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下我国美术馆的艺术筹融资

2022-11-05杨祎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筹融资非营利筹款

杨祎选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1)

一、观念破局:谈艺术也可以谈钱

“非营利艺术机构”一词由英文中的Non-profit Organizations翻译而来,指的是不以获取商业利润、实现扩大化经营为目标的,介于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中间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但非营利不等于不能够盈利,在理想状态下,非营利艺术机构可以将其筹措到的资金和财政盈余用于有利于机构自身日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实务中。

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艺术应该是纯粹的,任何商业性的举措都应该与艺术保持一定的距离,仿佛将艺术带入市场会有损其纯洁性,染指其自由的艺术发声。同时,过去我国艺术行业中普遍存在政府资助艺术的“铁饭碗”和艺术家“为艺术不要面包”的“自我牺牲”逐渐两级分化的现象,该现象将具有不同资助背景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割裂开。所以,谈到艺术,我们对钱讳莫如深,更不会想到让正确的人为艺术买单。

而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改变大大激活了我国的艺术生态,逐渐改变了国家资助艺术占主导且国有文艺院团、国有艺术场馆经营僵化、资助筹资和造血困难的现状,也让更多人的头脑中有了艺术筹融资的观念。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艺术家、艺术管理者、职业筹款人有能力为艺术吸引和筹措资金、可以为艺术不断造血时,艺术的自由表达更能够得到保障,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才会喷薄而出。在此背景下,非营利艺术机构的筹融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探讨、也成为许多职业艺术管理者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面临的最为重大且持续的挑战之一。

二、生存和自由不用二选一:艺术筹融资的魅力

根据所有制划分,如今我国的美术馆可以分为国有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许多国有美术馆以政府资金维持生存,由于国家拨取大量财政资金作为该艺术机构运营的保障,国有美术馆几乎不存在运作上的捉襟见肘和可能倒闭的后顾之忧。但同时,国家性质的美术馆可能会限制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丰富性和对艺术表达的尺度做出更严格的要求。而民营机构多数有私人艺术收藏家、艺术家创办和运营(如林瀚、雷宛萤夫妇于北京创立的木木美术馆和由乔志兵先生创办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此类私人美术馆需要以创办者的个人财富作为创建资金,以美术馆门票、纪念品的盈利作为持续运作的保障。该类美术馆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展现艺术家和收藏家的艺术品位和思想,但资金的缺乏让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阻碍。

而艺术筹融资正是让鱼与熊掌兼得的秘密,是打破美术馆的生存困局和维持艺术自由表达的不二法门。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担负着集收集、保存、展出、研究美术作品于一体的职责,需要发挥推动艺术事业发展、提高国民艺术素养、提供艺术教育和美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作用。所以,艺术的筹融资从起点之处就不可以违背美术馆存在的初衷,也需要在资金筹措的过程中时时谨记美术馆作为公共艺术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及特定美术馆自身设定的使命和远景。

在我国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可以看见许多非营利机构已经将艺术筹融资玩转得十分“熟练”,也导致艺术筹融资存在许多灰色地带。其一,可能在于许多民营的非营利机构本就由私人收藏家、大型私人企业(主要是地产企业)创立,许多展品带有着浓郁的个人口味,甚至存在为了迎合某些赞助者的政治观点、艺术追求而专门展出富有争议的血腥暴力、性、歧视等展品的情况,并且此特殊情形常常被冠以“先锋艺术”“现代艺术”的名号,不易被察觉。所以,在筹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对赞助者的背景和要求进行仔细审查,并且保有美术馆对艺术的评判标准。其二,许多民营美术馆收取极其高昂的门票,频频举办“网红展”,此类展览确实能让门票收入成为美术馆筹资的重要来源并且减轻职业筹款人的压力,但从艺术性和未来艺术发展的角度上考虑,此类筹融资违背了美术馆进行艺术教育的初衷,用快餐式的作品以次充好,以艺术之名,行敛财之实,也是需要在非营利艺术机构的艺术筹融资中规避的。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艺术筹融资经费来源探讨

谈到艺术筹融资,就绕不开关于钱的话题。“筹资”放在美术馆的视域里,指的是职业筹款人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艺术活动筹措资金,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维持美术馆的运营。可是非营利机构的钱从何而来、又该向谁索要艺术项目的资助,却是职业艺术筹款者需要考量的问题。

(一)艺术基金会

“基金会”的概念与“非营利艺术机构”一样,都是舶来品,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从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非营利艺术机构从政府和企业处获得的赞助越来越少,筹款人们将眼光转向了基金会,也让艺术开始与基金会挂钩。艺术基金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关系,是捐赠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围绕艺术达成的公益信托,通过美术馆有效的财产运作,可以实现保值增值。

根据我国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民间非营利艺术机构和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有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也让基金会为美术馆募集资金成为可能。但是目前,中国大陆活跃的艺术基金会许多创立注册于海外或者中国港澳台地区。可喜的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像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设立的长石艺术基金会就是我国民营美术馆从基金会筹款的成功范例。该基金会以“帮助社会去提高现代人的美学修养”为初心,连通起美术馆艺术创新、艺术教育、艺术公益的三大职能,以公益回应美术馆的天职。

(二)企业赞助

大型企业和商业机构对美术馆的赞助,也是我国艺术筹融资最为常见的方式。赞助又分为多种形式,有吸引企业、公司对某一场特定艺术活动提供的资金支持,也有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让企业成为美术馆的长期赞助者。早在1991年,民生银行就赞助了炎黄美术馆的一个国画展览。2005年,广州三年展就面向公众筹措资金,获取了超过1000万的民间资本。美术馆向企业的公开募款从目前来看是一种主流的双赢模式——企业赞助美术馆的运营和展览活动,作为回馈,企业利用展览做宣传和广告,并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公共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例如,上海外滩一号美术馆在展出“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时就在展厅一楼显眼处都放置了赞助商光明如实有机奶的大幅广告;同时,在展览门票、衍生品(如明信片)上都有明显的光明乳业的标识。虽然大幅的露出企业商标会让观展者产生些微不适和诧异感,但考虑到美术馆要独立在上海将如此众多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运回国内成为展览,并让国内观众不用亲自前往巴黎就能一睹为快,此种不适似乎也可以忍受而且不难理解。

但回归到美术馆这一非营利性艺术机构本身,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的商业性都不宜过浓,切莫将筹款放在艺术前面,本末倒置。否则,很容易出现某些地产公司和售楼处策划的“世纪城”“九寨天堂”等展览一样,让所谓的艺术成为替商业付出的理由和幌子。

(三)个人捐助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个人捐赠者这一在中国不常提及的筹款渠道。不管是小额捐赠、高额捐赠、计划性捐赠,为美术馆捐赠的普通人其实并不多。对公益,其实国人从不吝惜,从对赈灾、建立希望小学、为母校捐赠时的大额善款就可见一斑,可为何捐赠艺术并非中国人脑海里普遍存在的观念和意识呢?

在欧美国家里,个人为美术馆等非营利艺术机构捐助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就资助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二战后,古根海姆家族创办了古根海姆博物馆。而如今,欧美政府更是出台越来越多的鼓励性政策,例如,减税,吸引个人资助艺术,并且让资助艺术成为一件令人尊重和荣耀的事情。根据2003年,美国全国对“艺术、文化和人文”类的捐赠高达122亿美元,也就是说人均达到大道42美元。不仅如此,美国人对艺术捐助的热情和自觉已经成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标志,甚至跨越国界。例如,欧洲很多艺术机构的筹融资资金来源中,美国的捐赠有着极高的占比。回到中国,艺术筹款着要如何从国人的口袋中掏钱,让普通国人拥有艺术捐赠的习惯,实在任重道远。艺术虽然无价、但美术馆的运营有价,为艺术付费、捐款意识的建立都需要从建立起对美术馆运营的现状和艺术品保护、展览的困境综合了解后才可能形成。

四、带着镣铐舞蹈:职业筹款人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欧美较为成熟的美术馆中,有专门负责筹融资的经理和工作人员。但在我国,职位为“非营利性艺术机构职业筹款人”的人少之又少。在较为大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中,常设有“商务部”,商务部的工作与美术馆运营、公共教育、展览部的其他员工的职责分开,单独负责有关于美术馆的年度筹融资计划和一些商业活动。我们可以将职业筹款人的工作大致归于商务组成员的职责范围下,只是更加庞杂罢了,下文将以职业筹款人来统称负责筹款的美术馆工作人员。

职业筹款人不仅仅是为美术馆筹措资金,获得目前和未来的运营的资金保障,更是作为联通馆内馆外的桥梁,起到艺术项目推广、艺术家推介、打响美术馆名号的“活招牌”。而职业筹款人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支撑,需要注意的更加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了解你的艺术项目并通过商业计划书展示

融资,离不开商业计划书,艺术筹融资也是同理。作为职业筹款人,需要用亮点突出、重点完备的商业计划书介绍你的艺术项目。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你的艺术项目。此时要求职业筹款人拥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有限时间内了解艺术项目的特点、卖点,从脑海中搭建未来可能形成的特展的框架,并且根据自己在艺术行业内的经验评判要如何书写商业计划书才能打动融资人、打动市场。针对美术馆的商业计划书,更是要巧妙运用图片、视频、模型等视觉化的呈现,让抽象的艺术概念清晰生动地展示在对方面前。

(二)在筹融资谈判桌上,谈艺术也谈钱

作为美术馆的专业筹款人,在筹款桌上要通过谈判完成双方利益的博弈最后以期达成共赢。在谈判过程中,除了展现出艺术品的价值和美术馆不可撼动的艺术理念,也要直面钱的问题,不可空谈艺术而迟迟不落实到具体的资助金额、资助方式、资助时间等重点事项上去。当然,谈判的氛围、场合、技巧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

(三)放下“面子”,向正确的人要钱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向人伸手要钱仿佛自动就放低了身段。但在非营利艺术机构的筹融资中,美术馆的专业筹款者要时刻谨记自己代表着美术馆和艺术,需要和赞助方保持在平等对话的地位。索要资金并不可耻,开口要钱更是不可指摘。不仅如此,美术馆的专业筹款者还要对捐赠者的身份和要求进行筛选,过滤掉不符合美术馆理念的捐赠人,不为了获取善款而放低自己的要求。

(四)以多样化的专业筹款项目筹措资金

非营利艺术机构在壮大过程中,艺术筹融资的方式也必将随着所需资金量的增加而增多,可以通过设立年度基金、高额捐赠、计划性捐赠、建立捐赠基金、资本筹款活动等多种方式,来筹措美术馆所需要的资金。但在具体实施每一种筹款步骤之前,我们都需要按照研究潜在筹款目标、确定筹款目标、拉近与筹款者的关系、介绍美术馆艺术项目最后提出捐赠请求这个捐赠流程来行事,确保筹款的专业化、规范化和资金来去的透明。

五、博采众长:创新化的艺术筹融资

比起欧美国家,我国艺术筹融资环境和美术馆的筹融资运营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营造好良好的艺术筹融资环境,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在艺术筹融资的创新化过程中,可以多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并对其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

(一)美术馆——玩转互联网平台

在后疫情时代下,美术馆等非营利机构越来越多依托于线上的展览。过去存在的论调认为。通过互联网平台看展览、艺术品的普及会让人没有愿意前往美术馆,导致美术馆生存困境。而事实证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是美术馆线上展览、线上活动的成功开展让许多面临资金短缺的民营美术馆得以度过疫情的寒冬。

筹融资也是同理,通过互联网平台,美术馆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主页上宣传当季展品,同时可以开辟专区作为美术馆捐赠的网上通道,让捐赠人可以在线上完成对捐赠内容的了解。同时,可以开辟资金追踪和成果汇报功能,让捐赠人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自己捐赠的资金的去向和用途。最后可以在项目结束、年终时以邮件形式告知捐赠人本年度美术馆的运营状况,感谢捐赠人的善款并提出明年艺术筹融资的需求。

(二)政府——出台更吸引人的捐助政策

政府更加吸引人的鼓励性捐助政策有利于充分调动基金会、慈善机构、公司企业、社会个人对艺术捐助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更大幅度的减税、税费抵减吸引捐助。同时,还需要在文化领域制定相关全面而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监控下监督艺术筹融资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避免滋生筹融资带来的灰色地带。最后,政府资金的支持可以采取竞争性的方式和评级制度,让艺术家、艺术项目相互竞争,通过评选获得国家的资助和捐款,从而提升艺术家对艺术生产和提高艺术品质量的热情。

(三)个人——培养为艺术买单的习惯

习惯难以养成,但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终其一生的影响。我国国人目前缺乏的正是为艺术买单的习惯,我们习惯于获得免费的、低廉的、由国家制定、安排的艺术作品,而无意于支持自己喜爱的艺术并为其支付和捐助较多的资金。为艺术买单首先要从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开始,同时要在全社会培养崇尚艺术、保护艺术的氛围,才能让人们愿意将有限钱袋子中的物质享受转化为精神享受,甚至未来子孙后代才能看到有成效的长久性艺术投资。

但这些,都可以通过隐形的引导完成,例如,像大英博物馆一样在美术馆里设立自愿票价和建议票价,为人们制定一个建议给出的门票价格,人们可以选择免费观展,也可以捐助更多的钱,以门票的形式作为对美术馆及艺术事业的支持。同时,美术馆里的志愿者工作也不可忽视,自愿者以自身时间和体力劳动作为成本,义务为美术馆提供服务,如果将志愿者的劳动力价格进行估算,也是一笔可观的个人捐助。

六、绝处逢生、涸水得鱼:新冠肺炎疫情下美术馆的生存之道

从2019年到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将近三年,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以2019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美术馆、博物馆极少会遭遇如今集体性、长时间的停摆和关闭。特别是在五一假期、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更是人满为患,知名美术作品的展出和双年展的举办更是会引起万人空巷的奇观。而2019年之后,疫情的逐步发展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关闭人员密集场所成为常态,许多美术馆面临着关门、停业甚至倒闭的困局。

在疫情状况反复无常的三年中,人们减少了对美术馆的线下参观和关注,这对美术馆提出了如何在困局中维持生存、如何打破困境获得新生、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中“与疫情共存”的背景下提升美术馆与公众的参与和连接、如何挖掘和维持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并且维系其与美术馆的密切合作关系等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对策展人、艺术管理者、艺术家和其他美术馆从业者来说,他们必须思考:当疫情中人们无法亲自参观访问美术馆、无法用双眼欣赏展品、接受美术馆中的艺术氛围熏陶时,美术馆存在的根本意义在哪里?美术馆作为一个艺术机构其本身承载着的美学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否还存在,又该如何实现呢?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又是为谁服务的呢?许多美术馆所承办的展览,从展览的策划到场地的布置往往需要许多年的时间,该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品转移到线上,仅仅通过线上展出的形式给观众带来尽可能高质量的观展体验呢?

首先,观念破局——“真实”和“虚拟”不能是一场零和博弈。美术馆的价值和功用很大程度是基于“场所”而发散开的。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很容易把美术馆的场所与功能等价,过度依赖场所而导致在心理上、行动上轻视了对线上展览技术层面和美学层面的实践。在未来,美术馆不应该仅仅指的是物理空间上的建筑,更应该包括丰富而完备的线上观展网站渠道和虚拟现实技术赋予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这一网络空间上的载体。

其次,开放沟通——联通观众与美术馆。在形式上,数字展览和线上展览其实能给观众和美术馆带来更多对话的机会。在传统线下美术馆中,观众与展品永远保持着安全距离,美术馆作为信息发送者单方面向观者传送信息,而线上展览让双向反馈沟通成为可能和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的这几年内,美术馆遇到的困境也是所有线下开放的大众文艺娱乐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美术馆更有韧性,在风雨飘摇中生存下来、甚至更加强大?网络公共艺术空间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答案。而网络展览活动带来的盈利和筹融资问题,也将逐渐成熟和完善。

七、小结

综上所述,美术馆作为艺术推广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用独特的筹融资方式强化其自身的功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传播艺术作品。针对我国非营利艺术机构筹融资的现状,艺术筹款人需要有的放矢,用创新性的方式为美术馆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筹融资方案。同时,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打造线上公共艺术空间,才能为艺术筹融资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的温床,为未来我国越来越多美术馆的独立生存和运营提供信心。

猜你喜欢

筹融资非营利筹款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民营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风险与防范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江西省公路筹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创业型会展企业筹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谈公共危机治理中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