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豪斯艺术设计实践化理念对当代中国艺术高校产学合作的启迪

2022-11-06杜丽娟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学包豪斯艺术设计

杜丽娟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现代科技为传统教育提供了多元的专业教育方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一种专业,都是为了学以致用,包括纯理论性的专业课程也是为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指导生活。“从广义层面来看,产学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共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由此可见,产学合作是为了让在校生获得更多校园以外的信息、技能等资源。而开展了产学合作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们可以较为容易的获得这些资源。其实,产学合作就是将好多学生在大四的时候要进行的实习阶段的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医学类专业,从入学之初,学完基本的相关理论学习之后就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类的工作,加以实践的积累,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个能看病救人的医生。因此,此类的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初,就已经将社会实践当成了教学重点。而现在的产学合作项目,大多是针对高校中实践类专业,就比如在艺术类院校中的设计类专业。设计作为艺术类专业一个相对实践性较强的分支,与纯艺术专业不同,它要将纯艺术进行转化。就工业设计举例,工业设计需要学生具备手绘技法、电脑技能、产品结构知识、材料种类知识以及人机工学等综合知识的运用。而在学校一般安排的课程都是这些知识的理论化学习,如若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则需要进入相关设计公司、企业或者工厂学习实际生产运用的知识。

但是,一般这些公司和企业都是经济效益为王的地方,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培养一个象牙塔出来的新人。这就让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举例,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足该专业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五,这应该并不是高校所设专业所想看到的局面。可是,通过产学合作,能打破这种局面吗?我们可以从现在比较热门的3d打印说起。3d打印技术作为产品生产初期的主流技术之一,该技术也应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熟练掌握并且运用,否则在今后工作中对接企业以及工厂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现如今,许多高校已经把3d打印工作室作为产学合作的一部分引入教学课程,但遗憾的是,学校引进的3d打印设备亦或是3d打印工作室,都仅仅是能让学生“尝鲜”,要做到熟练运用并且熟知在工作中如何使用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3d打印设备购入以及日后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次,学校里引入的3d打印技术并不能进行真正的工业化生产,打印精度和耗材更是一个无底洞。由此可见,艺术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产学合作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考虑。

一、艺术类高校产学合作的本质

近年来,产学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人才教育的一项主流趋势,而实践性教学,其实早已融入高校教学体系多年。对于艺术类高校而言,产学合作更为迫切,因为艺术研究相对于刚需的实用性学科来说,属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高维层面,相对实用性学科说,开展产学合作模式并非易事。容易发生理论知识基础与实际生产生活难以切合的局面。本文就艺术类高校产学合作的问题,结合包豪斯理论,加以分析归纳,以寻求艺术类院校产学合作可行性方案。

所有的艺术研究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不得不探求艺术的起源。“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这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生产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家在创作纯艺术作品之初,有的是为了体现美感,有的是为了反映历史,而有一些,则是为了使用。这一点,可以纵观20世纪以来的艺术创作,工业革命,一定是一个转折点。“有一种观点认为,至少是在西欧和美国,从工业革命诞生和浪漫主义思潮到如今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整个时期可以被解释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弧线。”艺术开始与工业化沾边,技术变革对艺术有了新的诠释。新的技术必然会带来新的艺术,也必然会引起艺术与技术的矛盾,逐渐寻找其平衡点。运用新技术制造艺术品的典型作品就是工程师兼企业家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1836-1920)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的建成只是一种象征目的的作品,成为法国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品。“埃菲尔铁塔新奇的地方在于它成功使用了在这之前只用于工程而没有用到建筑上的形式,而当时的建筑仍然被看作一种完全不同于工程的活动。”

又如艺术设计领域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公共艺术设计行业的。所谓公共艺术,简言之就是对我们人类公共生活场所进行艺术化的空间设计,例如公园、广场以及专门的艺术空间设计。而公共艺术,“这种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自觉行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4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时期,主要由政府出资,组成专门艺术委员会,针对美国城市的各种重要公共场所进行”艺术地“建造。”基于当时美国政府对于公共艺术的重视程度,在二战结束后,将用于公共艺术的资金直接立法,史称艺术百分比法案,而这一做法,也影响了欧洲、日本以及中国,这一浪潮将公共艺术推向人民大众的视野。时至今日,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装置或者艺术雕塑映入我们的眼帘,她们默默地述说着这个城市的梦想与昔日的辉煌。

综上可见,艺术类高校教学目的的本质是为了让艺术被更多的人看见、使用、欣赏。而针对这一目的,产学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的艺术教育起步并不早,尤其是艺术设计领域,1997年我国将“艺术设计”确定为本科招生专业名称,也就是说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真正开展仅有25年。而对于艺术设计的产学合作教育方式,则探索实践更短。因此,我们不如借鉴设计教育的始祖——包豪斯(Baubuas)学院,探求其将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

包豪斯(Baubuas)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对设计界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对于设计教育的一些理念,也值得探讨,比如“它对于传统的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挑战:到底艺术与设计如何进行教育?艺术与设计能否传授?什么是德国工业同盟(Werkbund)反复强调的好的设计的本质?建筑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人到底有些什么影响?”这应该是最早对产学合作的思考与探讨。

包豪斯的理论也将艺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本质体现了出来:即它认为,艺术教育是要服务于实践生产的,之所以创办包豪斯,是因为当时的艺术都由个人创作,没有任何科学的统一之法,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与批量化制作,包豪斯应运而生,它认为艺术,应该是科学的、规范的、并且可以传授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说过“我认为成为一个艺术家,除非通过师徒制度,或者学校(流派、学派),例如包豪斯学校(Baubaus)等,在这样的地方紧跟着创作者所给予的教育,否则不会有什么可能性”这一设计理论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言创造性教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专业的教育仍然是传统流行的技法教育。”近年来,关于国潮的兴起,足以见证我国设计人才的成熟。无论是河南卫视的崛起,还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大火,成为2022年开年的“顶流”,都足以证明这一点。艺术教育的作用也在逐渐体现。在冬奥会筹备阶段,全球征集吉祥物造型,而雪融融的设计者则锁定在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姜宇帆身上,这无疑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更是产学合作的一个方向,可以将合作的维度更加多元化,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二、从包豪斯到产学合作的多维度思考

包豪斯之所以对现代设计教育影响巨大,是因为从19世纪下半叶发起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人类就在寻找一种平衡,即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就在逐渐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美感与曾经手工艺品带来的美感的矛盾冲击。而在不断探讨这两种谁好、谁坏中逐渐寻求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平衡,现代设计应运而生。而包豪斯则将这种艺术与技术的博弈进行了科学化的整理,并提出,应该有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艺术设计的教育理念来更好的服务工业化进程下的艺术产品的生产。因此,究其根源,艺术设计教育本就是为生产服务的,脱离生产的艺术设计即使能称之为艺术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初衷。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一直秉承着实践与艺术结合,并且服务于工业化生产。在包豪斯成立以前,手工作坊与艺术院校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手工作坊负责制作生活日用品艺术品等。而艺术院校里的学生则是学习纯艺术,即使毕业了也可以留在学院里,“等待”成为艺术家的一天。但是“……这种教学制度在包豪斯眼中是一种资源浪费,学生远离社会现场,形成封闭模式,反而将艺术关在了个人趣味中,使艺术失去了活性,成为停留在观赏层面的视觉对象。格罗皮乌斯在治学时强调提升手工艺的地位,超越设计本身的逻辑限制,以构建总体艺术为目标,扩大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从来都不是脱离实践的艺术,它要将手工艺规范化,让艺术学院中的理论融入手工作坊,进而将手工作坊这样的生产机构规范化,进行工业化生产。包豪斯在艺术实践上的探索真可谓是付诸行动,它甚至自己开办了很多工厂,涵盖工业设计的各个领域,例如陶瓷、木工、金属加工等。由此,更加明确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即艺术教育要与社会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包豪斯赋予了工业化生产“设计”的意义,也就是工业化生产需要艺术的美感,而艺术也将为工业化服务,它在完成了这一理论的搭建之后。通过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再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工厂中进行实践实习,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且这些自建的工厂至今都可以工业化生产,完美的实现了艺术-工艺-工业的一体化。这就是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创新点,也是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教育最有力的启示。反观现代的设计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虽然不停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学校很难提供相应的资源。

三、包豪斯实践化理念对当代中国艺术高校产学合作的启迪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IT)设计学院教授凯瑟琳·麦科伊的观点是:“我拒绝接受设计教育应该要这样或那样的说法”,她说到:“我们期待设计教育能延长。或许要5年才能训练出博学的实务工作者,尤其现在互动数字媒体所需的理论和技术更广,在概念上和技术上都比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更复杂。”在这里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实务工作者,可见,无论是包豪斯的兴起,还是公共艺术的席卷,设计艺术教育都应该回归其本身,培养实务工作者,这里的实务工作者并不是说仅仅培养可以找到工作养家糊口的高校毕业生,这里的实物工作者更多的是要承担审美传播的实物工作者,换句话说,我们是要培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工程师”。回看包豪斯,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并且在此期间,它的创始理念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发生改变,对我们现代设计教育影响最深的是中期的包豪斯。

(一)跨区域多点协作

我们对包豪斯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它的设计理念抑或是教育理念。正如Hans Maria Wingler 所说“包豪斯并非一所纲领明确的机构,它是一个理念,正因如此,它才能对世界范围如此多的学校产生深远影响。你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团体,或是一场运动……”包豪斯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位的,包括当时的政治环境、科技背景与世界关系。我们从这样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包豪斯中寻找出与当代中国艺术高校的切合点,来深入挖掘其带给我们的启示。菲利普·斯特德曼曾在《设计进化论》中,将设计史上著名的功能与形式的辨析归功于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指明了起始于路易斯·沙利文,通往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发展路径。这里讲到的设计与功能主义的辩证思维,设计终归是要为功能服务的。这也是包豪斯经历了几个时期,所想探讨的。而将这一理念植入现代艺术教育,产学结合似乎就是搭建艺术与功能的桥梁,但是这一桥梁的搭建,需要四面八方的通力合作。也就是说,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进行艺术类高校的产学合作的基础,是将整个中国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资源配置,南北的生产资源共享共通,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及便利的交通往来进行跨区域的多点写作,来促进产学合作的进程,以达到最优效果。

艺术类院校中的课程设置,除了纯艺术类的专业外,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贴近现实生活,注重使用性。由于我国设计类行业在地域上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南方发展迅速,资源丰富,北方相对滞后,发展缓慢,对应的可利用的资源也较为匮乏。北方的相关专业不能推进实践化教学任务,即使学校开展产学合作相关课题研究,也无法解决缺少市场、资源匮乏的现状,仅有的一些相关专业公司与企业,如果承担大量的相关专业的实践融合课程,也压力巨大。因此,跨区域多点产学合作则更凸显出重要性。将南方优秀的企业资源引进给北方相关专业的学生,学生带着本区域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艺术和文化的碰撞。

(二)课程体系纵向改革

包豪斯学校的格罗皮乌斯曾说过:“我们的指导原则是,设计既不是一种知识性活动,也不是一种物质性活动,而是很简单地,作为完整生活的一部分,文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必需。”包豪斯学院的创立是为了将混乱的艺术创作整合,科学化,这一理念一直持续至今。“大约从1923年起,学院开始走上理性主义,比较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同行的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它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地奠立在可续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而时至今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vr技术的普及,以及3d打印的广泛运用,让设计类课程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进行纵向改革。即学完立构、平构、材料人机等基础课程后,每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引入到实践中去真正的做项目,不然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纸上谈兵。并且高校中对师资的配置也应该有所变通,艺术设计类的老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学历与职称,更应该把相关专业的设计师聘请为教师,将实践中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考虑到一些学校的地域限制,产学合作应该将目光放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前沿的一些公司和企业,可以进行网络授课,增加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制度。

(三)少即是多的重新阐释

“百年来,包豪斯已成为了一个学派、一种设计语言、一种前卫先锋和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以及人们心中西方现代设计的标本,它让技术与艺术趋于统一,让设计与功能相互结合。总的来说,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就是:剔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简洁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和生产规范,使建筑和产品可以低价量产,以服务更多民众生活为原则。”从包豪斯的艺术理念中我们可以将“少即是多”概括为现代艺术的精华,但不可否认的是,包豪斯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也是因为它将“不能用语言形容的艺术”变得更科学化了,归纳为可以传授的课程。而这里的“少即是多”并不是真的少,这里少是将所有艺术设计相关学科内化后展示出来的成果。

因此,在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观念,单纯的基础课也融入进实践教学的范围,运用艺术设计理论去真正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去让学生真正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以及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四、结 语

时至今日,艺术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任何事物对艺术性的体现也要求越来越高。艺术高校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应用性人才。由于时代的不同,虽然包豪斯的神话无法超越,但是通过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借鉴与反思,思考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寻找的一种艺术与技术的平衡之道,也就是在包豪斯之后,人们才渐渐的意识到工业化的进步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合二为一。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也应该注入这种理念,时代的进步不会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教育更不应该脱离于现代化生产,在实践能力与艺术教育中寻找平衡的支点。现在一些国外知名的艺术院校在包豪斯的教育影响下,几乎都做到了实践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并且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们的设计作品都会和企业生产相挂钩。

产学合作其实是一个共赢的项目,但是现在并不能做到对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产学合作办法,这就造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张皮,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有必要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快速给自己定位,并且可以提供相关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的机会。“在为什么购买整个商品的问卷中,”喜欢商品的设计“或者”喜欢这家制造商“的理由据说是最多的。正因为如此,一旦失去信任受到的冲击也将是巨大的。在今天,消费者购买的除了商品本身的物质价值以外,还购买了商品背后的企业价值和对企业的信任。”可见,让学生喜欢他工作的行业以及工作的环境很重要。当下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巨大,这个压力不仅仅体现在找工作这一环节,还体现在工作当中。高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这里不仅仅只是安排一两节相关就业指导的课程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在思想深处认可自己的专业,认可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和有可能接触到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产学合作要更深入考虑的问题,现代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学生为本,真正地站在学生角度去为他们提供学校尽可能多的资源与途径。

“包豪斯将德国的‘教化’精神、古典手工艺的美学和现代机器美学相融合,让社会的钟摆在机械的理性和艺术的激情之间来回振荡,让物化的社会获取平衡的支点。就20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包豪斯的光芒胜于工业化带来的物质文明,它是一次精神的救赎,超越了俗虑,来到社会现场,直面挑战。”

而现代的产学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实践与课堂的结合,他也应该追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以5G时代、物联网、VR技术为技术手段,寻找一种艺术的平衡,未来对审美的需求已经覆盖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想打破一切“丑”的魔咒,就要不断的进行艺术与实践的结合。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弥补了历史带给社会的裂痕。而现代的设计教育的产学结合也更应该将融合多元的人性关怀与历史责任作为教育的关注重点,以期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产学包豪斯艺术设计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百年包豪斯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书封与现代艺术
狂野包豪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