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语文教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文的选编研究

2022-11-05赵珊珊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1期

◎赵珊珊

语文教育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职责,更是需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贡献力量。古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古诗文占据着很高的比例,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感受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

一、高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民族精神文化,如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优秀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内涵都能够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适应发展需求,因此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选出的经典诗文,虽然选取的难度相对本科院校来说会低一些,但因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古诗文的学习上有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不愿去接触,教师在教学中即使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会频频受阻,因此在选编文章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不同专业等因素来选编。如今,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没有做好调研,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材却不见更新,而对于难度较高的古诗文就更难以贴合实际、适应个人发展。首先,教材中的古诗文像本科看齐,难度较高,学生本身对语文学习就缺乏动力,再加之古诗文晦涩难懂,上课时教材等同于摆设,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魅力。其次,古诗文脱离现实生活,学生觉得高深的道理离自己很远,指导性不强,学了也等于白学,传统文化难以渗透。第三,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材中的文章一概而论,没有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来选取,难以发挥好古诗文的育人价值。

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原则

对不同专业的语文教材来说,高职三年制选取的是《大学语文》,教材共有31篇古诗文,约占课文总数的47%,而高职五年制专业仍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1-4册)为主,编入古诗文的总数量为32篇,占全部课文数的48%。无论哪类教材在古诗文的选择上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的古文均有呈现。

古诗文的选文原则就是要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首先,我们应注意选文的经典性和传承性,注意古诗文本身的思想意义。其次,要注重文体和风格的多样化,选取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文章。最后,所选文章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古诗文的选编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价值毋庸置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之源。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文对学生起着引领和奠基的作用,无论是叙述历史事件、赞美英雄人物的文言文,抑或是精美绝伦的诗词歌赋,都给人以启迪和触动,因此应充分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因子,选编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文章,让他们从中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一)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

古诗文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西化”、“快餐化”的生活逐渐占据人们的思想,传统文化逐渐在弱化。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民族文化,就会缺乏人文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驱力,古诗文富含深邃的文化素养,如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等诗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激荡。

(二)增强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文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高职大学生人格缺失日益严重,他们没有人生追求,人际交往贫乏,亲情、友情淡薄,对自身的价值与生命意义等问题很少去思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产生自卑怯懦的性格,进而导致缺乏自信,自私冷漠地对待他人。古诗文中如《论语》《周易》《孟子》等许多篇章都对青年学生历练人格、为人处世、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等方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就像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类的话语曾有多少先贤用实际行动认证了这句话。

(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梯度培育

学习古诗文,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选取难度稍低的文章使学生将基础打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理解中探究语义语法,强化积累;之后再对古诗文的进行深入地理解、想象、鉴赏、体会,感受深厚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最后,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如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体式结构等,在日常写作中多进行仿写运用,使能力梯度上升。另外,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有趣、适合课堂教学的课外文言作品进行鉴赏,适度扩展延伸,善于找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四、高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

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本校的教师应更了解实际情况,在学校资源、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开发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语文教材,筛选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篇幅适中、感染力强的古诗文名篇纳入到校本教材中,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和赏析能力,又能发挥好育人价值,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二)契合人才培养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会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课程标准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在选编上有所变化。古诗文的选编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向,选择文质兼美、难度适宜的文章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孟子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古诗文的神秘力量无时不在影响着后世的发展。古诗和古文在教学目标上有所不同:古诗篇幅短小,布局严谨,但表达意义十分深刻,讲究意象和意境的运用,注重韵律和节奏,文采斐然,更主要是其表达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人有情、诗有义,古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应了解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与文言句式的特点,能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其次要学会古为今用,许多文言字词、句式和写作手法至今还被沿用着,文中所叙述的史实和道理也是具有典型性的,高职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以便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情感态度上,阅读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领略古人的才华品德,体会磨砺中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也是其他类文体不可替代的。

(三)剖析古诗文选文内容,完善辅助阅读系统

古诗文的选文范围广泛,年代跨度之大,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生。但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面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语文既是基础课,又是专业课,在选材时,一定要深入剖析古诗文的选文内容,切实为学生所学,为学生所用,并辅之以合理的助读系统。

1.古诗文的选文内容。在高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题材包括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的内容,其中记叙性散文的内容或记政治外交、或记文人轶事,如《苏秦始将横说秦》、《郑伯克段于鄢》等,阅读后应从中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议论性散文的内容有议论治国得失、有人际交往、有讨论学习和人才的培养,古代人物传记所选的作品如《周亚夫传》、《苏武传》,这些人物品德高尚、才能非凡,学习后会被他们的高尚人格所感染,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按内容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闺怨诗、战争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高职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诗歌有表达坚贞的爱国感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如屈原的《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归田隐居的自在生活,如《归田园居》其三、《饮酒》其八;有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语,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有李白杜甫的率真傲骨,如李白《把酒问月》、杜甫《登楼》,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古诗文的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辅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重要手段,包括作者介绍、题解、注解、插图等,具有教学辅助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选编古诗文时,除了看重文章内容,还要有准确的助读系统。比如书下注释,一般包括对作者、标题、背景的助读;对字、词语、语句的解释;对字音的标注;对用典、写法出处的说明等,注释是学生理解古诗文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但是许多注释会出现错误、解释不当、缺失必要的注释等问题,因此选材时要特别注意其准确性和严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

五、结语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象征,古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对高职院校古诗文的选编研究,可看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不断地调研和实践中对选编理念和选编策略有质的提升,真正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