模的一员,并为娇韵诗、MAC、SK-Ⅱ、宝姿等国际品牌拍摄广告,成为国内外一线杂志封面的人物和报道对象,是众多品牌的广告宠儿与无数杂志的熟面孔。男模黄明健也是如此,出道即巅峰,在被签约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走上了PRADA的独家大秀,并且登上了米兰和巴黎的时装周,之后还走了PRADA、VALENTINO、RAFSIMONS、LOEWE、LV、DIOR、GUCCI等多场国际品牌大秀,拍摄了李宁、UR、波司登、ICICLE等多个品牌的广告。

2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都想依托行业产业,打造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是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与管理还存在许多亟须改革和优化的地方。

2.1 课程设置单一、衔接不畅

中职学校服装表演专业非常重视舞台效果的展现,专业核心课程有形体训练、服装表演技巧、体态礼仪、服装表演编排、人物造型展示等,学生还会学习时装画技法、形象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课程,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对常识的浅显了解,缺乏系统梳理,知识面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专业理论课、文化课、专业实践课之间衔接不畅,自成体系,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不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2 教学方式未与时俱进

当前,服装表演专业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练习为主,类似于传统的师徒式。教师日常教学的重心及大部分精力主要放在服装表演技巧、形体训练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难以做到结合国际大牌的走台风格开展教学,难以带领学生了解国际上服装表演的流行趋势和展示技巧,更难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2.3 教学与实践冲突明显

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经常要参加各类竞赛及演出,一些大型的比赛及演出经常需要耗费大量课程学习时间。学生热爱舞台展示,享受聚光灯下的各种光鲜亮丽,许多学生对文化学习毫无兴趣,接私活、逃课参加商业演出等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赚快钱,晚上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白天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学生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4 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这个问题在服装表演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专业实践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文化课特别是有深度的课程学习上困难重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自律性等明显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文化素质偏低,自我约束能力欠佳,难以升读大学或对口顺利就业。

3 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整合课后学习实践资源,实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一体化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产业及时尚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人们对时尚流行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服装表演行业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只有中专学历的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人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专业培养模式的优化迫在眉睫[1]。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更新理念,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主动出击,加强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进入模特、艺人经纪公司或其他合作企业学习舞台编导、时尚策划等内容保驾护航,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参与专业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学校、经纪公司、合作企业的多赢目标。

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重复“讲授—练习”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应该使课程安排更加多样化。对课本知识的学习,除了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讲授之外,还可以安排服装表演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上交流课,两个年级互相学习、切磋专业技能,邀请行业知名模特、导师、经纪人等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通过现场答疑、交流、指导,帮助学生获取行业所需人才信息;还可以重点讲解模特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程度的重要性,因为除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文化能力也非常重要。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他们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类型(T台模特、平面广告模特、直播带货模特、模特经纪人、模管、秀导等),可以带学生参观模特经纪公司,了解模特公司的业务范围,如模特经纪、媒体推广、商业拍摄、海外输送、模特大赛及模特培训等。参观模特公司的工作环境,感受模特公司的工作氛圍,了解模特公司的工作内容和模特面试流程等,并请经纪人向学生介绍模特的挖掘、培养、面试还有日常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确定模特的发展走向、适合的工作类型以及发展地域,以确定模特的风格和定位;还可以介绍经纪人的工作职责和带领模特外出工作的流程与要求。

3.2 优化师资配置,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深化行业、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合作教育模式,科学合理地建立师资队伍;帮助服装表演专业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企业学习、参加专业培训,切实增加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3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的适应性、时代性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紧贴市场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当下头部直播间在整个直播行业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同时还有效拉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行业合作层面来看,电商、娱乐、教育、金融等行业都吃到了直播的红利,而蓬勃发展的直播行业需要更多直播人才的加入。因此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中[2],在课程方面有必要增加产品直播与展示技巧、舞台化妆造型塑造、表演氛围设计、模特经纪等理论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工作单位往往也更喜欢动手能力强的人才。

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现场,如直播基地等,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带学生到直播基地学习并尝试直播,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在镜头前有技巧地介绍产品、进行搭配展示,怎样灵活地与粉丝互动、在直播间开展促销活动、引导销售,怎样增强粉丝黏性以及提高粉丝数量等。通过讲解产品原材料等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产品知识,解说每件产品的特点并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直播带货。

教学前期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后期注重分方向分流培养学生,如使身材高挑的学生向T台展示模特、车模等方向发展,使气质好、形象有特点的学生向平面模特、网络模特等方向发展,将对人物形象造型设计感兴趣的学生输送到剧组、影楼等。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将他们培养为能够胜任时尚行业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模特经纪、舞台编导等岗位的专业从业人员。

3.4 创设沉浸式教学场景,助力教学相长

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辅相成,不应厚此薄彼,否则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要主动调整,积极优化课程设置,最大限度地规避专业实践课与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冲突带来的各种问题。结合专业相关比赛和活动设置阶段性的专业实践课程,降低学生缺席文化学习课程参与专业实践的频率;根据季节性、规律性因素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调整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安排,以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重视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见图2)、模特大赛、选美大赛等,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通过参赛来提高教学水平,纠正存在的不足,检验教学成果。

大学生时装周、服装专业毕业演出(见图3)和部分模特大赛大多都在每年的五六月举办,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给学生留3周左右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很好地参与到秀导工作中,积累试衣、试妆、彩排、演出等实践经验。一年级和二年级专业技能较好的学生可能已经被选为走秀模特,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可以作为前台或后台工作人员,负责走秀的催场、协助等工作。通过这样的活动,作为模特的学生能学习如何与设计师沟通、怎样展示走秀服装等,而作为工作人员的学生则了解到秀场上编导是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导出一场精彩的走秀的。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收到比课堂授课更好的学习效果。

3.5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良好的素质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3]。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扭转服装表演专业学生重专业实践,轻理论学习、文化学习、思想道德学习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尚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职业特点注定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和不良习气的侵蚀,因此服装表演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起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面临重大选择时能够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各类活动、竞赛中,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吃苦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优秀职业技能和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职业劳动者。

4 结语

若本文提出的对策能充分实施,学生便能清楚了解将来所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对以后的工作选择拥有清晰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避免盲目选择。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有利于赢得更多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肯定,也能使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树立新的目标和追求,做到升学不糊涂、就业不迷路。

参考文献:

[1] 张恒,唐璐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优化[J].大舞台,2013(6):168-169.

[2] 徐海燕,徐幸芝,李勇智.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7-539.

[3] 朱一帆.基于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1(8):241-242.

作者简介:李鑫(1982—),女,河南鹤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表演。

猜你喜欢

服装表演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浅谈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