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导向,引领乡村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以甘肃省会宁县乡村为例

2022-11-05王娟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红色群众

王娟丽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女子讲解队,甘肃 白银 730799)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18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明确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优化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方法。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文化,要重点推动建设和守护乡村文化的外在形和内在魂。在这种背景下,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导向,引领乡村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一、会宁县红色文化与乡村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世代相传,成为会宁县发展的宝贵红色资源,并在时代发展中形成了口碑相传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会宁县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发展实践中,在纵深推进农村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为会宁县退出贫困县发挥了强劲的精神力量。

(一)两者的本质相同

会宁县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在此过程中艰苦作战、顽强斗争凝结而成的文化。在当下,运用演艺、讲解等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掀开了会宁县红色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使之更具有“鲜活”的画面,往日的历史开始“动起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乡村的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用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红色文化与乡村大众文化,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一批批党员干部通过亲身实践践行党员责任和使命的生动体现,两者之间有着浑然天成的默契。

(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会宁县红色文化在精神层面为加快乡村振兴贡献精神力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会宁县脱贫目标的实现,需要“精气神”,会宁县红色文化在精神层面为会宁县各个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大义,克服逆境和障碍,无畏地追求价值观念和信念,是农村贫困地区取得巨大成就所需要的动力源泉。所以会宁县红色文化能够为当地农民群众的情操和战略实施提供重要驱动力,鼓舞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士气,推动他们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投入”,由内而外地迸发出自觉自愿为乡村发展努力奋斗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会宁县的红色文化是诞生于战争时代的红色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并转化为“客观实在”的产业,会宁县孕育了深厚的长征红色文化,可以形成“红色文化+会宁”的红色产业,也成为加快农村文化发展及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中,会宁县的红色文化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体现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勤奋节俭,同时凝聚人心的精神。它在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能够通过“活化”的演绎、讲解等形式让农民群众学会正确地分辨善恶美丑,在农村创设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氛围,这是强化乡村精神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独特要求。并且,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在乡村延续红色基因的传承,对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增强农民文化信任度也起到一定作用。红色文化是一块文化结晶,凝聚成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勇闯水火的革命实践,是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旗帜和方向。了解这些文化,继承和展现它们的文化价值,是发展农村大众文化的现实要求。通过保护与解读会宁县红色文化的旧址遗迹、革命文物和英雄事迹,积极创新、创作更多为广大农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能够弥补会宁县乡村文化建设长久以来的弱项和短板,加快会宁当地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创设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在乡村大众文化发展中,乡村基层组织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会宁县红色文化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载体。会宁县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与敌人的殊死搏斗、在困难面前凝练高水平的英勇行动,具有丰富的政治价值。在当时引领者广大的军民向着理想和正义勇敢前进,在当下也对社会有着强大的政治引导功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科书。会宁县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也有助于增强农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增强他们脱贫致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会宁县农村传播红色文化,将丰富的政治价值观应用于乡村流行文化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农村群众响应乡村振兴诉求,为乡村贡献力量,为农村文明建设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会宁县的红色文化是长征文化汇聚而成的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和鲜明的政治特色。比如,蕴含在其中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以及紧密团结精神;紧紧依托人民、托付生死、同甘共苦、奋力拼搏的精神,这为基层党组织的干事创业能力提供了借鉴,为探究脱贫攻坚的“会宁模式”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红色文化助推乡村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近些年来,会宁县红色文化不断深入乡村大众文化中,在扭转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农村文化生活面貌的很大改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时代任务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也逐渐出现。红色文化在决定融入乡村流行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驱动作用,因此要将红色文化以表演、讲解艺术等的形式融入农村流行文化,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必须接受和学习红色文化,以红色精神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守则。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农村流行文化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主要是在文化引领功能发挥受阻、农村群众缺乏认同感、组织传播能力有待加强。

(一)文化引领功能发挥受阻

会宁县的红色文化体现了人民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是民族历史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素材。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会宁县红色文化的文化引领功能,仍需深入探讨。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表现方式,红色文化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参观和观光的方式;加之在传统的场馆中导游讲解、影视资料循环演绎、重复播放,说教色彩浓重,缺乏人文关怀。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7亿人,2021年预计增长至8.09亿人。抖音、快手等超级应用平台在广大农村备受欢迎。红色文化呈现模式没有迎合短视频时代的脉搏,容易产生乏味感。

另一方面,会宁县文化的宣传方式仍以传统媒体为主,电视和宣传是绝对的支柱,缺少新时代农村群众的审美趋势。同时,由于目前可用的宣传手段有限,会宁县的红色文化难以在海量信息中吸引农村公众的号召力,导致其教育功能发挥不顺畅,阻碍了其助力乡村大众文化传播的效果。

另外,就会宁县红色文化而言,缺乏深度挖掘,导致了育人功能不足。在宣传方面效果不明显,以红色讲解占比较多,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演艺作用把革命文物的故事创排成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到乡村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对资源的文化性深度挖掘不够,缺乏对红色故事的精心打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不足。

(二)农村群众缺乏认同感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会宁县农村首先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了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造福于民。但是,由于缺乏实用的文化内容,文化服务项目的成效低下,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只是流于形式。例如,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蹈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没有结合会宁县丰富的红色文化,将之纳入其中。一些走基层的红色文艺演出节目,因为也因为没有前期调研,不了解村民的需求,致使村民不愿意观看演出,收效甚微。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消极文化不断渗透。一方面,“村村宽带通”解决了贫困地区的上网难题,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过程中,网络负面文化也深入了解农村,形成了农村多元文化生态结构,使农村人年轻一代由于追求价值,过度追求名利,强调个性和宣传,失去了农村群众应有的朴实和真实,不断挑战农村群众的建设。农村广大群众热衷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反倒不倾向于传统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乡村的城镇化加速发展,年轻一代外流,红色文化遗产面临着无人能传播的状态,影响乡村大众文化的根基。

(三)组织传播能力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广大农村群众的社会活动比以前更广泛,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更多的是“386199部队”,即留守的是妇女、老人、儿童特殊群体。这部分群体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只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红色文化传播缺乏热情和责任感。普通群众认为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比什么都重要,误解导致了重经济生产轻文化宣传的现象。红色文化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成为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且,会宁县境内山脉崎岖,沟壑纵横,农民居住分散,为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之农村的思想宣传工作被边缘化,很多地方文化活动组织困难,群众参与少。

另外,基层组织受限于资金有限,对会宁县红色革命遗址的挖掘不够有力,未更深入加以研究和宣传。会宁会师旧址有“五个全国第一”文物,遗址、旧址建筑10余处,但是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未充分进行传播方面的全面、深入开发。在与乡村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会宁县红色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程度比较低,未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无法走进百姓的心里。而且,会宁县红色文化传播人才队伍不足。一方面,乡村青年人才队伍流失,农村“空心化”现象导致管理、文化创意、保护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掣肘了红色文化在乡村的传播。另一方面,乡贤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乡贤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结构单一、水平参差不齐,红色文化人才队伍难以形成,限制了红色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阻碍了红色文化在农村的传播。

三、红色文化引领,浸润会宁县乡村大众文化

会宁县是红军三军会师之地,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天赋异禀。在积极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解决乡村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文化势在必行,会宁县的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古城遗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优秀的红色作品为解决会宁县农村地区的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问题提供了参考。针对上述红色文化在乡村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导向,提出优化方案。探索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方面全面弘扬会宁县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乡村大众文化传播方面,促进文化、组织、人才、产业的全面振兴。

(一)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大众文化传播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会宁县在实现脱贫后,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内涵愿望,更迫切的是良好的乡村环境,期待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通过大众文化来使农村群众的学习和幸福感持续提升。通过开展新时代农村群众积极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红色文化内涵深刻、表现形式多样,呈现方式直观,对加强农村大众文化传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演艺、解说的形式发掘红色文化精神资源,助力乡村大众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先进理论运用于中国道路的过程中积累和沉淀形成了红色基因。[要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长征精神价值和现在农村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实现对红色文化的抽象理解转向为演艺等具体的外在行为,培养他们在投身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勤劳勇敢、邻里和谐,支撑起整个农村地区的良好风尚。

红色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共产党的成立,所以会宁县红色文化不应局限于会宁县本土红色文化,还应利用好红色文化包含的精神资源,开展党的历史教育,充分发挥传播农村大众文化的作用,其政治价值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凝聚力,让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充分了解红色文化。与党同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这是农村大众文化传播的最好素材。

在农村不少农民存在着“等、靠、要”的小封建思想,尤其是会宁县靠天吃饭的地方,这种思想极易转化为“小富即安”心态。因此,传播红色文化,将长征艰苦朴素的精神融入农村群众的日常宣传教育中,逐步摒弃“小农意识”,破除僵化思想,树立积极争取、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要充分挖掘会宁县的红色基因,对革命文物、遗址中反映的革命面貌可以创拍成大众容易接受的演艺节目等,为农村群体学习提供红色内容和载体,不断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基层党组织模范带头

基层党组织是打通红色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关口。为顺利发展和推动会宁县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流行文化,需要乡镇、村委会和乡村各级党员一起紧密配合完成。因此,基层党委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在农村组建红色文化宣传队伍,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在乡镇层面,要成立红色文化宣传队伍,从目标制定、实施进展以及评价反馈等各个方面着手,科学推进红色文化的落地生根,不断深入广大农村群众的大脑和心灵。乡镇作为整个群众关系的最后环节,其自身的思想工作贯彻落实好了,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就做好了。因此,乡镇领导干部要带头宣传红色文化,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成为推广红色文化的先行者,并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村“两委”干部在引导农村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高素质的“两委”干部队伍,是扎实推进红色文化宣传、建设好乡村文明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增添动力。另外,红色文化的传播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所以需要干部群策群力,摸准群众的文化喜好,投其所好的供给。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传播红色文化,动员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带头讲政治,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三)创新“红色文化+”

我国现有行政村已经全面实现了“村村宽带通”,农村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中。所以,会宁县红色文化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创新其传播方式,增加其吸引力和吸引力。一是“红色文化+学校”。可以让红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甚至是作为“课后三点半”中的内容;还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征集“小小红色讲解员”等志愿者,让学生作为传播者,在学校范围内产生“蝴蝶效应”。二是“红色文化+乡土情结”。红色文化虽然是源于长征等英雄事迹,但却也不能脱离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所以还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运用讲红色故事的方式,广泛传播红色声音,增强红色文化在农村的影响力。三是“红色文化+互联网”。前述提到农村群众普遍倾向于抖音、快手等超级应用平台。鉴于此,红色文化也要上网,用科技手段探寻、传播红色基因,在主流媒体平台、微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基于数据算法进行推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红色文化与乡村大众文化的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以红色文化为价值导向,引领乡村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在实际传播中,要充分发掘红色基因,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红色文化以内涵、特质、感染力渗透到大众文化中,让广大农村群众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如此才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红色群众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追忆红色浪漫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