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影视与动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以铜仁学院为例
2022-11-05张少涛铜仁学院
张少涛 铜仁学院
影视与动画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多媒体、多平台的发展及学科的融合,贵州省许多设计类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专业也逐步开设影视与动画相关课程,从而满足学生毕业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逐步把影视动画课程,如数字媒体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加入到必修课程中,对学生业务拓展、国际视野、创作能力均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率。
一、“新文科” 建设背景下影视与动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大力发展“新文科”,影视与动画课程的改革是必然的,“新文科”之“新”既为影视与动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改善了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教育环境。随着时代进步,“元宇宙” 概念的提出,使学生在学习以及日常休闲娱乐中都对精神文化有了较高层次的追求,这对影视与动画课程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介的应用载体,提升了消费者的交互感受,这种形式可以满足更多的场景使用,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影视与动画的交互性,符合当代消费者的交互自由理念,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受益者和创作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操作,更易于让用户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质,从而使影视与动画产生巨大潜力,收益可观,据外媒《太阳报》2021 年5 月20 日消息,福布斯发布了某短视频平台年度收入富豪榜单,影响力最大的短视频博主年收入高达500 万美金,这无形中也对视频创作者给予了肯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教学成果的转换尤为重要,短视频平台的诞生使得学生影视与动画课程的相关教学成果成为了最易于产生效益的一种形式。
二、贵州高校影视与动画相关课程建设现状
通过在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进行相关调研,贵州师范大学动画专业无论是师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对于铜仁学院的网络新媒体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课程已逐渐系统化。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影视动画课程具体开设时间为2016 年,对于影视与动画课程的探究还在摸索阶段,这也是大多数贵州地方性高校影视动画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相对传统,对短视频等新媒体研究过少
近年来,贵州省大部分高校在影视与动画等相关课程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无论是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在硬件设备的采购上都有了全面提升,像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省属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影视动画工作室,有一定的影视与动画成果产出,相比地方院校,比如铜仁学院在影视与动画建设的投入上就显得有许不足。在调研中,发现贵州大部分高校对于课程的重视点往往放在了硬件的采购上,新媒体的开发研究投入较少,课程中只是在传授影视及动画技巧,并不关注传播平台的开发,这不利于教学成果的宣传,如贵州师范大学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由于没有打造成系列作品,以及学生对短视频平台的了解不足,很多好作品得不到充分的宣传,对于成果的展示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约束性。在铜仁学院的调研中也有相同状况,前期网络新媒体专业在抖音平台的建设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在后期运营上,方向并不统一,显得后期有些乏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于新媒体的运营就更显不足了,没有自己的新媒体品牌及系列作品。现在的课程建设注重于影视基础教育,对于新媒体的开发不够,有些作品虽然也尝试使用新媒体,但是从内容、题材、形式上都没有发挥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整体不够吸引人。
(二)影视与动画课程无针对性,与同学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剧本是影视与动画的灵魂,一个好的剧本往往会减弱许多硬件的不足,如分镜、设备、演技等,铜仁学院现有的影视动画课程对于内容的开发没有凸显出自己的特色,课程建设中并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形式有所调整,导致学生比较迷茫,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可得知,学生在创作视频过程中,只有23%的人有一定的创作思路,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针对贵州省动画创作题材来看,有87.3%的人认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贵州的特色,是以后应该重点开发的题材,所以课程的引导性对于学生创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三)考核不完善,团队模式分工不均
通过调研和近些年的授课经历,笔者发现贵州高校影视与动画课程专业的学生都是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影视与动画的创作时间较长、工作量大,团队合作是创作高质量作品的必然形式。以铜仁学院为例,课堂上学生也是以合作的形式开展创作,但是学生对于组内工作量的分配不合理,有些学生组队仅仅是为了“挂名”完成课堂任务,导致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有两项,一是考核制度的不完善,考核制度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对学生过程性考核较为薄弱;二是学生对教学成果的“好胜心”不足,所谓成果的“好胜心”,其实就是团队荣誉感。同一团队常常出现有个别学生非常刻苦,有些学生却在团队里面“混日子”的现象,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成果质量下降。
(四)专业设备的缺乏
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可以发现,有92.1%的学生认为想要创作出一个好的动画与影视作品,剧本是很关键的,但是有46%的学生认为硬件对于影视动画极为重要,现如今贵州高校中,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大学的拍摄设备最为健全,有专业的动作捕捉设备及拍摄设备,均成立了专业的工作室,而铜仁学院影视动画制作设备较为缺乏,网络媒体专业虽有一定的拍摄设备,如摄像机及航拍器,但是学生在分镜的运用以及设备的熟练度上还有待深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无相关的拍摄设施,也无相关的制作场地。专业设备的缺乏直接约束了影视与动画课程的发展,较多的特效、分镜、动作捕捉、后期配音等均需要相应的设备。虽然“新媒体下人人都是短视频的制作者”体现了影视与动画的制作门槛并不高,但是作为高校而言,课程的建设不光要满足基本的拍摄,还要挖掘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由创作的目的,所以专业设备的采购与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五)专业教师与学科发展不协调
通过调研贵州各高校,我们发现贵州当地高校对于影视与动画相关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在人才引进上略显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也是影视与动画课程发展缓慢的一项重要原因。以贵州高校为例,影视动画专业的相关教师很多都是由插画、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转型而来,并非影视动画专业出身。虽然教师的专业转型对于现如今的影视与动画课程发展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同,很多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影视与广告动画等相关课程,教学上更多的是注重教育学生的影视与动画专业技能,往往把重心放在软件操作、拍摄设备的研究上,对于影视与动画史论的研究及光影的把握严重不足,常常会造成学生“会拍但不一定懂”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表现影视与动画艺术的内涵。
(六)影视与动画课程评价标准不完善
评价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也是教师不断反思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支撑。目前,贵州高校对于学生及教师的评价较为重视,以成绩来代表教学成果的优劣其局限性很大,和市场严重“脱节”,影视与动画课程在教学中是最容易产出教学成果的,但是现阶段贵州高校对教学成果的重视度不足,教学成果很难形式市场效益,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学生对未来的方向逐渐迷茫,以铜仁学院为例,学生除了参加相应的设计比赛,几乎没有任何的市场转化,导致很多企业都不清楚学生是否有相关影视与动画的制作能力。教学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成经济效益或者社会评价,也将会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不重视,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以成果为导向,以社会评价为结果,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三、改革思路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贵州高校在影视与动画课程上逐渐开始重视起来,无论是影视动画专业,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都有涉及到一定的影视与动画课程,只是具体方向不同。由于贵州高校开设影视与动画课程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在影视与动画课程建设上涉及过深。如贵州师范大学的动画专业,在大二的专业课上,课程安排为动作捕捉和定格动画,以及简单的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从课程的时长来看,贵州师范大学的重点在于二维动画的制作,这种课程安排对于现阶段贵州动画发展是正确的。三维动画注重的是学生的绘画、软件操作、动作序列等能力,对于学生操作性更强。铜仁学院由于没有动画影视专业,动画与影视课程更多地是为了拓展视觉传达专业及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能力,创建时间并不长,在发展上有许多的不足,本次改革思路就是以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与网络新媒体专业为出发点,结合铜仁学院开设的影视动画情况进行合理化改革与创新。
(一)新媒体要与高校影视动画实践课程相融合
从当下贵州高校影视与动画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院校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对落后的高校总是在一味地模仿其他高校的教学方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于一些非专业的院校而言,开设相关课程仅仅是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没有结合课程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由于多媒体平台盛行,如抖音、快手、B 站等短视频创作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段子被大家认可,这对于高校影视与动画专业讲授的剧本、分镜、运动规律都有变革,如果课程侧重于“起承转合、推拉摇移”形式的教授,则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合理地进行设置,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一定的优化,使课程能够更好地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发展。以铜仁学院为例,由于学院没有相应的影视动画专业,课程内容可以向上手容易的短视频方向偏移。在影视动画课程的建设上应加大剧本创作,精简分镜头的运用,结合专业的特点优化课程安排。
(二)根据贵州地区特色,研学传统文化,丰富课程内容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地区特色文化,有苗绣、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像黄果树、遵义会议这样的旅游资源,有许多好的题材可以被影视与动画课程开发。但是贵州很多高校在影视动画课程上,对于学生成果的题材没有引导性,成果不能结合地区的特点,很难具备系列性,通过“最喜欢的影视动画题材”问卷调研可以得知,当代青年人对于热血冒险类题材喜欢程度达到了63.5%,对于搞笑类题材占66.7%,对于科普类题材占比42.9%,对于爱情情感类题材占比28.6%。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大家对于轻松欢快题材的接受度更高,通过对“如果贵州在创作发展短视频,你觉得哪个题材合适”的调查,其中“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占比87.3%,处于绝对的优势,所以动画课程应根据现代观众喜爱的题材进行调整。贵州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如传统的蜡染、苗绣、漆画等工艺作品,整体画面感呈现平面状态,可以调研图案表达含义,与同类产品的对比来创作剧本,从而创作影视动画题材,在课程题材创新的同时,影视的表现形式也要进行创新。现如今的动画课程主要是以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传授,在二维动画的课程中,多数以软件动画为主、定格动画为辅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上手较快,容易制作出成果,但是在创作风格上过于同化,形式过于单一,所以在形式上可以创新,考虑类型多元化,根据贵州地区的特色,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影视与动画创作,如水墨、剪纸、布偶等表现形式对应不同的动画题材,使动画给观众的观感更加强烈。如创意动画短片《桃花源记》,利用初中课文的形式,并结合了“皮影”“剪纸”“国画”等元素,提升了人们的视觉观感。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尝试运用贵州传统元素,如“蜡染”“苗绣”“漆画”等,用定格的影视进行演绎,拓展创作方向,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三)营造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2015—2019 年中国电视动画观看人数达到3.36亿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日渐扩大。据统计,截止至2018 年,我国在线动画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6.2 亿元,2021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破100 亿元,观影人次2.29 亿,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影视动画类课程和其他的课程不同,影视动画媒介受众非常广泛,是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门课程,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践课程喜爱度远胜过理论课程,使得学生虽然能够拍摄一定的影视动画作品,但是对于光影的把握、动作的逻辑性了解非常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过于乏味,课堂鉴赏类研究课程较少,并且探索不够,学生在鉴赏一些影视动画类作品时,虽然兴趣很高,但只是对影视动画的内容感兴趣,对作品创作手法、内涵不会过多进行思考。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提高学生专注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影视与动画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氛围营造感,教师应通过影视动画的讲解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和影片感同身受的心情,且有一定的共鸣,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结合本地生源的特点及专业特色,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
(四)过程性考核与教学成果并重,融入一站式实践教学,实现课堂转变
结合贵州影视与动画课程现状,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多数是以团队形式进行课堂创作的,应加强过程性考核制度,以团队形式合作,考核每一位成员在团队的贡献度,如剧本创作、分镜制作、道具制作、后期处理等,每项工作应该配有考核指标,不能一概而论,合理的考核团队成员的分工,提升团队创作凝聚力,产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最终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学以致用,其中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是重要的,但不是最关键的,最好的检测结果就是教学成果的转化。优秀的教学成果不仅仅是成绩的体现,还要受到社会的认可。在课堂上应结合OBE 教学模式,以交互式教学进行,给予学生足够的开放空间,从传统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学会到质疑开始转变。“以教学成果为导向”这句话在许多贵州高校都有提出,学校是否为教学成果提供了合理的途径还有待探究,教学成果过多关注于设计相关比赛,导致教学成果公益性过强,商业性弱,学校应重视成果的展示与宣传,建设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践行校企合作,合同化管理,打通学生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渠道、以企业需求创作教学项目,由企业设计师与专业教师配合授课,实现产教融合、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以企业评价、市场效应对教学成果进行评定,可以使教学更好地抓住市场走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社会评价也能让学生更敏锐地找到创作方向,修改自己的创作内容,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所谓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影视与动画课程逐渐被贵州各高校所重视,贵州地区也诞生了一些优秀的影视动画短片,如全国微电影大赛金奖《脚印》,这是一个反映农村信合两代人,从父亲到儿子扎根农村,为当地农民提供信贷服务方面的故事,淳朴自然的故事感人至深;再如铜仁学院作品《本真》也获得了全国第十一届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三等奖,作品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也同样说明了影视与广告课程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课程内容的安排合理性上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影视与动画类课程应该从人才培养方面入手,结合最新的社会形式,与时俱进,逐渐进行改革创新。由于新平台、新形式、新内容的出现,也同时考验着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影视动画课程是数字时代培育人才的重要希冀,贵州影视与动画专业课程的发展,应考虑专业特色、学生综合、社会评价,逐步发展,不能一味地模仿成功院校,这是贵州影视动画的必然之路,也是影视与动画课程的发展方向。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影视与动画课程教师应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研究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思考人才未来培养思路,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生作为课程的受益者,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好奇心,拓宽视野,最终提升影视与动画作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