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特色景观设计分析

2022-11-06冯颖杰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新农村

摘要:近年来,城市景观风格千篇一律,人们逐渐产生审美疲劳,而农村景观以其独有的特色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新农村景观也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而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文章对婺源江湾镇特色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从绿色生态、地域文化、历史保护、经济生产四个方面为农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特色景观;婺源江湾镇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3

1 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下的新农村建设

1.1 新农村景观建设

自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以来,中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经历了农村基本建设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个阶段之后,我国的乡村风貌明显得到了改善。

中国乡村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乡村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风淳朴,这都是中国乡村景观工程开发的优势。推进中国乡村景观建设工程,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把自然景观与农耕、畜牧业、种植业、林业等融合起来,同时开发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以形成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乡村景观。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域文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所在。

1.2 新农村景观发展优势

城市建设风格千篇一律,人们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相较于城市景观,农村景观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农田、小路、小桥流水等景观,足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

我国地大物博,受地理位置、文化、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差异较大,因此我国乡村景观风格多样,拥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一,农村植物景观。乡村的本土植物可以说是地域特色的代表,郁郁葱葱的森林、乡野小路边的野花、大片的农田都是城市中所没有的,它们构成了乡村独特的地域风貌。

第二,农村聚落景观。不同于一般都市的高楼大厦,乡村中的建筑物大多为独栋小楼或成片的房屋,其融合地方的人文风俗,颇具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北京四合院、苗族吊脚楼等。农村建筑不同于城市的混凝土结构,往往会使用一些亲近自然的材料,如天然木材、石材等,其建筑风格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第三,农村艺术风格。乡村人文景观往往能反映一个村庄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人类活动形式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这点在城市景观中很难体现出来。

1.3 新农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

由于盲目追求城市景观中的“时尚”设计,把城市中的大片草坪、混凝土高楼、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抽象雕塑等搬到乡村景观中,不仅风格突兀,而且使乡村失去了特有的风貌。乡村景观设计缺乏特色,没有新意和亮点,没有记忆点,让人游过即忘。

村落景观建设意识淡薄,没有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资源,盲目复制别村的成果,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景观规划不到位,乱砍滥伐,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盲目地设计,只考虑到游客的体验,而忽略了原住民的生活品质,给本土居民带来了不便;景观设计功能单一,不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2 婺源江湾镇特色景观建设分析

2.1 区位概况

江湾镇位于赣、皖、浙三省接合部,该镇面积为316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2.2万亩,林木覆盖率为88.9%。江湾镇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建立森林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沼气池、编制旅游及乡村规划、做好风景区环境卫生整治等强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新农村环境建设,有效推动了新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 旅游资源

江湾镇响应县委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全力推动国家最美乡镇创建,着力打造国内休闲度假名乡。江湾镇的主要旅游资源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汪口,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江湾,中国传统村落晓起、篁岭等。

江湾镇的文化底蕴深厚,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婺源最著名的四大古建中的萧江宗祠和汪口的曲尺堰。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砖雕、木刻、石刻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清丽典雅的建筑艺术。汪口曲尺堰的总设计师是清代著名学者江永,经过了200多年,这个坝一直完好无损,是江湾镇的代表性古建筑。此外,明清古建筑、文物遗迹遍及城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江湾镇附近还有山寨式古群落篁岭,以及石耳山等避暑胜地。

2.3 文化内涵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婺源地区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之一,江湾既有别致的徽派建筑,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白墙黛瓦的徽派风格民居在青山綠水之间若隐若现。这些古建筑有的依山而建,隐现在绿水青山中;有的邻水而建,碧瓦白墙倒映在清波之上,与连绵的梯田山脉相辅相成,仿佛一幅水墨画。江湾地区盛产绿茶和雪梨,因此茶文化也小有名气,物产非常丰富。当地还培育出了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理论家、音韵学家江永,以及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许多才子,是著名的“书乡”。江湾村中还保留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传统民居,有东和门、水坝口等建筑遗址,景观艺术塑造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2.4 特色景观设计分析

江湾镇是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典范,既保留了村落自身特色,又与现代发展相适应,带动了整个村落的发展。分析发现,江湾镇景观的设计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建筑领域,江湾村一直都是徽派建筑传统保留的重要先行者[1]。全村建筑都采用了白墙青瓦的传统徽派样式,徽派住宅建筑的特点就是白墙、青瓦、马头墙,依山造院、傍水结村,设计通常为多进院落式,建筑坐北朝南,布置依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有大厅,两边为室,大厅前为天井,采光通气,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含义。江湾镇群山连绵,整体的建筑都根据地势而建,许多建筑物由于地势高低起伏而有所不同,房屋之间以石板街相连,形成了高低交错、幽静深远的建筑物群落风貌,给人一种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江湾镇不仅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特色,还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将徽派建筑改造为民宿,使游客拥有住在不同屋檐下的新鲜体验,这一设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徽派建筑的另一特点就是雕刻精致,其广泛采用砖、木、石雕,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保留在江湾镇的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民居,以及萧江宗祠都很好地体现了徽文化的传承,也成了江湾镇特有的旅游资源。

在人文风景方面,江湾镇最有名的风俗便是“晒秋”,由于“地无三尺平”,所以房顶架成了人们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所[2]。为适应天然地势,篁岭家家户户都在房顶搭建晒架,篁岭人把这个晒庄稼的场景称为“晒秋”。每到秋日,就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庄稼与深褐色房屋层层叠叠的景象,甚是壮丽。当地的村民还将不同颜色的农作物拼接起来,形成不同的图画,2014年国庆节前夕,“晒秋”大妈用粮食摆出一面旗帜为祖国庆生,引来众多摄影师、画家、游人前去观看。如今,“晒秋”不仅是江湾村篁岭的一种风景,更变成了一个“最美中国符号”,是江湾镇独特的新农村民俗景观。

在田园风光方面,发展新农村景观最关键的便是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江湾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3]。这里并没有通过肆意毁坏耕地实现发展,保持着传统农村最纯朴的特点,用大片的油菜花田和梯田等乡村特色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并在高处设观景台,让游客可以一览田园风光。白墙黛瓦掩于黄花绿树之间,云雾弥漫,恍如身处仙境,这是习惯了城市喧嚣的人们所追求的宁静,这样的景观也是新农村建设需要保留的部分。

根据江湾镇的特色景观设计,可以总结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经验,即既要保留乡村特色,又要深度开发当地资源,从而带动经济建设,不照搬照抄,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景观。

3 新农村景观建设发展思路

3.1 生态保护景观设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需要景观规划来支撑。

打造新型农村景观,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农村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开发,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3]。第一,要根据不同乡村的具体条件进行景观规划,通过生物自我调节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要分析乡村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做到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第三,要考虑乡村的生态多样性,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以提高景观生态多样性,合理利用乡村植被,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第四,要通过设计增强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增强体验性和亲和性,呈现独特的田园风光。第五,要引导农民树立生态观念,宣传生态设计意义,推动新农村景观理念发展。第六,要充分尊重乡村景观发展规律,不照搬照抄城市的景观发展理念。

在生态与环保的设计理念下,人们可针对农村的自然环境,设计具有乡土风情的农业游憩园区、特色植被栽培观光园区、农田体验园区、森林、湿地、绿化长廊等景点,并根据农村的自然特点,设计出富有辨识度的生态景观,强调防护林带、植被绿廊、田埂地区、公路缓冲带等生态廊道特征。

3.2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乡村地区的地域文化主要指流传下来的、具有影响力的民俗和文化传统,将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可以呈现不一样的景观特色,从而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和独特性[4]。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展示乡村传统和风土人情,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建筑设计中,要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发生,突出民族特色,建立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空间。

在农村区域景观艺术风格的设计中,应该提炼当地的地域文化符号,整合当地文化的特色元素,将其运用到区域导向图、标志牌、指示牌、展示标语中;将乡村地标、特色雕塑、艺术景观等,用“农村集镇”“生态游憩”“农村主题公园”“休憩绿道”的方式展示出来,也可以把当地文化要素适当体现在艺术小品、建筑材料、公共服务设备、植物绿化、农村雕塑、地面铺设等细节中[5]。在少数民族区域,建筑风格和地方景观都以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为主要设计宗旨,因此形成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建筑和主题广场,在凸显民族地方文化特点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创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特色旅游和人文创新景观设计的结合。

3.3 歷史保护景观设计

许多农村都保留了一些历史遗留建筑,但很多古建筑都没有被保护起来,也没有被加以利用,越来越多的乡村传统建筑因为发展经济而面临被拆除或损坏的风险,处于消失的边缘。对这些古建筑、遗迹进行合理保护利用,也是发展特色乡村景观的途径之一。

要带动村民保护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通过修复和重建,尽量使其恢复原貌,从而成为新型现代化的乡村传统建筑,不能修复的则最大限度恢复其文化风貌[6]。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可以将其改造成传统建筑博物馆;已经成为废墟的传统建筑,可以在遗址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重现其外貌及内部构造,最大限度展示乡村文化风貌;已经彻底消失的传统建筑,可以通过考察访问,以图纸或者3D模型的形式,在当地博物馆展出,从而将特色文化保留并流传下去。

3.4 生产经济景观设计

在设计乡村特色景观时,要考虑如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乡村的地理位置、传统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一座环境优美宜居、文化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乡镇。

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可以将乡村景观与旅游业结合考虑,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开发果园采摘、池塘垂钓、农家乐、作物观赏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乡村魅力。也可以将普通的景观和新奇的创意相结合,如在农田中以不同色彩的种植物组成一幅平面画,或将乡土树种打造成植物迷宫等,通过视觉上的变化,打破人们对乡村景观的刻板印象,充分发挥景观的经济价值。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特色景观,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遵循自然规律和乡村景观发展规律,深度挖掘农村的文化内涵,坚持走本土化特色发展之路,满足人们物质、精神层面的多重需求,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农村,进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景观设计对乡村转型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易.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特色文化塑造[J].参花,2020(12):66-67.

[2] 方美芳.江西省特色小镇江湾镇发展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4):64-65.

[3] 周建光.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及建议[J].西部财会,2019(11):49-51.

[4] 温葵珍.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之“传统村落+旅游”模式探索[N].中国文物报,2020-08-14(007).

[5] 宋嘉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的有效对接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12):10-12.

[6] 郑永杰.张万荣.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村庄风貌提升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24):18-19.

作者简介:冯颖杰(199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新农村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新农村建设下粮食贸易的发展
治国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农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浅议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
金融机构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