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与赋能:校企协同育人的多维谐振
——“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论坛”综述
2022-11-06孟凯
2022年8月2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协办、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作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平行论坛之一,此次论坛立足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主题,分享后疫情时代各国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前沿与最佳实践,就如何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资源的有机融合;如何达成校企双方互相支持、相互渗透的“双向介入”以及优势互补、资源互用的“利益共享”;如何建立协同服务机制、搭建合作育人平台;如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从经验逻辑、实践创新等维度打破历史认知壁垒,锐意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赋能职业教育发展。本次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塔吉克斯坦、英国、缅甸、德国、美国、日本、赞比亚等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主持。
一、论坛致辞
吴学敏在致辞中表示,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对于落实其道路方向,学校创始人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观”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吴学敏认为,只有与社会、产业企业充分沟通与合作,才能办好职业教育。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代表教育部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以及提升人民的福祉、支撑实体经济等方面意义重大、作用明显,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形式多样,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共识、是方向。他希望,通过分论坛的举办,搭建一个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孕育成果的平台,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
二、主旨发言
在主旨发言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深度合作等主题进行了发言。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理事柯马凯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培黎职业教育”为题作了发言。柯马凯立足“弘扬工合精神、传承和践行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分享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个性化办学思想、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和春蕾班育人成果。柯马凯指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专升本”或“专升硕”留学项目为人才培养路径,对接日本、西班牙和英国定点输送项目学员,打造“爱的教育”,并通过“出国培育”“慈善计划”等形式实现师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破圈”成长。
新加坡教育部高教规划司司长陈理圣以“新加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的看法”为题作了发言。陈理圣在分析新加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展示了新加坡在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战略和产学研合作的关键特点,例如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竞争力的覆盖多领域的“文凭项目”;面对市场变化,涉及“创新、就业和技能”三大产业领域的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框架;校企合作,瞄定技能提升,共同设计课程;实现实践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学工项目”“学徒制项目”“流动性项目”等,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中华职教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作了题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的发言。方乃纯重点介绍了中国特色学徒制“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重要内涵,并指出中国特色学徒制面临的四大难点,即国家层面缺乏学徒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对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保障约束机制欠缺,学校、企业和学徒个体之间的责权利还有待进一步理清,学徒制培养的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健全。对于未来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方乃纯建议:第一,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保障;第二,加快国家治理框架的建设,探索学位学徒制;第三,完善保障激励政策,保护相关各方的活力;第四,践行标准体系,加强学徒制规范建设。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荣誉主席李安以“推动中国航天制造业劳动力转型”为题作了发言。李安从激励考核和节点考核经验、项目训练、整体评估等角度分享联合认证学徒制如何满足中国航空工业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强调应该大力推动中国航天制造业劳动力转型。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保全以“精雕细琢分层育匠才”为题作了发言。张保全认为,精雕细琢分层孕育工匠人才对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至关重要,要创设“教学实战化,教科研一体化,团队融合化”的“三化”产业学院,注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理念。
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睿楠作了题为“空客与高校的校企合作”的发言。傅睿楠介绍了空客的基本情况、空客与中国民航大学的校企合作情况和欧洲的校企合作情况,重点分享了“双元制”“双学制”“双研制”在职业技术培训上的项目经验和组织形式。
缅甸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司司长赛觉·奈乌作了题为“缅甸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型”的发言。赛觉·奈乌在分享缅甸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型经验中,从教育的创新、缅甸的职业大学和未来职业教育的定位与转型等角度切入,引导未来在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学习和工作的结合中开发更多创新性项目。
三、专题研讨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政策与实践,展示了中国、德国、英国、柬埔寨等不同国家在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打造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与趋势。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谢永华介绍了打造职业本科“三型协同”跨境校企合作平台的具体实践:一是打造技术联盟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适应跨境企业需求,兼顾国际学生中文和职业技能,提升技术技能复合性。二是打造双创孵化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推动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性。三是打造协同服务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为“走出去”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理实结合,提升技术技能精深性。集聚各方优势,打造跨境校企共同体,培养“三性一体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常务副会长郑棉发以“中文+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实施”为题,从柬埔寨正在进行的国家工业发展计划和服务专业技术交流、符合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的中文使用两方面,分享柬埔寨的职业教育现状和中文+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实践探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围绕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政策与实践主题,从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中国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及办学主体,即“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邢晖认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具有中国特色。协同方可共赢,活化校企双向介入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企业与学校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开辟更具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校企双元育人实践。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施泰德展示了德国校企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一是在培训方面,兼具好的教育机构及优良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二是在行动导向方面,满足产业需求,要考虑到企业需求,除教给学生理论上的知识外,还需要来自于职场的实践性知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才发展部教育业务总经理张波介绍了华为ICT数字化人才培养实践。张波指出,作为数字时代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华为不只追求技术进步,更关注技术带来的社会价值。为了让更多的院校、师生从数字技术中受益,达成“不让任何人在数字世界掉队”的包容发展目标,华为从战略层面制定了TECH4ALL数字包容计划,连接学校,赋能ICT技术,助力公平优质教育。同时,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华为ICT学院,联合高校培养ICT数字化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培育工匠型数字化技能人才。
美国贝茨技术学院院长、首席执行官周琳作了题为“加强校企合作 加速学生成功”的专题报告,提出当大学、行业企业走到一起时,期间的动态合作可以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带来积极影响。当开始这样一种伙伴关系时,理解实践模式,确定正确的伙伴,关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创造持久变化的基础。
四、现场对话
在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就校企联合育人的机制与实践课题继续展开探讨。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以“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创新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为题,提出行业企业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是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企业作为办学主体,能够融合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亚姆夫瓦以“校企合作,为赞比亚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努力”为题,介绍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及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国际合作情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程时兴以“校企‘双主体’育人 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为题,阐述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程时兴认为,需要提升专业设置适应产业需求的程度,提升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能力的程度,提升实践能力适应生产过程的程度。
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兵以“用中国实践 育数智新人——用友产教融合最佳实践分享”为题,介绍了新道科技凭借先进的实践育人理念,依托用友集团“700万+”企业客户群的最新应用实践、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强大的教育服务体系,在共建产业学院及专业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安德睿以“博世学徒制和一线人才发展”为题,分享了博世在学徒制和蓝领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做法。“博世学徒制”继承了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在实施的三年学制中,其一半时间在职业院校进行理论教育,余下时间开展公司企业提供的实践培训。博世苏州学徒培训中心采用情境式体验和Scrum等创新的教育方式,对学徒制进行了三年的延长升级,进一步满足智能制造等工作的实际需要。除了学徒项目,博世苏州学徒培训中心还为现有的蓝领工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发展项目,帮助工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竞争活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保平以“连接黄河与赞比西河的人才培养驿站——校企协同培养水利国际化技能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不断深化,遵循“一体多点四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培养中资企业海外工程急需的水利国际化人才为主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大禹学院”,依托海外工程项目的多点布局,打造形成“水利行业优势突出”“校企产教融合深化”“沿线国家高度认可”的中国职教国际品牌,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惠灵顿理工学院和维特里亚社区理工学院首席执行官马克·奥尔德肖以“产学合作——新西兰的经验分享”为题,介绍学院产学合作的基本情况和有益借鉴。
五、成果发布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思考与探索》新书发布与赠书仪式暨职教本科办学成果发布活动。该书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范例,对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与创新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就如何唤醒与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创新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是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实践阶段性成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