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05申绍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视域遗传传统

申绍云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代生产、流通与服务等各种手段,将传统音乐类非遗转变为特色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音乐产业创新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相关工作中也明确提到,要将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并通过现代化的音乐产业发展体系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品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步扩大音乐文化类消费、带动地方就业、促进乡村发展,将非遗保护事业与区域发展事业有机结合。本文在明确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传统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系列乡村振兴事业与传统音乐类非遗相融合的路径,以期能够为新时期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条件

(一)国家政策法规有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并被确定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 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三农”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 月1 日起施行,《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江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多个省份的地方性法规也已通过施行,其中均明确提到了发展乡村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等内容。国家广电总局也在近些年相继出台了推进音乐产业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民族原创音乐的重要意义,并对音乐创意生产、民族音乐品牌的塑造、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等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布局。乡村振兴战略及其系列法规文件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华文化本质上属于一种乡土文化,而传统音乐是一种最能引起人民共鸣、最容易世代相传的文化艺术形式。传统的农村相对封闭、经济落后,传统音乐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土壤,而在乡村振兴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从业人员拥有更多的机遇,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新农村建设也拥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传统音乐非遗资源丰富

我国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塑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新时期乡村振兴视域下进行传统音乐类的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的传统音乐被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其中,许多传统音乐形式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截至2021 年10 月,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1 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0 人,各省还有一大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的西安鼓乐,它包括敲击乐器和旋律乐器两类乐器演奏,演奏形式不一,演奏曲目丰富,被誉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福建的南音属于演唱和演奏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主要以当地方言演唱,演奏时有琵琶、箫、拍板等传统乐器伴奏,其独特的谱曲方式、音节符号、题材内容都为研究古代音乐提供了重要信息;河南、山东的古筝艺术,演奏场面宏大生动,多种丝竹乐器一起演奏,演唱者击节而歌,培养了众多的传承人和演奏者。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形式,例如,维吾尔族、回族的花儿,主要用汉语演唱,得名于演唱时将女性比喻为花朵,并延伸出了多民族交融的、规模盛大的“花儿会”,已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民歌竞唱活动。此外,还有黑龙江的达斡尔族民歌、西藏的藏族民歌、海南的苗族民歌、贵州的芦笙音乐以及江苏的南闸民歌等。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

传统音乐类自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同时,还可以融入到其他文化活动中,实现更丰富、更全面的呈现。由于受到城市化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传承和发展得并不理想,甚至局部出现了较匮乏的局面,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无法被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中增加其他文化领域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新农村的乡村文化内容。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音乐会与民俗音乐竞赛等文化品牌的构建也有助于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播传统民俗音乐,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为文化传承构建良好的群众氛围。

(二)有利于提升村民素养。

实现乡村振兴,老百姓是主体力量。传统音乐的教育价值,除了提升村民音乐素养,还可以提升道德素养。传统音乐类非遗是不同地区的人民在长期发展中创造的,其中,凝聚了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道德追求与精神追求,例如,许多传统音乐作品的内容为歌颂传统美德、发扬爱国主义、追求个人幸福等内容,它与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相一致,可以满足村民美好的文化生活需要。传统音乐类非遗与地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也有助于使当地人形成对文化的正确认知,使青年人从小就形成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这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素养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发展乡村业态

振兴农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组成,传统音乐可以发展演艺,融入乡村旅游等产业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当地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农村经济。传统音乐品牌的建立还能对当期其他产业的宣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传习所+音乐会+企业+旅游等发展模式。只有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期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状

(一)文化生态不容乐观

生态性保护对传统音乐类非遗这一特殊文化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生产的驱动力能进一步扩大地域性的经济效应,但目前,针对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的生态性保护并不理想。例如,在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追求商业利益之间出现了某些矛盾,一些企业或地方主管部门片面追求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市场开发以及以此产生的经济价值,导致传统音乐类非遗本身具有的艺术性、音乐性与文化性大大下降,扰乱了原本的文化生态,以致于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审美较低、迎合大众低级趣味的音乐类演出,这种文化发展模式丢失了传统音乐类非遗最本真的价值。此外,有的开发者过于注重传统音乐类非遗产品的规模效应,无视文化生态中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断增加演出数量,生产无差别的音乐产品,这与乡村振兴和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相结合的愿景相违背。

(二)资源保护利用不够

传统音乐类非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关键在于实现核心内容的持续性文化生产,但目前对相关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文化开发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为传统音乐的创作深度和创新性普遍不够,内容缺乏特色,题材相对单调。例如,许多传统民间音乐的形式大都为山歌、传统剧目、曲艺表演甚至即兴创作等,如何将这些旧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文化的再生产,如何对传统剧目进行移植创新,以及如何将传统音乐的精神内涵与乡村振兴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是资源保护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某些传统音乐的形式创新中,许多音乐剧目仍沿用当地方言的内容,这就使得音乐资源的创新传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许多演奏者较守旧,剧目作品中的创新元素较少,内容缺乏新意。

(三)传承人才难以寻求

目前,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产业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首先,许多原本从事传统音乐类非遗学习和表演的技艺者由于经济因素或自身发展因素等都纷纷转变发展方向,使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传承链发生断裂。尤其是许多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大都处于乡村,经济状况不够理想,许多人随着农村村民外出务工浪潮到了其他地区,许多传统音乐类非遗呈现出边缘化与没落化的趋势,传承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其次,许多传统音乐类非遗的教学和传承并未形成规范性、可持续性的教育传承体系,许多地区还采用师带徒、口传心授的方式,利用口头和肢体进行手把手的传承,这也为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增加了难度。最后,许多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并不具备利用新时期的新理念,实现创新性转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也认识不清,具备革新性的传承人才逐渐减少。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路径

(一)多主体共建,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不再是一种单方面的发展形式,而要努力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的建设积极性,包括政府、村民、非遗传承人和商业实体等合力共建,进行共同谋划、共筹资金与共建机制。地方政府首先要引导相关企业共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村落、旅游景观,为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创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其次,要将传统音乐与学校教育、地方技艺、民俗村落、民俗节庆、文化体验馆等方面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二)多方向发力,创造良好存续生态

要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理念的多元发展模式,包括将传统音乐充分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建立旅游合作社,实施文旅融合,制作演艺节目;特色餐饮中融入表演,创作相关的文创产品。要做到与地方旅游产业、动漫产业、影视文化产业、音像制品等充分结合。乡村振兴视域下,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被建设起来,这为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动漫文化在新时期青年人的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动漫本身也是一种视听艺术,传统音乐非遗与动漫产业相结合能进一步扩大传统音乐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并带动当地民族服饰、玩具、角色手办等文创产业的发展。

(三)多举措激励,提升传承人群意识

对于传统音乐非遗传承的激励包括给予资金支持、产业分红以及荣誉鼓励等形式。地方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传统音乐非遗研究基地、传统音乐馆、文献馆、档案馆、线上传统音乐数据库、地方歌舞研究所等场馆,提供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要组织对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人的发掘和培养,建立地方性的传习班、培训班等,并引入具有丰富表演技能的传统艺人进行技能传授。

(四)多渠道传播,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比赛,提升传统音乐的口碑;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特别是通过网络渠道扩大影响,打造品牌。传统音乐在传播性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多渠道形式,例如,举办音乐类综艺、构建数字化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等,有助于弥补传统音乐类非遗在传播和传承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多产业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更好地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满足新时期广大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五、结语

乡村振兴既是新时代农村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也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想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不仅要逐步提升农村面貌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生活水平,因此要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各种优越性政策,积极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政治价值,留住每个人的“乡愁”和“根”。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好各地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实施“文旅结合”发展,加强青年艺人的培养,最终实现民间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实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视域遗传传统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