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梅花诗》小考
2022-11-05徐春平
徐春平
2005年,笔者在广东江门古玩市场偶然淘到朱执信的一幅书法扇面,上书《梅花诗》一首:“修得前身问几生,如启自是听之清。看花每忆思乡梦,对客难忘舞鹤情。骨相生成有疏影,众芳输兴状头名。夜深听到无人处,不断弹琴弄笛声。”题款:“右录梅花诗一律,以应次伯同学雅鉴,弟拙庵”。并钤“朱执信”印章。历经17年求证,确认《梅花诗》是朱执信的一篇重要佚诗。
一、朱执信为何书赠朱次伯《梅花诗》
“次伯同学”,即朱次伯(?—1921),清末民初粤剧名伶,曾主演过《宝玉灵哭》《芙蓉恨》《梅龙镇》等剧。清末民初,广州出现粤剧改良运动,朱次伯不仅积极推进这一运动,首创平喉唱曲,且是积极宣传民主革命的“志士班”成员。1921年,朱次伯遭仇家雇凶枪杀于广州街头。
长期以来,有关朱次伯的史料,主要集中在两点:粤剧名伶和枪下冤魂。但这两点还不是朱执信书赠朱次伯的原因。前两年,我得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育中的一批书籍,其中《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广东省政协文史委编,1965年2月出版)中,有一篇邓警亚的回忆文章《清末革命党人利用粤剧宣传革命点滴》,文中提到朱次伯及其母亲吴丽珍。
邓警亚(1890—1973),广东三水人,邓慕韩胞弟。受胞兄影响,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长期在南洋一带办报,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任广州《平民日报》主笔。清宣统三年夏,与潘达微在广州合办《平民画报》。辛亥革命后,任《平民日报》总编辑。
据邓警亚回忆:“逮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女党员吴丽珍及其侄朱基,出资在港创立醒同群女科班,三月廿九前曾挈同年龄稍长之艺徒往来省港,担任输送炸弹驳壳。该班成员后来活跃于梨园中,有朱次伯(丽珍儿子)、李雪芳、苏醒群辈。同时进步人士所组织者尚有移风社及名花衫冯敬文隶属之警世钟,雷亟异(即俏丽康)所在之天演台。以上所述皆清末与民国初年粤剧中和话剧之志士班也。”(《广东文史资料第十八辑,第112页》)
从邓警亚的回忆可知,朱执信与朱次伯不仅是同学,更是战友。这应是朱执信书赠朱次伯《梅花诗》的真正原因。
二、朱执信《梅花诗》是一篇反抗封建统治的战斗檄文
《梅花诗》的前两句:“修得前身问几生?如启自是听之清。”作者自问自答:我的前世今生,我自始至终都非常清楚。朱执信在此暗喻:不忘自己是大汉民族。
“看花每忆思乡梦,对客难忘舞鹤情。” “看花”指的是梅花。每当看到梅花,我就想起我的家乡。“难忘舞鹤情”,朱执信借用南北朝诗人鲍照的《舞鹤赋》。该赋第一段:“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描写仙鹤所处天上人间的一派美景是多么美好。第二段一开始,仙鹤所处的景象便直转急下:“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凤动天。”全赋情景的第一次剧变,与第一段所描写的天上人间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而衬托出仙鹤的悲哀。朱执信在诗中借用《舞鹤赋》,影射清封建王朝的黑暗,对现实的悲哀。朱执信忧国忧民,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骨相生成有疏影,众芳输兴状头名。” “骨相”,人的头盖骨的形状,朱执信喻指中华民族坚强、刚毅,具有宁死不屈的精神。“疏影”,南宋姜夔自度仙宫曲。词序云:“辛亥(1191年,笔者注)之冬……作此两曲。”朱执信诗借用“疏影”这一曲名,强调今年是“辛亥年”。这表明,写赠《梅花诗》,正值辛亥年,也是三·廿九起义之年。“众芳”指革命党人,而“状头名”,则是“头名状”之意。《水浒》第十一回就有“投名状”之说。在古代,凡好汉入伙绿林,须要纳投名状,等于签订一个生死契约,或者杀一个人,将人头献纳,称“头名状”。朱执信在诗中以“状头名”暗喻自己立下不畏牺牲、献身革命的坚定信念。
“夜深听到无人处,不断弹琴弄笛声。”这既是与诗中的第二句“如启自是听之清”相呼应,同时,是暗指革命党人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制造炸药,为武装起义做准备。这与邓警亚回忆文章相符,朱次伯与堂哥朱基,跟随母亲吴丽珍,在三·廿九起义前夕,以运送戏班道具遮人耳目,往返省港,从香港运送武器到广州。由此可知,朱执信写赠朱次伯这首诗的时间,应是辛亥年三·廿九黄花岗起义前夕。
综上解析,全诗大意是:我的前世今生,我很清楚,我从未忘记自己是大汉民族。每当看到梅花,我就想起我家乡的故土,想起大汉民族,依然处于黑暗的统治。大汉民族有着坚强、刚毅、宁死不屈的精神,革命党人已经签下生死契约,不畏牺牲。夜深时,无人处,正是革命党人制作武器的时候。
朱执信的《梅花诗》充满忧国忧民、不畏牺牲、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也是相互鼓励、相互吸引的信物,是一篇反抗封建统治的战斗檄文,充分表现民主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坚定的信念。孙中山先生曾称赞朱执信“乃革命中之圣人”,实不为过。
朱执信平日处事稳重、干练,而这首诗写赠于三·廿九起义前夕,正是反动势力加紧搜捕革命党人最疯狂的时候,到处腥风血雨。朱执信在诗中用“弟拙庵”这一别名,应是偶而为之,以免暴露革命行动。
三、为朱执信研究提供了新史料
2018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持编辑、张磊主编的《朱执信文存》(上下册)。全书共分五部分,其中:论著(100篇)、函电(84篇)、文艺(24篇)、杂著及其他(5篇)、附录(4篇)。可以说,《朱执信文存》是迄今为止,所收入朱执信文稿最为丰富的一套文集。其中在文艺部分,收入朱执信各类诗词24篇,但并未收入这首《梅花诗》。因此,这首《梅花诗》应是朱执信的一篇佚诗,诗中署“弟拙庵”,则是新发现的朱执信的一个别名,为朱执信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同时,这首《梅花诗》也为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粤剧志士参与和支持三·廿九黄花岗武装起义提供了新的宝贵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