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融合育人路径

2022-11-05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美育中华育人

齐 晋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0)

一、在大学美育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美育的重要文化母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如中国书法、诗词、绘画、建筑、舞蹈和音乐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也有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和深厚的美学特征,这是开展美育课程最重要的资源,如中国书法就是一种书写的艺术,也是汉字的刻画符号,我们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能够深刻地感受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比如,秦朝统一六国,在大一统的过渡中需要有统一的文字,因此隶书的产生和发展适应当时时代的要求,成了一种规范的书写形式,进而发展了书法艺术。三国两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但是思想相对活跃,因而行书的出现适应了人们的需要,成为一种流行的书法形式,也因此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不断繁荣,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也是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校园开设的美育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审美价值的取向,也能更高层次地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美育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大学美育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素养,培养大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美育产生和发展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有着深厚的人文与艺术的审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美育实施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内容,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的说唱曲目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在农耕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是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劳动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手工艺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工艺美术,它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门类多种多样,风格各具特色,是各个地区生生不息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底蕴,也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征。传统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百种的门类,必要有代表性的如相声、快板、评书等,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大学中开展美育,这些资源是开展大学美育的基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的结合,使学生逐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人,形成正确的思想自觉和科学的行为规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融合育人的路径

(一)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位大学生美育育人的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不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持续奋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借助大学校园,需要通过大学课堂绽放自己的风采,发挥自己的能量,而与美育的结合就是重要的途径。我们能在儒家中感受出仕入相,兼济天下,也能在道家中学到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在佛家中参透修心和意,而在墨家我们也能悟到兼爱非攻的本质,各家思想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都有重要表现,也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特质。大学美育就是让当代大学生有发现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观,实现人格的发展,达到人生境界的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目标的一致,为两者的融合,为两者共同育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要科学定位大学美育育人的目标,设计更加科学的实施方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的建构。大学美育能够让学生欣赏美和评价美,进而创造美、拓展美和升华美。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美育的融合,能够更加科学定位培育大学生的育人目标,更深层次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操,培养自强不息、刻苦勤奋、勇毅笃行的理想人格、至美至善、高尚操行、和谐自由的完美品格。

(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课程的深度融合

美育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大学美育育人的内容,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分析素材和整合素材,编写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教材。美育课程的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增强课程对传统文化的适用性和粘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要精选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课程。比如,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一,这里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在这里诞生了光耀千古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因此可以重新认识与开发儒家传统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孔子的家乡在山东曲阜,孟子的家乡是山东济宁邹城,两地遥遥相望,两地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美育课程的开发要挖掘传统文化,不断深化本身对中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鲁绣是国家的非遗项目,要通过美学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对这传统的技艺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立体的欣赏,感受背后蕴涵的儒家精神和美学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运用,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话剧、历史剧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当年郭沫若在抗日战争的时期的陪都重庆就写下了以古讽今的《屈原》,郭沫若以诗人特有的神来之笔,塑造了一个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舞台形象,今时今日再看此话剧,依然有着很多感动,因此,在高校要多排练像《屈原》《雷雨》等话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课程深度融合,培养大学生的美育能力。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可利用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场所,展览传统艺术作品、建设文化长廊等。

(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资源,拓展大学美育育人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美育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大量的课程素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周朝时期我国就有“六艺”教育,而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对《诗经》的精辟阐述,对文艺和生活的认知,甚至对学生的教诲,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而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建筑、文学、戏曲、雕塑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我们能在屈原的《离骚》中感受上下求索的坚韧精神,能在李杜诗篇中感受大唐的气象万千,能在颜筋柳骨中感受书法的线条美感,比如颜真卿不但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政治品格和爱国情操也鼓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颜真卿曾在现在的山东德州做过平原太守,他在安史之乱中表现足以名垂千古,这也使得《东方朔画赞碑》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美育内容,扩大当代美育发展的空间,合理开发美育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感悟和理解生活中的美、书本中的美、实践中的美。

(四)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不断丰富大学美育育人的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爱国理念、处世哲学、生命境界、改革精神、道德规范、心性修养。当代大学生要对艺术和人文有科学的看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美、欣赏美和评价美,进而创造美、拓展美和升华美,因此,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不断丰富大学美育育人的方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美育实践活动,如开展中国剪纸的比赛、传统书法和绘画的展览,也要让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篆刻和瓷器装饰等艺术实践,让当代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工细作之美。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校门、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近距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博物馆学习中国历史的风雨历程,在文化展览馆体悟中华文化的真正魅力,在名人故居中和寺庙古刹里进行更加立体的欣赏与品味,比如,在山东济南的李清照的故居中,很多大学生就能感受李清照,一个纤弱女子的报国之情,在她几百篇的诗词中,虽然有爱情、生活但对国家的忧愁和眷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在水泊梁山也能感受中国古代平民英雄的豪气和英勇,他们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同时也有着审美价值,学生从中能学到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梁山英雄大多来自山东,因此可以深度开发本地的传说、快板、诗词等,如山东快板就详细地赞扬了梁山好汉武松武二郎。学生本就数知家乡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快板视频,也是美育的重要方式。总之,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下,能够不断丰富大学美育育人的方式。

三、结语

大学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开设的美育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高校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位大学育人目标,要以深层次塑造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操为重要责任,培养当大大学生自强不息、刻苦勤奋、勇毅笃行的理想人格、至美至善、高尚操行、和谐自由的完美品格。

猜你喜欢

美育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