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0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培育大学生

张 岩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和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是人类固有的、潜在的、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性的优点和人类的美德,是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加幸福的人格特质[1]。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就是充分尊重、重视、发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优势品质,以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为目标,增强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

1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

2000年,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首次指出积极品质这一概念,研究指出积极品质是由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精神超越6种核心美德和24种积极心理品质组成[2]。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良好,但受时间、地理和随机取样的范围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高校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笔者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00名大学生为测量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各200名学生,采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开发的《VIA美德与品格优势中文问卷》,问卷量表分为六个维度,具体是智慧、节制、正义、人道、超越、勇气。采用李克特5分计分法,正向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问卷克隆巴哈α信度(Cronbach alpha)=0.953(Items数24项),数据信度质量高。学生回答的球度检验KMO=0.938,各项指标回答及因素提取效度较高。

回收有效问卷527份,问卷有效率为87.8%。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均分为3.794,总体发展情况良好。如表1所示,六大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人道、超越、正义、勇气、节制、智慧。发展较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前四位为善良、爱、感恩、希望;发展相对较弱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创造力、宽恕和慈悲、自我规范、正直。

表1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

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积极心理品格优势涵盖24种品质类别,其全面性决定了培育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一方面,积极心理品质是让个体生活得更加幸福的心理特质,也是特定社会组织所倡导的优秀道德品质,具有社会属性。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工作,通常将与个体幸福感、工作效率、健康高度正相关的积极品质作为重点培育内容,而对我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会属性研究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品质内容的选定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影响培育效果。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化的差距。有些学生的创造力和宽恕慈悲的分值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需开展个性化培育提升项目。而实践中,全覆盖注入式的教育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着力点和方向也会有所差异。在现有培育体系中,通常集中在对大学生创造力、自我规范、坚韧、感恩、希望品质的培育,忽视了大学生群体间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差异化研究和实践。

2.2 培育方法的灵活性不够

积极心理品质是相互关联的,通常集群发挥作用,不同积极心理品质要素的关联性研究会有利于某一特质的深入培育。比如,好奇心品质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自我规范和审慎相辅相成,领导力和公民精神也存在一定相关性[3]。而目前各种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关系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限定了不同品质的整合实践探索以及培育方法的灵活性的相关研究。此外,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也要求提升培育方法的适应性。互联网环境的“匿名性”和“协同化”挑战大学生网络辨别力,“泛娱乐、即时性”干扰大学生知识积累,“共享化、互动性”挑战大学生学习习惯[4]。现阶段高校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相关的网络课程推广度较低,互动性难以调动成为阻碍,线上教育平台的培育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线下教育活动还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效能不高的问题。

2.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合力不够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涉及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目前多元主体协同培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在社会层面,各类组织单位提供的实践平台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重要载体,而目前各类企事业单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平台搭建还面临制度配套不完善、资金支持不力等方面的问题。②在教师群体中,有的教师容易关注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或者以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终点,却忽视对他们个体生命力的认可、内在价值优势的挖掘。还有的教师自我道德修养不够,无法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有的学生“社交智能”“宽恕”“自我规范”积极品质发展不足,影响自我及他人良好人际系统的构建。还有一些优秀学生群体的积极品质在高校的发掘和宣传不够,其在朋辈间的模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③在家庭方面,不少专制权威型家长对子女有不合理的期望,秉持僵化的评价指标,难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有的家长与子女无法深入交流、相互理解,忽视对子女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而放任型的家长则溺爱子女或者忽视成长教育,其子女通常表现出任性、自私、无理、依赖等不良品质。

3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探索

3.1 整合培育内容,增强内容针对性

1) 积极心理品质内容要与特定的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相联系。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发展的深层心理支持资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发挥重要的心理支持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需求,需要依托公民精神、感恩、灵性、正直、善良与爱、宽恕等心理品质基础作支撑。积极心理品质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要求有相同之处,需找到其与这二者融合的切入点,促进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发展。如在培育大学生“爱、善良、宽恕、合作精神”积极心理品质时,可以契合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友善”的教育需求,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美德中“仁爱、和谐”的基本精神,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伦”说及“仁、义、礼、智、信”等人伦价值,促进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 增强培育内容的针对性,区分不同群体培育的侧重点。每位大学生的社会环境、成长经历不同,要把握不同群体的需要,根据主体需要选择差异化的培育内容。学生个体在问卷测量、亲朋反馈、自我梳理等活动中,展现独特的品格优势和劣势,教师要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并发挥其特有积极品质的价值,比如高职院校要重点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这是其实现自身价值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3.2 创新方法,推进培育载体建设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主要来自实践体验,这要求大学生积极投入课业学习、志愿活动、劳动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优势,获取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逐渐养成积极心理品质。高校应重视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培育环境,采用团队互动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体验。而在衡量积极品质培育成效时,需重视过程性考核以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作为培育质量的检验标准之一。

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一般遵循“发现优势品质→激发唤醒积极情感体验→识别并养成积极思维→利用积极品质应对情境变化→发展积极品质创建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路线。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的“三件好事”“优势树”“感恩练习 ”“积极心理剧”“正念”“表达性艺术疗法”“乐观思维训练”等培育方法在激发大学生积极情绪、养成积极思维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遵循大学生学习规律和个性特点开展的谈话技术、讲好励志故事等教育方法也可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实效性。

同时,高校要重视利用网络载体,创新网络教育方式。积极打造线上教育平台、深入推进线下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主要渠道。教师应主动运用网络平台打造优质线上课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方式开展网上教育工作,实现课上与课下、虚拟与现实、网上与网下的有机结合。打造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网络教育平台,还需从顶层制度、物质保障、人员配备、考核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3.3 创建教育共同体,打造良好支持系统

1) 政府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各类媒体真实报道社会热点、历史事件,引导大众积极理性思考,及时清理各类影响到“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构建的不良文化信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承担向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服务平台的责任,为学生创造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机会。

2) 高校树立全员育人观,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首先,教师自身积极的人格特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榜样示范的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掌握合适的培育方法。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时,要及时发现他们固化的、不适应的思维方式,培养其乐观的态度,肯定其积极优势,适时地积极反馈,引导其解决困难、积极奋进。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除了传授知识,还要重视价值道德的引导。当学生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行为的时候,教师需发掘其身上的积极优势,用正面、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重拾信心。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投入各类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宿舍、班级群体的支持系统构建,努力营造温暖互助的宿舍氛围。高校还要大力宣传优秀学生事迹,以朋辈榜样引导学生群体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3) 家长重视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的矛盾将引发子女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平等、相互尊重、理解的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5]。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沟通、乐观思考,更多地给予子女认可和鼓励,对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家校的深入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实现人才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培育大学生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