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湾区文博品牌 传承广州城市文脉

2022-11-05黄淼章

岭南文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州博物馆历史

黄淼章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广东,两次对文化建设做出重要指示。2018年和2020年的两个金秋十月考察广州和潮州,考察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总书记在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视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为传承和创新发展广州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州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遥控五岭,通扼三江”的重要地位,自古至今就是中国通向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的主要门户。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南海尉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为广州建城之始。岭南古人的偏爱,历史的积淀,给广州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物古迹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脉的延续,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在保护中建设、在传承中发展,才能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守护好城市的文脉。

一、以规划为龙头,做好老城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近年,广州市为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做了不少工作,建立健全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有关法规;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至2022年6月,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424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42处。它们是文化名城的历史标志,也是大湾区极为宝贵的资源,为岭南文化的传承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广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不容乐观,形势严峻,压力也很大。

广州历来被看作是经济和商贸发达的城市,每年来广州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来参观文化景点的人并不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广州对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全市还有不少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很好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城市建设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的重要指示,为传承和创新发展广州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对广州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正面临一个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机遇只会永远青睐不断超越自我的勇者。环顾四周,我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许多城市也在充分利用时机抢抓发展机遇,而且力度比广州更大,投入的资金更多,步子迈得更快。如孙中山故居近年在附近征用了大量民居,已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山文化旅游景区;佛山市在祖庙附近征地建了黄飞鸿纪念馆,附近的民居也划入祖庙的范围,已经形成一个以祖庙为主的文化旅游景区;开平的立园由1.1万平方米扩大到20万平方米,并成为江门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广东四大名园原来占地的面积都不超过1万平方米,现基本上都扩大到3~6万平方米左右。他们都在争取时间,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将它们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的精品,争取国内外更多的游客,为建设文化湾区作出新的贡献。所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不能躺在老祖宗的恩泽里而沾沾自喜,依恋在昔日的辉煌中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时来易失,赴机在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在人文湾区市场激烈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机遇是稍纵即逝、不可复生的,必须具备“抢抓”机遇的意识,拿出“抢抓”机遇的实际行动。

广州老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精华所在,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大湾区最多和最为集中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区。它们不仅在诉说着文化名城——广州的历史,而且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广州的形象更加鲜明,成为文化名城的根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镇海楼、陈家祠、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中山纪念堂、番禺学宫、黄花岗、中共“三大”会址、石室、光塔、五羊石雕等名胜古迹,广州这座城市就会失去历史的厚重感,失去特色,变得非常乏味和苍白无力,毫无引人之处。而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老城区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有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它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展示出广州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特色,也是世人了解广州、认识广州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以其特有的历史造型,镶嵌在老城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和发展旅游极为宝贵的资源。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能只停留在申报和公布有多少个文物保护单位的表面工作,没有后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学术科研工作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充其量只能成为装饰城市文化的“花瓶”。因此,首先一定要抓好整体规划,规划是龙头,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突出鲜明的广州特色,特别是彰显岭南文化中心,应在规划中体现出来,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近年,国内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经济的旗号下,对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古迹,往往不予重视,甚至视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城市建设的包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拆了再说,留下了文化的遗憾,这种遗憾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当前,广州老城区正处于微改造的阶段,应引以为戒,有责任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迹永远留在这块“广袤之州”的大地上,成为当代及后人宝贵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二、打造湾区文博品牌,实施文化遗产精品战略

我们要继续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对老城区文物古迹进行认真规划,慎重决策,有效保护,加强开发和利用。广州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是文化湾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老城区保护规划中,要有国际化眼光、专业化水平、社会化方向;坚持走有广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保持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市特色,留住岭南都市的文化情调和山水城市的特色,打造湾区文博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延续千年文脉。

实践证明,现代生活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能够增强文化底蕴,优秀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能够焕发无限生机。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关键是让历史文化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等相融合。因此,要认真研究确定广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拳头”产品,集中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伪存真、重点突破、扶强扶优、实施协调发展的精品战略。在大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下决心开发利用广州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文化历史价值高、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

1.中共“三大”会址和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006年,广州市政府在中共三大会址旁建纪念馆。2006年7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从此载入党的光辉史册。百年将过,沧桑巨变,党初心不变,矢志不渝。党的三大为践行初心使命所创造的积极条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深刻总结,认真借鉴。今天,中共“三大”会址所在地已经成为广州繁华的城市街区。这一在战火纷飞年代为广州留下的红色史迹,成为今天广州极为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供人们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峥嵘岁月,更加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2021年6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重新开馆。建筑面积从818平方米增加至2305平方米,历史陈列数量、现场展示效果、接待参观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但目前仍然存在停车场不大、接待能力受到限制的问题。建议将纪念馆和附近的旧民居整体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加强对“三大”文化的研究,透彻理解“三大”会址红色文化的内涵,创新传播方式,特别是要针对年轻群体开发出喜闻乐见的展览形式,拓宽传播的渠道,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在游客内心留下深刻烙印。同时也要注重讲好“三大”会址的感人故事,让“三大”会址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2.提升公共服务功能,让岭南文化之光再放异彩

汉代三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汉南越王墓,以墓葬保存完好、出土众多文物瑰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本身,曾获4个国家级建筑大奖,国际建协下属组织还将其列入“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高质量的展陈手段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广州第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但由于场地所限面临着诸多困扰,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公共服务空间及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公共服务功能是博物馆基本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1988年建馆时经费和场地所限,基础设施落后,已无法满足观众对现代化博物馆的各项需求。此外,仅有不到900平方米的临时展览空间也严重制约了博物馆引进外展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目前博物馆开展活动的场所仅有综合楼一楼活动室。由于活动场所有限,经常出现各项教育活动不能同时开展的状况。专为残障人士准备的无障碍设施、活动,均因活动场所有限无法开展。

为此建议,在现有博物馆正门的北侧空地,建立三层公共服务楼,用作观众的集散、休息、公共餐饮、教育互动、多媒体展示等,在现博物馆正门的南侧空地,建展陈大楼,展示该馆收藏的600多件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古代陶瓷枕,同时作为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场地,建成后可引进国内、国外各种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物展览。同时,增加博物馆入口空间的无障碍设施,并保证博物馆楼宇间游客无障碍设施全程覆盖,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空间及配套设施。这样,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会成为湾区文博品牌。

3.做大做强陈家祠

陈家祠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旅游景区、羊城新八景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艺术建筑明珠”。继2018年参观人数达到118万人次后,2019年参观人数达到140万人次。

近年不断上涨的观众量,对陈家祠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该馆存在用电负荷严重不足以及公共卫生间数量不足两大问题,已严重制约陈家祠进一步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随着观众量陡增,陈家祠卫生间厕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每到节假日,厕所(尤其是女厕)门前大排长龙,不堪重负,给观众造成极大不便。卫生间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使陈家祠无法响应“厕所革命”的要求,更遑论提升文物景区整体服务质量。

近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不少外国贵宾都慕名到陈家祠参观,盛赞陈家祠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景点。但随着陈家祠参观人数的增长,也逐步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停车场太小,展览场地有限,同时利用古建筑搞展览有不少局限,室内必须保持原样不能乱拆乱改,因此采光、恒温、空调、照明等都成问题,不能搞大型的文物展览,许多馆藏的珍品难以展出,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也很难在古祠内进行,这和陈家祠作为广州最具文化品味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地位不相适应。对陈家祠一定要审时度势,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广州市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陈家祠文物保护的力度,要充分认识和开发陈家祠所蕴藏的潜力,加大投入,做好陈家祠深度开发工作。陈家祠后面仍然比较凌乱,有数千平方米的平房应下大决心征用,划入陈家祠范围,精心开发,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场地,轮流展出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精品,同时增加可以让人们动手参与的展览项目。在陈家祠周围搞一些仿古的建筑群,里面可开展民间工艺制作和销售,以及民俗文化展览等。陈家祠地铁站现在是玻璃顶的房屋,建议将地铁站改成西关大屋形式的仿古建筑,使它和陈家祠的环境更为协调。这样人们走进陈家祠,就可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岭南文化气息,既可以欣赏精美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又可以在新展馆中品赏民间艺术之精品,人们在文化旅游之中陶冶性情,增长见识,使陈家祠成为观众最喜欢的文化景点和大湾区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4.千年古道再创辉煌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是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广州闹市区的北京路北临越秀山,南靠珠江。考古发现证明两千多年前,秦代南海尉任嚣在云山珠水间的这片热土首建番禺城,后来赵佗建南越国,而北京路就成了古番禺城的中心,是广州的城市原点。两千多年来,北京路浓缩了广州一脉相承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质,历史上在其附近有许多重要建筑,如清代的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广东都司等官署及双门底,而天字码头也成为历代官员从水道来广州赴任登陆上岸的主要码头。千年历史的渊源,岭南古人的偏爱,南粤文化的积淀,使北京路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大湾区底蕴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精华最集中的区域。建议搞好北京路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尽快抢救复建部分大小马站书院群建筑,并进行长远的保护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北京路是反映广州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窗口,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保护动态城市遗产的一种表现。而被誉为“广州第一家族”许地是北京路的一张文化名片,这里出了很多名人,有7处文保单位,5座名人故居,其中很重要的一座是原红七军团政委许卓故居,是典型的红色史迹。建议精心梳理开发许地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许地能保护下来是广州市和越秀区政府做了不少工作的。

许卓出生在高第街,高中毕业之后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留法,结识了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和邓小平等。许卓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了百色起义,1930年担任红七军团的政委,可惜牺牲比较早。毛毛(邓榕)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有七八处提到许卓,可知邓小平晚年仍深深地怀念许卓。许卓的故居如在其他地方,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红色旅游开发史迹,但是现在它藏在许地那里,很少人知道,应尽快把许卓故居开发出来,丰富北京路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许拜庭家庙现在空置,许氏家族是广东的望族。应该以家庙为中心搞好许地整体的开发,策划许地保护和利用的方案,利用北京路周边的改造和核心管理区品质提升的机会,丰富北京路商贸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许氏家族知名人物的丰富经历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为脉络,讲好许地和北京路的故事,让北京路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商贸步行街和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千年古道再创辉煌。

5.深度开发越秀象岗文化旅游资源

1986年,广州市政府接受市人大代表的议案,决定建设越秀山象岗山文化史迹游览线。三十五年过去了,广州博物馆建立专题陈列室,镇海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并恢复了175米的城墙;仲元图书馆前建立了园林式古碑廊,五羊仙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这条文化史迹游览线初具规模。令人可惜的是,其影响力却不大,未能充分展现其应有的文化魅力。

在越秀山象岗山这条长约一千米的地带,集中了广州明代古城墙、五羊雕像、中山纪念碑、古之楚庭牌坊、伍廷芳墓园、镇海楼、海员亭、仲元图书馆、春睡画院、西汉南越王墓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其年代由汉代至近代,前后长达两千多年,包括广州城建史、古建筑艺术、名人故居、风俗传说、革命胜迹等,地方特色浓厚、景点密集,悠悠千载一线牵,古今广州呈眼前。目前,这条史迹游览线影响力不大,究其原因:一是对越秀山象岗山的文化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未能全力开发和打造;二是缺乏有效的宣传;三是明代古城墙部分未有修复,使各个景点分散,未能连成一线。为进一步提高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促进广州旅游的发展,要尽快对明代古城墙进行维修,复原城墙上雉堞、城楼等。同时,随着古城墙的修复,一定要加强宣传,越秀山象岗山史迹景点密集,全集中于闹市,南越王墓发现、南越王的传说、镇海楼风水、广州城墙和四方炮台的故事等,都很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文化品位较高,内涵丰富,是广州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6.筹建沙面博物馆

沙面位于白鹅潭畔,是一个占地仅0.3平方千米的小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侵略者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成为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自清末以后,沙面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使它成为具有近代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百年沧桑,百年忧患,弹指一挥间,不少广州近代风云仿佛就凝固在沙面的建筑风貌中。1996年,国务院公布沙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现仍保存了不少外国的领事馆、洋行、教堂等,大多数仍保留其原貌。同时,沙面岛上还保存了较多的古树古木,在大片绿荫的衬托下,这些异国情调建筑更加引人瞩目,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据文物部门调查,沙面有53栋有特色的近代建筑被列入一类保护建筑。如原英国领事馆、新沙逊洋行、亚细亚火油公司、海关红楼以及露德天主教堂等。广州市文物和规划部门正对沙面进行保护规划,建议利用沙面某座有特色的建筑筹建沙面近代史博物馆,如海关红楼或亚细亚火油公司。沙面作为步行区不再通汽车。这样,沙面欧陆风情将会再现,“鹅潭夜月”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7.建议尽快筹建新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院成立于1929年,是广东建立最早,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博物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广州博物馆。几十年来,广州博物馆龟缩在越秀山镇海楼,占地面积仅4000多平方米,展场面积狭小,又受越秀公园的制约,许多馆藏文物一直都堆积在文物库房,很难彰显其文物价值,更遑论以此惠及民众,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需求,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而言,没有一座能综合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变迁的大型城市博物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声誉极不相称。

2021年,中宣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时将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博物馆是“凝固的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其独特的传承文明的方式和保护城市人文环境,研究和弘扬城市精神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今天的博物馆已成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在许多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橱窗和精神象征。在推进大湾区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保存各个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各座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是大湾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尽快筹建新的广州博物馆,成为立足世界、立足大湾区、立足本土的一个大型的博物馆,一个展览、交流、对话的平台,让欧洲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都到广州博物馆来,与珠江文明进行对话和拼接。广州通史陈列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手段,使展览更加引人入胜,建设一流的广州博物馆将成为大湾区文博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加快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广州就和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贸易。隋唐时期,广州成为世界著名大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北宋时期,广州外贸总额曾占全国98%。明清时期,广州曾独揽全国对外贸易。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孕育了广州十三行这一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经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广州因海而生,因商而盛,因对外贸易而荣。“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广州的千年繁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广州城市的灵魂。

迄今为止,广州市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广州正在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议广泛征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文物史料,升华岭南文化的魅力。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作为文化部门具体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广州市建设、规划、文化、旅游要积极配合。如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将提高大湾区文化的影响力,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圈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筑梦未来,传承广州城市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梳理好,讲清楚,才能寻找到中华文化的“主根”,才能寻找到民族精神的“精神源泉”。要大力加强大湾区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岭南文化,博物馆不单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看摊”守护,而且要发扬光大,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让收藏在广州各大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岭南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广州大典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不管其特色如何,如果长期给人一种老脸孔,其旅游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优势不发挥,不是真正的优势,有时甚至会变成包袱。因此,文物不仅仅需要保护和研究,更需要传播和开发,要化腐朽为神奇,把尘封的文物古迹点化成鲜活的历史。

要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宣传工作,通过“广而告之”来扩大广州文物景点的知名度。建议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进一步加强广州文物旅游方面的宣传报道,系统地介绍广州的文物古迹,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的渠道,从而更好地讲好广州故事,传承岭南文化。广州文博部门要精心策划、深入研究,搞一批主题鲜明、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较浓的文物精品展览,让游客进博物馆接受教育,寓教于乐。

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发展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城市记忆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城市曾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座城市不仅仅需要高楼大厦,精美建筑,更需要有城市绵延的记忆载体。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不绝的城市记忆以众多的文化遗产形成城市的文脉。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既不能一味强调开发,也不能简单强调保留,而要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下一番“绣花”功夫,进行精细化“微改造”。既要精心营造富有创意、精致便利的现代空间环境,又要尽可能保留市民美好的历史文化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更好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筑梦未来,打造大湾区文博品牌,传承广州城市文脉,让名城广州焕发新活力。

猜你喜欢

广州博物馆历史
博物馆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新历史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露天博物馆
广州车展展位图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