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组织技巧 强化课堂管理

2022-11-05李定琛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361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练运球环节

李定琛 (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361000)

一、培养习惯,让课堂有序高效

养成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堂学习好习惯包括会听、会看、会动、会思考、会发言、会合作、会专注等。体育教师要重视从教学入手,可以定期设置课堂习惯培养主题,设计渗透课堂行为好习惯的活动项目,创新习惯培养主题的教学内容选择及内容的实效性、合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勤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案例:2021—2022学年第2学期,教师设置了4个习惯培养的主题:3月为运动学习力主题,4月为倾听主题,5月为动作发展主题,6月为动作规范主题。以4月的倾听主题为例,教师会在每一节课中通过“听信号”等方式进行渗透。如,在《立定跳远》一课中,2名学生1组,分别对应数字1和数字2,教师喊数字1时,数字1的学生,用沙包砸数字2学生的双脚,数字2的学生进行躲闪,砸中得1分,每人一局,轮换游戏,采用三局两胜制。

通过每堂课“倾听”习惯的主题式培养,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愉悦身心,还有助提高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更加专注。这种每月的主题式活动,可以培育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积少成多,潜移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动意识和行为,变得更加自律,课堂变得更加有序高效。

二、信息化运用,让课堂有“智”高效

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如,可以使用软件的每日运动打卡,设置月打卡活动内容、打卡时间、打卡周期、打卡频次等,并将打卡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内容相结合,如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在课堂中师生共研打卡内容,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使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能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持续保持对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在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软件的每日运动打卡功能,在软件中设置班级系统,针对课上所学设定课外打卡,一周运动3~5次,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锻炼的行为习惯。操作过程中,教师课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带趣味声音的自拍,并将拍摄的跳绳视频传输到系统中,并在课后做好指导。在该系统中,学生录制跳短绳练习时,系统感应到学生成功跳绳1次,屏幕显示的“银柱体”就会上升1格,并发出“叮”的声音,让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味。下次课上,教师与学生共研录制好的视频,并做好分析、指导、纠错,学生看到自己的视频会对练习更加有兴趣,同时直观的呈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自己动作的问题所在及改进方向,并激发在课外保持练习、巩固、提升的动力。

学生在信息化、智能化工具的促进下,坚持每天打卡,养成天天运动的好习惯,并有效提升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能力,课堂教学实施变得高效,课堂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巧妙分组,让课堂有趣高效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巧妙分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浓厚学练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参与度;可以使练习环节紧密衔接,课堂节奏紧凑、组织高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案例:《篮球——原地运球》一课中,教师在进行“比谁运得快”游戏比赛中设计了3个环节,并通过巧妙分组将各练习环节有效衔接,提高了课堂组织效果。

第1环节:采用随机分组,学生原地运球,当教师吹1声长哨,学生听信号2人抢占1个标志桶,由此随机分成2人1组,进行组内的原地运球比快,共比赛3轮,时间为4min。其中第1轮运球15次、第2轮运球20次、第3轮运球25次,在任意2轮先完成者获胜。

第2环节:在第1环节获胜的学生和失败的学生两两组成1组,进行原地运球比快,共比赛3轮,时间为6min。其中第1轮每人运球15次、第2轮每人运球20次、第3轮每人运球25次,即,第1轮比赛中小组内1人运球完成15次后,另1人接着完成15次运球,2人都完成后进入第2轮运球,以此类推,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第3环节:第2环节胜出的小组和失败的小组随机组成4人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运球比赛,比赛方法与第2环节相同,时间为8min。以此类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一步组成8人组、16人组等。

这种从个人到2人小组,再逐步过渡到8人、16人大组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使学生更易“学会”,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组织更加自然无痕,各环节衔接更加紧密,有效加大了练习密度。采用合作的方式,重视“小教师”能者激练,优生传帮带弱生,运用小组齐心合力取胜的战术,让全体善于发现、思考问题,互相促进,共同面对敏锐的、较难解决的困难,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动和智的双重作用下,发挥互帮互学作用,较好地演绎“既是小老师,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让课堂中的学生变成主动的“我要做好”,做到“会学”,从而使教师轻松驾驭课堂。

四、重视评价,让课堂有质高效

1.月末评价,激发学练动机

为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采用阶段月末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练并遵守相应规则,学生从心理上乐意学,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好,课堂组织与管理效果也会更高。

案例:针对5月进行的“动作发展”主题的习惯培养,为了使学生持续保持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在5月末的课堂上组织开展月末“立定跳远”挑战赛,以比赛的形式评价学生动作发展情况,其中重点评价学生的“双起双落、充分蹬地,上下肢协调用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用宽海绵垫设置了不同距离的障碍物——海绵垫横着放、2块海绵垫叠加错开平放、海绵垫竖着放,不同的设置让比赛变得富有趣味,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努力跳跃,并要求学生在跳跃过程中做到动作规范。

通过设立月末评价的方式,一是明确目标,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知道努力的方向;二是通过竞赛方式,对学生形成考核,肯定激励学生,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由此,学生从月初的学习到考核结束后,都一以贯之地好学、乐学,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练活动中,课堂教学秩序和质量都得到更好的保障。

2.期末抽测,彰显组织技巧

通过期末抽测考评的方式反映整体的学练效果和成果,便于教师总体掌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情况。同时,抽测对象的不确定性,可以激发每名学生保持学练动力。此外可改变形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让日常课堂变得更加有质高效。

案例:学期末,教师组织开展抽测考评,将学生学号打在大屏幕上,随机滚动,教师背对屏幕喊“停”并按下按键,大屏幕显示抽到号数的学生,每班抽25人参加考试,这种开场的组织方式富有趣味和不确定性,活跃了抽考氛围,让学生心理更加轻松。而在抽考实践中,教师会适当提高练习方法难度并设置相应奖励。如,让学生跳跃2块海绵垫障碍物,成功者得到“双倍”贴纸积分,学生用积分可以兑换“抽奖”机会,抽奖的奖励包括向家长电话表扬1次、全班公开表扬1次、奖励1颗铜星徽章等。

通过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拼搏精神、提升学生考核表现,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有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在期末评价过程中,教师会倾听学生“心声”。如,奖励需求、学习需求等,以便在后续的月末评价、期末抽测中更好地改进,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课堂学习。

猜你喜欢

学练运球环节
完形填空一则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