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艺在促进山西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潜力和意义

2022-11-05李乐萍白鸿昌赵丽君王丽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旅山西文艺

李乐萍 白鸿昌 赵丽君 王丽莉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要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彼此依托、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文化凝结了人类的智慧,是旅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绝佳方式,它更适合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和旅游共荣共赢的基础。文旅融合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担负着实现文化传承的新使命。山西旅游应势而谋,确定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

2021年7 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家长们必然会寻求替代“文化课补习”的产品,丰富孩子们周末和假期生活,兼具休闲度假和寓教于乐属性的周边旅游产品需求将会大大上升,文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文旅市场可以充分利用潜在资源,整合资源优势,助推“双减”工作,为旅游赋能。

一、儿童旅游市场的薄弱占比为山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巨大的开拓空间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现存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山西省文化资源主要为历史遗迹文化、古建筑文化、城镇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截至2016年,山西省共四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计891项。自2019年踏上文旅融合新征程后,山西省围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积极部署,有效拓展。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山西文旅市场拓展客源、加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从已收集的数据来看,山西文旅市场对青少年的关注并不充分。

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11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门票收入11.0亿元,增长79.7%。这项统计仅以旅游门票收入作为数据重要来源,体现了传统的文旅发展模式(以满足游客的娱乐出行需求为主)依然占据主流。

山西省文旅厅发布《2020年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大数据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山西总接待人次数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从3月开始,全省各月接待游客人次数呈逐步上涨态势,文旅市场逐渐回暖。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疫情过后,文旅市场复苏,人们出游意愿增强。游客出游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岁到55岁之间,中青年依旧坐稳出游主力地位。

而《北极星报告:科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2020)》调查数据显示,博物馆教育活动学生受众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占比高达66%,初高中学段的学生次之,占比为21%,学龄前儿童占比最少,仅为13%。学龄前儿童越来越早地走进博物馆,但目前国内各馆针对学龄前儿童设计开发的教育活动数量尚少、形式不一。目前的情况是:小学学段的教育活动占据主体,未来丰富幼儿亲子类活动也将成为趋势,需求非常旺盛。

《山西省 2021 年“五一”旅游数据分析报告》提到,“五一”期间,知名演艺项目《又见平遥》《再回相府》《又见五台山》等依然火爆。《2020年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大数据报告》中文化惠民活动成果丰硕,舞蹈史诗《黄河》、上党梆子《沁岭花开》列入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目录。晋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党梆子《申纪兰》列入2020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计划。但是针对儿童的惠民活动少之又少。“山西戏剧网”上公布的儿童剧仅有《王二小》《小兵张嘎》《金海螺》等几部,市场比例依然很低,更不用说精品剧、重点创作剧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山西省的文旅融合更倾向于从成年人的角度进行融合,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少年儿童群体的参与。对山西文旅来说,儿童受众的需求能为其提供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亟待加强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山西文旅加速发展提供了机遇。考虑少年儿童的现实需求,是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更是山西文旅开拓发展的新潜力。既然是难点,那么突破难点就成为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

首先,有关山西文旅融合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非常有限。以“山西文旅融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从所检索到的学术关注度指数来看,近两年的相关文献量有所增长,相应的学术关注度呈上升趋势。从“山西文旅融合”的学科分布状况来看,旅游相关学科占比41.54%,文化相关学科占比29.23%。由此可见,有关“山西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对旅游学科的研究占比远远高于对文化学科的研究占比。这一数据说明,目前学界对文化学科(儿童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力度不够,这就为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其次,基于“山西文旅融合”新形势,立足少年儿童文旅需求的研究内容很有限。以“山西文旅融合”“儿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学术关注度指数来看,目前,对其宏观的整体的研究属于空白状态,所能检索到的零星的研究痕迹,散落在个别文献资料之中。这就表明,研究者要顺应少年儿童的天性,全面考虑少年儿童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填补少年儿童文旅研究方面的空白。

第三,儿童文艺与旅游的融合方式应有广阔的延伸。少年儿童群体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喜欢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的特点,因此,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式应有广阔的延伸性。换言之,儿童文艺与旅游的融合应打破传统束缚、突破空间局限,从院墙之内延伸至社区、景点、酒店、地铁、车站,乃至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这样的延伸,会让“游”变得更加便捷,让更多的孩子与文化亲近起来,让文旅育人的功效更加显著。

三、儿童文艺在山西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双减”政策背景下,儿童文艺同山西文化旅游相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幼儿教育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使二者在双赢中共进。儿童文艺与基础教育、少儿成长紧密结合,在整个文艺被商业化和新媒体重塑时,儿童文艺也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儿童文艺的特点

1.教育性

儿童文艺与成人文艺有很大的不同,即它特别强调教育性。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艺特别注意教育性。山西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场所,有很多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其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更是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的融合,有助于发挥山西红色旅游区的教育功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2.趣味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优秀的儿童文艺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的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给一些有益的启示。比如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文艺可以增强山西文旅宣传的童趣,增强山西文旅宣传的形象表达,吸引儿童受众。

3.故事性

儿童文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无论是哪种文艺形式,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物,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故事性就成了儿童文艺吸引儿童的最大特点,在故事性的基础上,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就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儿童视角讲述山西文化名人的故事,能够使励志教育更有效。让山西文旅知识搭乘儿童文艺的快车,将增强山西文旅的科普性。

4.互动性

为孩子着想也就意味着儿童文艺的创作表演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要了解他们的欣赏口味,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用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和人物形象来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儿童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常常与同伴或者成人进行互动。在与周围的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灵感,学会了解决问题。沉浸式的文旅活动,无疑会增强趣味性,增强儿童的体验教育,同时有助于山西文旅的长远性、立体化宣传。

(二)儿童文艺助推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

儿童文艺的教育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可用儿童视角展示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对儿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儿童文艺在山西文旅融合中的应用场景是丰富的,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推动儿童文艺同山西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1.编制充满童趣的、适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旅行书

让孩子带着童趣享受旅行。可以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制作属于自己的特色主题线路,提供给孩子譬如摄影作品、趣味手绘插图、传说故事等充满童趣的素材,和孩子一起制作出行线路。内容可以涵盖历史、科技、建筑、美食、艺术、体育、地理、动植物……采取一切手段,让孩子对山西文旅保持好奇之心。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旅行路线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旅行书,让孩子在走出家门前就对山西文旅感兴趣。

2.创编适合儿童听说的旅游景点解说词

山西有很多红色景点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孩子们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课程资源。创编适合儿童听说的旅游景点解说词,以儿童的视角和立场,去品鉴、欣赏这些景点,用儿童的语言去宣传,以童趣碰撞童趣,让更多小游客对景点感兴趣。用孩子的视角解说旅游景点,既提高了儿童的旅行参与度,也拓展了旅游景点的儿童受众。

可以将儿童文艺的具体体裁融入其中。一是以系列儿歌的形式介绍山西各地的仪俗,如《晋南婚俗》《太原礼俗》《晋北食俗》《晋中节俗》等。宜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二是以系列儿歌介绍山西特产,例如《汾酒颂》《平遥牛肉香》《沁县小米赞》《吉祥苹果》《开怀万荣》《跤乡颂》等。

将儿童快板与文旅解说词巧妙系起来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的途径。一是以快板介绍山西非遗项目,如《平遥推光漆》《徐沟铁棍》《太谷形意拳》《晋南威风锣鼓》《上党八音会》等。二是以系列快板介绍山西籍名人。如《霍去病》《关云长》《武则天》《狄仁杰》《尉迟敬德》《于成龙》等。此外,还可以编排串烧式儿童快板节目,对某一系列项目做概括介绍,如《山西景点串烧》《山西特产串烧》《山西面食串烧》等。

3.发挥儿童电影的视觉文化效应

借助各种高科技手段创造出奇幻影像和画面,将儿童文艺推到一个新的生产和传播空间。3D、4D、5D电影成为大型游乐场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高科技融入其中更是让儿童甚至成人喜爱。VR实景设置,游戏开发等沉浸式的文旅活动,无疑会增强趣味性,增强儿童的体验教育,同时有助于山西文旅的长远性、立体化宣传。

可将《赵氏孤儿》编创成动画连续剧,每集十五到二十分钟,宣介藏山景区;将关羽的历史故事改编成动画连续剧《关公传奇》,宣介关帝庙及晋南风物;五台山的历代传说可创编成系列动画短片《画说五台山》;晋商艰辛的创业史可以改编为系列动画故事《信义与创新》,宣介晋商大院景点和晋商以义制利的经营信念等。以动画电影为主的景区视觉文化,将景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会给儿童以难忘的沉浸式体验。

4.打造儿童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结合旅游景区的特点开发景区特有的儿童主题活动,让儿童参与进来,增强儿童的美学体验,拓展山西文旅市场的合作维度。比如打造儿童戏剧文化旅游景区。儿童剧主要通过短故事的形式,宣介山西人文景观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人物逸事等,也可以介绍自然风光的有关传说。当然,为了适合儿童剧的表现形式,可以对原故事进行改编。例如,将寒食节的传说改编成儿童剧《过火的报恩》,将悬瓮山的传说改编为儿童剧《害人就是害己》,将金沙滩的故事改编成儿童剧《宁死不屈》等。也可以将五台山的佛教劝善故事改编成短小的儿童剧。还可以将祁太秧歌中的部分内容和万荣笑话的部分题材改编成儿童剧。

儿童美术融合儿童诗也可以打出组合拳:组织儿童小画家为儿童诗配画,举办介绍特定景点的儿童美术比赛和儿童诗朗诵比赛。儿童诗主要用于介绍山西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采用组诗的系列形式,如汾河景区系列,可以命名《三晋灵秀》,从上游分段介绍到下游,突出典型景区;太行风光系列组诗可以命名为《太行雄姿》,由北到南依次介绍太行风景,突出地貌特点;吕梁风光系列组诗可以命名为《吕梁风采》,可依黄河为线,从北向南介绍吕梁的山水风物;晋南风光系列组诗可以命名为《气派河东》,将山水与名胜相结合,彰显晋南的文气和秀色;晋北风光系列组诗可以命名为《清凉山水》,突出晋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晋中风光系列组诗可以命名为《华北明珠》,从整个华北的大视野中突出晋中自然风光的特点。

家长带孩子参与儿童主题活动,并不单纯是为了寻找开心快乐,而是为了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的内心有所触动。从文旅宣介的策划到儿童诗和儿童画的创作,再到儿童文学美术作品的竞赛和展览,直至儿童文艺作品作为文旅宣介产品的发行,可以成为山西文旅市场有利的补充。将儿童文艺形式和旅游内容相结合,打造童真、逼真、艺术且具有人气的旅游景区,实现传统和流行、儿童和成人的跨界融合,将有益于山西文旅市场的成长壮大。

四、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深远意义

从文旅行业的长远发展看,“双减”政策会为文旅市场带来重大利好,市场需求势必进一步扩张,文旅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提供新的文旅产品。儿童文艺的加盟可以使文旅市场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少年儿童深刻感受和体验山西文化的魅力。

(一)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发展有益于提升山西文旅的儿童教育功能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蕴藏着无比丰厚的红色文化与红色记忆,在山西分布着数千个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是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将儿童文艺与文旅市场融合,借助儿童文艺作为旅游教育形式,有助于山西本土成长的儿童熟悉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育乡土情结,更加深入地感受山西的红色文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爱乡而爱国,由乡土教育上升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山西文旅市场的儿童教育功能。

(二)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发展有益于文旅宣介的社会效益

儿童文艺可以增强山西文旅宣传的童趣,增强山西文旅宣传的形象表达,吸引儿童受众。童心无邪,童真可爱。儿童和儿童文艺可以凭天然的特点淡化商业气息,容易被儿童和成人所广泛悦纳和欣赏,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吸引游客,提升文旅宣介的社会效益。“双减”政策背景下,儿童文艺同山西文化旅游相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幼儿教育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使二者在双赢中共进。

(三)儿童文艺与山西文旅融合发展有益于山西文旅市场的成长

对下一代的教育是所有家长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将儿童文艺引入山西文旅产业,有利于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有利于丰富儿童生活,减轻儿童负担,进而逐步起到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的作用。利用节假日旅游,成为好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教育的优选途径。儿童文艺的融入,有助于山西文旅市场深入挖掘旅游新载体、新玩法,充分激发和释放文旅市场活力,充分吸引儿童游客,进而有助于牵引成人游客,最终拓宽山西文旅市场,更好地服务山西文旅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山西文旅资源是丰厚的,儿童文艺形式是丰富的。选择恰当的儿童文艺形式宣传具体的山西文旅资源,必能达到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效果。二者在融合发展中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儿童教育和文旅产业的共建双赢,从而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文旅山西文艺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山西农大与山西云时代共建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1942,文艺之春
冰雪文旅乘风起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