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生》:探析灵魂的禁锢与救赎

2022-11-05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条结实寡妇

杨 拓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杀生》改编自陈铁军的中篇小说《设计死亡》,该片讲述的是在一个封闭多年且落后的小镇中,主人公牛结实不遵守此处的教条祖训,常行出悖逆规则挑战权威之事,这导致村民心生怨愤而共同策划了一起集体“杀人”事件。但在影片中杀人者并未存在于道德制高点,被杀者牛结实也未必就是错误的一方。他打破了亘古不变的规则平衡,冲破禁锢的牢笼,给被灰尘所蒙蔽的封建腐朽之地带来一丝生机感。但是一旦规则被打破后,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袭来,镇民们群起而攻之,殊不知因果轮回,杀生者也将会自食其果。导演通过巧妙的手法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去表现新旧思想的碰撞以及人性的复杂,从而引发观众对自身自由、他人约束、社会现有准则及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封建教条下的束缚

长寿镇的规矩千百年来不变,祖训教条就是束缚着他们的枷锁,它胜似法律,甚至高于法律。片中多次提到的“祖训72条”依附在长寿镇的各个角落,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大家的生活之中。死板的祖训教条排斥个性、排斥自由,如果把这教条比作控制木偶的线,那么镇里的每一个人都仿佛木偶一般,被这留传千年的教条紧紧地束缚着、不能自拔。

(一)封建教条下对行为产生的影响

小镇一切的一切无不在映射着封建势力的束缚,思想、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被压着重重枷锁。片中最具封建束缚色彩的便是葬礼仪式,这发生在老族长驾鹤西去时,长寿镇人人身穿黑色披风,头戴黑色兜帽送葬,而马寡妇却穿着与黑色相反的白色披风作为“陪葬品”随葬,充满神秘色彩的队伍像被人操控般整齐划一地向前移动,在一声声喊丧中他们将尸体与马寡妇一同推入水中。按照镇里的祖训,镇里的长者去世是要以活人来祭祀的。活人祭祀这一举动着实让人震惊,但这正是封建教条下所延伸出来的畸形成果。由于镇民长期冥顽不化,所以全镇的人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行为的荒唐。此外,祭祀仪式和庆祝仪式也是长寿镇多年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同样是对生活在长寿镇的每一个人的规训与压迫。如此整齐完整的仪式,必定是经过长期的教唆与麻痹。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封建制度的模式早已深深刻在长寿镇每一位民众的心中,成为理所当然且自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模式。

(二)封建教条下对思想产生的影响

以长寿为荣的“长寿镇”里,人们一直坚守着多年的传统与风俗。在这里长命百岁是他们最终的价值取向,哪怕临终前像“缩头乌龟”一样窝囊地活着,也依旧希望自己可以长命百岁。在村中即将120岁的老族长和一位年轻女子有着相同的血型,于是镇民们为了长寿镇的荣誉,不顾伦理道德,硬是将女子嫁给了这位老者,这样便可以每日给老人输血来延长他的生命。奄奄一息的老者在众人的胁迫下被迫成为打破长寿记录的赛手,面对这种情景,他无力反抗全镇人投来的“期许”,只能默默地遵守大众的要求。但是镇民们并不认为此举违背自然与纲常,他们此时已经被“长寿”一词蒙蔽了双眼,从心底认为长寿这份荣誉比天还大,所有的一切都要为之让步。

思想的牢笼使镇民墨守成规,镇中人人都以社会身份冠名称之,如镇长、接生婆、油漆匠等,每个人除了各自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差别之外,其他毫无个性可言。对他们来说,唯一需要遵守的只是长久不变的教条,这种思想控制压抑和束缚着乡民们,所以他们不允许自己更不允许他人来打破这一规则。

但在这仿佛一潭死水的小镇中,有一人不同,他随心随性,从不把教条放在眼中,他就是主人公牛结实。与因循守旧的镇民不同,牛结实对这种封建教条“出淤泥而不染”,在这封建束缚下的小镇之中,他仿佛是一束烟花绽放在夜空之中,去打破那寂静长空。虽然牛结实与镇民们的思想完全相悖,但他并非独来独往之人,他的身后永远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跟随他支持他。这些孩童是未经受过封建教条约束的纯粹之人,也是天真无邪与真实的代表,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洒脱,与牛结实共同组成了自由、现代的先进派,而镇中与他们相对立的便是以镇长为首的封建、落后、腐朽的守旧派。当大家集体都诓骗牛结实时,一个孩子把实话偷偷地告诉牛结实,被发现后守旧派的牛医生捂住嘴将他锁在了密室之中。此举引入深思,当封建的巨手扼住自由的喉咙时,后果可想而知,此举为影片末尾牛结实自愿了结生命埋下了伏笔。

(三)封建教条对道德情感产生的影响

在封建教条的束缚之下,每个人都不敢释放出自我的天性,因为释放了就要被其他的镇民所唾弃,同时他们也不敢更不愿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所有人都没有牛结实的天真与勇气,没有他那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及随心随性的洒脱。镇中的铁匠早已对马寡妇暗生情意,但碍于教条和他人意识的压迫以致于只能偷偷接近马寡妇,但当看到牛结实先一步与马寡妇发生关系时,他只能悔恨地抽打自己的脸。腐朽的枷锁已牢牢牵绊住铁匠对自由的向往,使他无时无刻不处于封建的奴役之下。

在影片中牛结实使用催情粉使镇民开戒后,画面中出现了五彩斑斓的泡沫。此时乡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且幸福的笑容,手舞足蹈地在泡沫中穿梭嬉戏。画面一转回归现实,看到的却是大家互相埋怨、你推我搡,最终大家七嘴八舌地将罪过矛头共同指向了牛结实。这段情节从侧面映射着镇民自我本性的展现,他们对长期压抑着自身的情感进行了释放,但在这之后他们不敢直视事实,为了自我宽宥,便顺水推舟地将错误归咎于那个率直且随心的牛结实。情感上的自由是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但在那个被束缚的小镇中是奇耻大辱,由此可见这个小镇对情感的压迫可见一斑。

二、心由境生——杀生之三重含义

(一)杀人诛心

有一句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从这句诗中可以了解到,如果要想改变一个人,只要能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即可。要想改变人的自我认知,只要能够改变周围所有人对他的认知亦可。人是社会的人,离群索居非兽即神,强烈的社会隔离最终的效果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隔离和生命熄灭。片中的牛医生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知识改变了牛结实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影片中牛医生在题字时把“境由心生”改为了“心由境生”,这符合他从西洋留学回来的身份,其中暗含之意正是西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是环境的产物。这里字的改变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方向点明了主题,也暗指牛医生与大众的意愿反其道而行之。此外,这也证明了他的私心所在,因为他在儿时心中就背负着对牛结实的仇恨。幼年时期因牛结实从通风口偷东西,于是他用木柴把所有口都封住,这间接致使他的爷爷奶奶一氧化碳中毒而窒息死亡,牛医生为得到内心的自我宽宥,把事故的一切责任都推卸到了牛结实的身上。影片中有一句牛医生的台词“大家都真心想杀了牛结实对吗?”,问后众人都错愕反对,“那我换一种说法,你们是不是永远不想再见到他”,此时大家纷纷点头,在此导演通过这几句台词把镇民们虚伪的道德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亦可看出乡民心里并不是真正想杀害牛结实,而真正想杀牛结实的人是牛医生,牛医生借口帮助镇民为由实则是为自己的私仇而设定了计划。全镇镇民在牛医生的安排下无意识地做出集体“谋杀”行为,同时却不觉得这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法律在镇中似乎是处处都在,但它一直都是徘徊在镇民的意识之外。

在牛医生的指挥下,全镇乡民开始施行“谋杀”牛结实的计划。所有人改变策略,用伪造周遭环境,使其造成心理阴影,用让他心死的方式令牛结实崩溃。他们主动向牛结实示好,引得牛结实诧异万分,接下来牛医生让村民故意谎称牛结实面有病容、恐患重病,这些行为给牛结实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不安,之后他不断地对着溪水反观自身,便开始自我怀疑。后来他拿了一位姑娘头上的红绳辟邪,这便是自我怀疑的初期。婚礼中不胜酒力时主动对别人进行观察,这时牛结实对自己的质疑已然成立。影片末尾的雨中集体祈福,利用的也是牛结实此时的心境。而他经过种种变故以及环境的映射,他的内心已死,坚信着自己的病无药可医,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最终,牛结实“死”于自我暗示下的内心枯竭。

(二)杀生

佛经说:“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意思为杀生者,必短命。“杀生”一词蕴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生杀对立”。杀与生为对立词,杀代表着影片中的 “谋杀”,而生则代表新生和希望,一杀一生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也是故事情节的核心。第二层含义为“造杀孽,自难逃”。一切都是宿命因果轮回,杀生者也终将会被杀,影片中众人在完成“谋杀”计划后,小镇之中再无破局者也更无先进自由的灵气,所有人任由封建陈规腐蚀着这个镇子。这从侧面暗示了哲学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旧事物终将走向灭亡”。影片的结尾在一声声封建的怒吼中,之前支撑巨石的破旧木棍早已支撑不住这体型巨大的山石,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导致了小镇的覆灭。影片至此,杀生者也已被杀,有道是:“天道好轮回”。第三层含义为“利用丑恶的人性扼杀纯真的天性”。封建意识形态禁锢下的镇子最怕的就是外来者对陈规的冲击,牛结实虽然荒诞,可他却是小镇中最天真也最清醒的人,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活着,对他来说“生”是他践行的原则。挖坟出来的玉器只为给活人享用,救下马寡妇只为要让她活着,给一直吊着最后一口气的祖爷爷喂了他最心爱的酒,之后老人心满意足地安心逝去。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片中牛结实所遵守的人生信条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本是极好的理想信念,但触犯了小镇之中固执守旧、思想禁锢的边界,镇民心中丑陋的仇恨之心最终造就了杀戮之境,扼杀了那本该充满纯真的天性。

三、影片中巧妙的符号学运用

导演通过贯穿始终的细节使象征隐喻意味更加清晰,这些看似无关剧情的元素或符号被导演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片中每个隐喻的设定都绝非偶然,拨开视觉的隐喻迷雾,浮现出来的则是关于人性、时代、欲望的思考。

(一)鱼

在管虎导演的电影中,不乏有以动物来做隐喻的元素存在,《杀生》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将故事的主要思想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首曲子开头搭配的画面是一只挂着钥匙的小鱼,这条鱼代表着牛结实,它在八音盒中渐渐沉入了梦乡。在梦中,八音盒盖子的打开代表着牢笼的打开,小鱼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宽广蔚蓝的大海之中。在游的过程中,它穿越了一个个致命的机关、凶狠的触手、一张张笑容下隐藏着凶恶丑陋嘴脸的“食人花”。它游着游着,迎面突然游来了另一条白色的小鱼,这条小鱼则代表着马寡妇,它们最终相爱了,孵化出一只脖子上也带着钥匙的小鱼,这条孵化的小鱼代表着牛结实精神的延续。小鱼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行,旅程中无数的“笑面鱼”环绕着、包围着他,让他不寒而栗甚至窒息。殊不知这些“笑面鱼”笑容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心思,最终,小鱼独自孤独地游向了大海的深处。片中蓝色的船棺也是映射了牛结实心中渴望那无拘无束的自由,他的善良纯真并不属于这固执腐朽之地,最终,他心中的那条小鱼游归大海,收获安心。

(二)锁

锁是保护、安全、秩序的需要,也是拘束、困窘、禁锢、落后的象征。与之相反,钥匙则是拯救、解放、现代、自由、文明的推手。牛结实脖子上一直佩戴着三把钥匙,这三把钥匙同时也对应了三把锁,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影片中多次出现“锁”的符号,可理解为禁锢、束缚、包围之意。

第一把锁是镇中佛堂大门也就是他栖身之地的锁,只有他才能打开这扇佛堂的大门,其他镇民从未踏入半步,这把锁象征着封闭与开放、束缚与自由、理性与佛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里通过对佛堂锁的暗示,导演传达给观众的是牛结实仿佛成为“佛”的化身。从水中救下马寡妇,到为她输血,再到为保全自己的儿子牺牲生命,其实他一直都在牺牲。影片又名《杀生》,“杀生”一词属佛门用语,佛门的第一戒律便是不能杀生。如此,唯有从精神上加以击杀。但真正杀死牛结实的也并不是精神的击垮,而是新生命的诞生。

第二把锁是孩童胖墩儿脚上镣铐的锁。他脚上的镣铐禁锢的不仅仅是肉体,还有在封建压迫下的自由。长寿镇中每个人都被铐着一把无形的枷锁,对大人,枷锁是锁在心中,而对待天真烂漫的孩童,才会用现实中的枷锁禁锢他们,直到他们的心中也生出枷锁为止。

最后一把锁是牛结实送给马寡妇的音乐盒的开关,音乐盒在影片中持续播放着《生日快乐》歌,这里象征的是一种由死向生的精神。它是一种对自由之爱的禁锢,禁锢着马寡妇对牛结实的爱情以及牛结实对孩子的亲情。影片的结尾处,牛结实在跟全镇人告别时,把所有东西物归原主,唯独留下这个音乐盒陪葬。

(三)风筝

风筝这个元素同样贯穿整部影片,从鲜红完整的风筝到破败不堪的孤零零挂在树枝上。风筝这一元素隐喻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女性就如风筝一般,虽可以在广袤的天空翱翔,但始终有一根剪不断的线所牵引,尽管她想挣脱线,可是一旦挣脱,自身也会坠落天地间,粉身碎骨,此时又该何去何从? 马寡妇这个角色是封建时期对中国女性强烈压迫的隐喻,马寡妇被设置成哑女,则是暗示着中国女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无法表达自身的欲望。

(四)地震

地震这一元素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次,每当镇民对牛结实施以暴行之时地震就会来临,地震仿佛是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发出不满的哀嚎。最终,在牛结实死后,在最后一次的地震中大石支撑不住,从山上翻滚而下,将长寿镇掩埋在尘土之中。镇子没了,除了寡妇与孩子之外的所有人都没能幸免,这是镇民们的咎由自取,但寡妇与孩子是无辜的,所以他们才得以存活。其中两次因呐喊造成的地震也表明在传统、教条盛行的旧制度世界中,腐朽的传统礼制在不断地坍塌。最后一次地震是一种“天谴”的象征,是冥冥之中天道给镇民所带来的惩罚。

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

《杀生》海报中有这么一句话:“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在影片后半段牛结实为何做这些事的原因浮上水面,牛结实去挖了别人的祖坟,将里面的金银珠宝拿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后辈,在一般人看来这是恶劣的,但是从牛结实的视角来看,与其将珠宝留给死人还不如拿出来造福子孙。他救下陪葬的马寡妇,马寡妇醒来嘴边都是血,是因为牛结实听说她贫血所以放自己的血给她喝。他不是破坏陪葬祖制,而是为了救人。他使用催情剂则是为了给全村带来生命,给祖爷爷喝酒是为了让他临死而乐、不留遗憾。

当政府外派的医生一句:“您看事情会不会是这样的”为开始,传递出不同角度的分析与事情的真相,让临死的镇长恍然大悟,此时镇长明白了他所坚守的至高无上的教条多么可笑,于是也开始喝酒,做了与祖训不符之事。由此点可看出,此时正值新旧交替时期,月升日落,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枷锁。村民的送行以及牛结实墓前堆满了祭奠的瓜果,也侧面衬托出牛结实唤醒了黑衣之下的良知,大家心照不宣地对牛结实的价值观感到认同。

在墨守成规的镇民中,他光明磊落、善恶分明,追求自由的生活,想拯救寂静的死水一般的镇子,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浑身上下充满了张扬、自信和肆无忌惮的自由主义。

五、挣脱束缚的“鱼”

牛结实的真正死因是他已经得知了村民们的阴谋,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地生活下去,他最终选择了牺牲自我,于是他便拖着棺材一边将东西物归原主一边道歉,不断地向大家表示自己“一定去死”“很快就会死”,反复念叨着“过去对不起大家,但娃儿无罪”,并向全体村民磕头认罪之后默默来到村外悬崖上静静等死。此时他心里并不孤独,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所爱。此种英雄主义并不多见,心中唯有大爱善良之人才可做到如此境地。

牛结实并不是一个坏人,他不停地捣乱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外乡人,有着强烈的融入小镇居民之中的意愿。但因自小父母双亡,缺少大人的训诫和管教,无人教导他知礼明道,造成了他放荡不羁、顽皮无赖、行为癫痴的个性。他以到处恶作剧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这是他潜意识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不属于此地的他必须找到与他爱的世界友好的相处方式。他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好人,热爱自由的他奈何生活在一个以教条和规矩为至高准则的小镇上,他很努力地想要融入其中,却发现此封建之地容纳不下他。小镇中先进与落后、文明与腐朽、禁锢与自由、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交错的矛盾不断引发着各种社会问题。“先觉者”一旦挑战了“群众”的价值观,便会被视为“异类”,因为这是对固有体系的威胁与冲击,从而必须予以行动。善良的牛结实正是这个时代、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最终成为努力挣脱渔网却最终失败的“鱼”。封建思想最终杀死了新的思潮,看似牛结实所代表的盎然的生命力被封建势力所扼杀,但孩子与外来医生延续了新思想,这代表着新的开始。

六、结语

本片荒诞悬疑的风格与黑色喜剧元素使观众在理解影片内容的同时印象更加深刻,导演管虎对影片情节、节奏、细节以及情感传递的把控非常到位,观影的同时会对自身进行反思,某种意义上与影片产生了互动与关联。观众、导演以及各界人士将会通过自已对电影语言的了解,弘扬并发掘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教条结实寡妇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找出结实的绳子
“教条”已经影响了对暗物质的研究?
刻舟求剑
幺叔
当代视野下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我是小小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