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大数据精准服务策略研究
2022-11-05王勋荣
王勋荣 马 坤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随着智慧图书馆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运用数据深入分析了解读者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趋势。从数据驱动的角度,研究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资源服务和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对读者行为数据的分析,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的精准服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同时,保障读者获取与创造知识的权益,提升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便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大数据精准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精准服务”指的是精细准确地匹配用户,开展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1]。对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是在保障读者基本服务的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发现读者需求,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通过实时分析图书馆的入馆规律,通过对读者文献资源的借阅频率、对文献资源主题的偏好等信息,了解不同学科、身份的用户对图书馆的资源诉求等。利用这些真实数据带来的信息,图书馆可以实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实现资源购置的精准化和读者服务的专业化。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学习中心,资源丰富,并提供信息检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学习阅览等多种服务。但由于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以及自身服务理念认识不够,在具体工作开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借助图书馆多种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及手段,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发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1 纸质资源方面
我馆目前拥有纸质图书100余万册,还有数百种的期刊、报纸,但整体流通率并不高,以我馆2021年图书借阅为例(如图1所示),平均每个月图书流通借阅量仅5 000册,另外零借阅图书仍占很大的比重,这与图书馆对资源建设的投入比和利用率反差极大。
图1 2021年图书借阅月度分布
1.2 数字资源方面
我馆目前拥有包括各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资源很丰富,但一般都是直接购买,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没有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结合,没有与图书馆原有的纸质文献配套,不能为学生读者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的教学科研需求。另外图书馆的很多数字资源在使用时要在校内环境下,校外读者使用受限较多,不能满足读者全天候、全方位的使用需求。再加上宣传和推广不足,数字资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对读者的吸引力下降,导致数字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1.3 座位资源方面
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有着和谐安静的环境,是重要的学习和文化交流场所,深受读者喜爱。但图书馆的座位资源有限,随着读者相关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占座行为的屡禁不止,从而造成座位资源的供不应求。如何保障每一位读者充分获取图书馆的座位资源的权利,规范读者的使用行为,提高座位资源的使用率,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一大难题。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大数据精准服务对策分析
2.1 优化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服务专业和人才培养
以建设学校教学科研中心为目标,构建一套系统的可量化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建设体系,围绕专业、读者和馆藏三个方面,从专业馆藏建设度、读者一对一服务、馆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采购[2]。
1) 专业建设方面:调查学校所有专业,做到覆盖全学科,根据学院学科和专业的情况,在符合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与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者教研室交流,采购支持建设学科和专业的纸质图书,并优先参与图书馆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采书过程。
2) 读者方面:从读者借阅行为分析获知读者的借阅兴趣,分析读者关注的方向,通过网上荐购、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听取读者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采购更有针对性,以便激发更多的读者来关注新书、新到馆的资料,使服务更专门化和精细化。
3) 借阅方面:分析文献利用率,包括图书周转量、零借阅图书比例、借还周期、复本量、读者借阅量等方面,根据图书实际流通借阅情况,在采购时考虑是否增加复本量,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建设的重复性。
2.2 推动数字资源建设,满足个性化使用需求
1) 推进纸质图书数字化。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享,借助网络的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文献资源同时获取,避免了纸质资源复本量不足不能借阅或者反复借阅容易破损的问题。数字化图书保存简单,只需一台存储机就能解决。相对于纸质图书,电子书成本较低,可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有效提升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高效快捷地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要[3]。
2) 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我馆依托“互联网+”和智慧校园项目,大力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馆内智能化服务全面升级。构建集智慧校园、移动图书馆、数据处理为一体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读者资源使用数据的科学分析,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精准服务,针对性地增购数字资源。提供阅读的便利,实现扫码借书,下载阅读,随时获取电子文献。
3) 加强数字资源推广。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读者不了解其特点和优势。因此,加强数字资源的推广和介绍是提升数字资源使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虚”带“实”,为全校师生搭建学习和科研的平台,以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以新生入馆教育培训为平台,向读者推荐图书馆资源,搭建与学生分享的桥梁。通过让读者实地参观和现场体验图书馆的数字化设备,激发和培养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兴趣;通过定期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培训,加强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通过举办信息素养和检索比赛,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和检索能力。
注重开拓宣传和引导新渠道。以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定期推送定向信息;通过开展数字资源宣传周系列活动,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强化读者信息意识。
针对不同年级的群体,服务侧重不同。针对大一新生,服务的重点为熟悉和认识图书馆资源,主要进行数字资源的介绍和推广;针对大二的学生,服务的重点是帮助学习,主要进行专业数据库使用培训和专业文献检索获取服务;针对大三的学生,服务的重点是毕业和就业,主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服务和就业数据库的使用,帮助学生读者准确获取有用的数字资源。
4) 提升馆员信息素养能力。高校图书馆馆员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编目、书目流通,应接受信息化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图书情报工作培训。既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馆员自身要适应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提升信息的捕捉、信息化的深加工、全面管理、科技研究、创新发展等能力,注重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注重网络服务方式,提升信息检索能力,发挥多元化的文献、资源、科研、教学等服务能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2.3 深挖入馆大数据,提供精准化服务
1) 依托门禁数据,探索服务方式。本文统计了我馆2021年的月度入馆情况(如图2所示)。开馆期间,每月的入馆人次平均在6.5万,并呈逐月递增的趋势。
图2 图书馆2021年月度入馆人次
为充分反映读者一天入馆的时段情况,对我馆读者2021年平均入馆时段进行了统计(如图3所示)。
图3 2021年门禁平均入馆时段分布
由图3可以看出,读者入馆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00~9∶00,其他每个时段的入馆人次较为平均。由于在馆人数较多,一方面,出于管理的要求,需要加强和优化管理。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而言也是一种契机,因为这是与众多读者面对面接触的良好时机。图书馆可以开展一系列宣传和推广活动,比如图书推荐、文化交流、资源展示等,让读者亲身体验。开展调研活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了解读者诉求,让读者参与,在体验图书馆学习环境的同时,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积极搭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
依托门禁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平均入馆的时段分布规律着手,通过对这些数据规律的分析和集成,构建读者入馆特征系统,全面及时地获取读者潜在的使用需求,优化工作人员管理和馆藏资源,科学布置与读者入馆相关的借阅、学习和资源利用等工作,精确推送资源和服务,解决读者需求[4]。
2) 依托座位预约平台,提升座位资源使用。为缓解进而解决占座问题,我馆选择了座位预约系统对座位进行有效管理。座位预约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操作者、终端服务器、公众平台、座位数据库,各功能设置通过数据交换进行转移。预约管理软件采用了多种识别定位技术,读者可通过座位预约机、图书馆平台公众号或图书馆预约管理系统多种渠道进行网上预约并签到使用。预约系统的使用能够更好规划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读者对图书馆座位信息的提前获取,为读者减少寻找座位的时间,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读者的权益。
为充分显示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的利用情况,本文对2021年读者预约座位的月度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如图4所示)。
图4 2021年座位预约月度趋势图
从图2和图4可以看出,虽然数据有所变化,但整体的趋势图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到馆行为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如何提升图书馆座位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效率,比如在高峰时段相应调整通道闸机的入口数量来缓解和避免拥堵,合理安排人员加大座位使用的管理和巡视等。依托对月度预约数据的和日使用趋势分析,针对高峰月份和高峰时段,图书馆可以针对性地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通过对座位预约使用系统的推广和培训,引导读者自觉使用,提升座位资源的使用率。
3) 依托读者借阅数据,精准定位读者需求。从两个角度挖掘读者借阅行为特征:一是从图书借阅的时间,掌握读者借阅习惯时长;二是从读者借阅图书类型,掌握读者借阅的种类偏好。最终挖掘读者借阅的群体性特征,关注阅读的角度和深度,满足读者借阅需求。根据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定期推送相关的馆藏新书。契合读者需要,开展“你选书·我买单”和新书推荐会,让图书馆与读者“零距离”接触,激发读者“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
另外,零借阅图书现象在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普遍存在,可以通过搭建开放式、共享性布局,提高整体环境,营造“人书合一”的书香图书馆文化氛围。实现四处皆“书香”、四处皆“书场”,打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书香阅读场所,把更多的好书“搬”出来,开放共享书架,营造浓郁书香氛围,让读者随手可取、随时可读。
3 结束语
基于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统计,从图书借阅、资源利用、门禁入馆、座位预约等方面的数据入手,分析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读者的到馆行为。利用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读者行为,深入发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真实情况及读者需求,并提出基于读者行为数据的图书馆精准服务,使图书馆成为阅读氛围浓郁、功能丰富多元、资源开放共享、读者体验舒适、师生满意度高的综合型文献中心和复合式校园文化场所,彰显图书馆的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