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在自闭症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观察

2022-11-05林新平陈卓穆红香彭赞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自闭症益生菌氧化应激

林新平 陈卓 穆红香 彭赞平

自闭症在临床并不乏见,患儿可表现出语言、社交及智能等多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存状态,因此对自闭症患儿进行诊治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关的各方面研究也是临床重点[1-2]。近年来,自闭症在我国有发病率升高的趋势,进一步提升了其临床受重视程度。临床与自闭症相关的研究[3-4]显示,本类患儿普遍呈现出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可能与肠道菌群对脑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有关,而这也提示对本类患儿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相关方面的调控意义较高。再者,本类患儿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对较差,抗氧化失衡在本类患儿中表现突出,因此也是亟待改善的方面。本研究现探究益生菌在自闭症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为自闭症诊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9 月—2021 年9 月的80 例自闭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中包括男童30 例,女童10 例,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为(5.39±0.76)岁,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 分 为32 ~53 分,平 均 为(38.71±3.33)分。观察组中包括男童29 例,女童11 例,年龄为3 ~13 岁,平均年龄为(5.36±0.81)岁,CARS量表评分为32 ~55 分,平均为(38.66±3.29)分。两组自闭症患儿的男女童占比、平均年龄与平均CARS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 ~14 岁的儿童;确诊为自闭症的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神经疾病史者;1 个月内进行相关治疗者;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自闭症治疗,主要为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抗精神药物、抗抑郁药物、中枢兴奋剂及改善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同时进行其他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36 片)等进行服用,每次2 片,每天2 ~3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统计及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 4.0 generic core scales,PedsQL 4.0)及氧化应激指标 [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1)自闭症治疗效果:以患儿治疗后的CARS量表评分改善幅度>10 分为显效,以患儿治疗后的CARS 量表评分改善幅度5 ~10 分为有效,以患儿治疗后的CARS 量表评分改善幅度<5 分为无效[5]。自闭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本量表可用于评估自闭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其包括15 个评估方面,分别为人际关系、情感反应、模仿、躯体运用能力、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近处感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活动水平、智力功能及总的印象等方面,每项评分范围均为1 ~4 分,最高分为60 分,其中≥30 分为存在自闭症,30 ~35、36 ~41 分及42 ~60 分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自闭[6]。(3)生存质量(PedsQL 4.0 量表):本量表是有效评估儿童生存质量的量表,其对生理、情感、角色及社会功能等4 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均采用百分制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生存质量越好[7]。(4)氧化应激状态:于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6 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采集量为3.0 mL,3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将血清部分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氧化应激指标(血清GSH、SOD 及NO)进行定量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分析,然后将研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则以秩和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自闭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3 个月及6 个月观察组的自闭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CARS 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ARS 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及6 个月后观察组的CARS 量表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CARS 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PedsQL 4.0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edsQL 4.0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及6 个月后观察组的PedsQL 4.0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PedsQL4.0 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PedsQL4.0 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t1/P1值为治疗前两组之间对比,t2/P2值为治疗3 个月两组之间对比,t3/P3值为治疗6 个月两组之间对比。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n=40) 治疗前 39.63±3.66 33.26±3.53 32.35±3.63 30.19±3.65治疗3 个月 40.05±4.30 36.70±3.63 39.72±4.39 36.61±3.76治疗6 个月 43.53±4.09 39.59±3.81 42.39±5.06 39.09±4.36观察组(n=40) 治疗前 39.79±3.93 32.95±3.41 31.91±3.75 30.28±3.73治疗3 个月 46.72±4.19 41.66±3.79 43.06±5.01 41.23±3.98治疗6 个月 49.63±4.31 46.76±3.96 46.37±5.10 43.93±4.96 t1 值 0.188 0.399 0.533 0.109 P1 值 0.851 0.690 0.595 0.913 t2 值 7.026 5.977 3.171 5.336 P2 值 <0.001 <0.001 0.002 <0.001 t3 值 6.493 8.252 3.503 4.625 P3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GSH、SOD 及NO 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及6 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GSH 及SOD 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O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GSH、SOD 及NO 表达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GSH、SOD 及NO 表达水平比较(±s)

注:t1/P1值为治疗前两组之间对比,t2/P2值为治疗3 个月两组之间对比,t3/P3值为治疗6 个月两组之间对比。

组别 时间 GSH(mg/L) SOD(nU/mL) NO(μmol/L)对照组(n=40) 治疗前 8.11±1.32 68.66±7.16 53.63±6.61治疗3 个月 9.26±1.50 71.35±7.39 47.86±6.06治疗6 个月 10.73±1.60 76.76±7.60 43.91±5.59观察组(n=40) 治疗前 8.08±1.36 69.10±7.32 52.91±6.36治疗3 个月 11.01±1.63 76.68±7.96 43.67±5.53治疗6 个月 12.66±1.71 82.62±8.63 39.95±5.01 t1 值 0.100 0.271 0.496 P1 值 0.920 0.786 0.620 t2 值 4.996 3.103 3.230 P2 值 <0.001 0.002 0.001 t3 值 5.212 3.222 3.336 P3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自闭症在精神疾病儿童中的占比极高,约占其1/3 左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社交缺陷及行为障碍等情况,是临床防控与研究的重点精神类疾病[8]。临床中与自闭症患儿相关的研究[9-10]显示,本类患儿除上述表现症状体征外,氧化应激也处于失衡的状态,与大脑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及耗氧高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这导致其抗氧化能力状态较差,出现相关的神经炎性及其他损伤,进而导致患儿更易于发生自闭症的情况。另外,氧化应激可较大程度地影响到患儿的膜脂肪酸,进而出现脂肪酸代谢的异常,故可引发自闭症的发生。有研究[11-14]显示,血清GSH、SOD 及NO 均是在自闭症患儿中表达相对异常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对其表达水平的改善有助于疾病的控制与改善,可作为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方面之一。另外,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失衡与自闭症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普遍认为,肠道菌群与社会脑功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自闭症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少,导致其肠道炎症状态的存在,进而出现神经方面的影响[15-17],因此采用益生菌治疗自闭症的治疗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及深入。

本研究探究益生菌在自闭症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的结果显示,加用益生菌治疗的患儿,其治疗3 个月及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的CARS 量表及PedsQL 4.0 量表评分相对较好,且血清GSH 及SOD 显著升高,而血清NO 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益生菌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分析原因,益生菌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方式,改善患儿的肠道炎性反应状态,与此同时,脑部氧耗失衡的情况也随之改善,而肠道菌群失衡得到控制与改善的情况,也有助于降低氧化应激程度及损伤,并有助于改善脂肪酸氧化异常的情况[18-19],对于肠道菌群失衡所致的社会脑功能异常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控制自闭症中可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同时益生菌的应用也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肠道功能状态,进而对其营养状态的改善发挥较好的作用,对于脑部营养供给也有有着积极的效果[20-21],故认为其在自闭症患儿中的综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益生菌在自闭症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化应激状态,因此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文的研究结果为自闭症治疗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猜你喜欢

自闭症益生菌氧化应激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