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芭蕾电影的艺术特征
2022-11-05郭庆奥
◎郭庆奥
一、芭蕾电影的定义
芭蕾是舞蹈中重要的一个舞种,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它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训练体系。而芭蕾舞剧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故事情节和传达情感氛围。电影则是近代产生并快速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其他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创作出新的电影作品。起初并没有芭蕾电影这一定义,先出现的叫作舞蹈电影。舞蹈电影指舞蹈与电影两种艺术类型的融合与碰撞,使各自的艺术特征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延展,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符合大众审美兴趣的艺术形式。通俗说就是电影中出现大量舞蹈片段或者是以舞蹈为主要题材的电影,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出优质的电影作品。
笔者以为,芭蕾电影与普通的舞蹈电影有很大区别。芭蕾电影是建立在芭蕾舞剧的基础上,结合道具、舞美,让舞台背景和效果更加丰富化,让芭蕾表演充满戏剧化和电影化。换言之,芭蕾舞剧的呈现多为在舞台上进行演绎,演出是一镜到底式,且拍摄一般多为全景拍摄。而芭蕾电影则与其反之,芭蕾电影将芭蕾和电影两者合而为一,形成新的艺术呈现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呈现效果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更加重视舞蹈的戏剧性,也将电影的艺术美感增强,拍摄手法变化多样且多以局部拍摄为主。这种呈现效果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将观众的视线聚焦,紧抓观众的眼球。
二、芭蕾电影的艺术特征
(一)背景装饰的真实性
传统的芭蕾舞剧中,背景装饰多以简便为主。简便的原因一般由于舞团的经济限制和方便携带撤场,背景装饰越轻巧、越简洁,就越受到芭蕾舞团的青睐。但是在ABT版本的《吉赛尔》中,在芭蕾电影的开场,映入眼帘的就是充满小溪流水,绿意盎然的森林,森林中有一村落,房屋紧挨一块,背景装饰运用得逼真丰富。以往的舞台剧场,这些背景会用一个二维画布表示,也会采用三维的背景,但也以简便为主。而ABT花了大精力在背景的打磨上,力求真实生动,渲染氛围,使人身处其境。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BBC联手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电影中,对于背景装饰的选择布置更是呕心沥血,极度还原真实生活场景。芭蕾电影在舒缓轻快的音乐下开场,两旁的建筑物将我们带入到意大利梦罗纳城的生活情境中。中间的每一幕都是在符合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通过背景装饰的真实还原,使观众更容易沉浸舞蹈情节,同时也清晰明了地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自然环境,使得芭蕾电影的呈现易于理解。背景装饰往往首先映入眼帘,且伴随芭蕾电影一直持续存在,因此笔者认为这是芭蕾电影的第一大艺术特征。
(二)舞蹈情节的表演性
舞蹈离不开表演,在芭蕾电影中同样是如此。传统的芭蕾舞剧中也会充满表演,比如戏剧芭蕾。但是在芭蕾电影中,要想通过肢体动作无声地表达角色的思想以及行为内涵,必须在原有表演动作的基础上更加夸张化,将表演放大,让观众更易懂,增强芭蕾电影的情节趣味性。并且在芭蕾电影中,我们也能直观地发现,舞蹈情节表演的占比非常大,也由此证明表演性在芭蕾电影中的重要性。在ABT版本的《吉赛尔》中,芭蕾电影总共分为两幕,表演贯穿整场芭蕾电影,尤其以第一幕为主,表演性非常强。第一幕大部分是在叙事,舞者通过手势、头部、眼神以及肢体的推搡等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而舞者的表演动作也是有规律可言,比如指自己手指上的钻戒表示我有婚约;双手摊开表示为什么等等。甚至有些地方是用纯生活化的动作来推进发展,类似哑剧的表演形式。吉赛尔发疯这一幕也是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现,但是因为有了舞蹈的融入,又使得发疯有艺术感、美感、疯感。
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BBC联手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电影中,表演情节丰富多样,表演性非常强。在其中一段欢快的性格舞中,朱丽叶的乳母过来给罗密欧送信,指引着罗密欧去教堂,并且在教父的见证下,二人完成仪式秘密成婚。画面一转继续回到热闹的广场,众人在欢快地跳性格舞,但是广场吵闹的声音引来了凯普莱托家族提伯尔特的不满。提伯尔特愤怒地驱赶跳舞的群众,他这一反应引来了罗密欧的朋友班伏里奥的兴趣,在极具优势下打败了科尔伯特,也引发了旁边众人的一众欢呼。但是科尔伯特却偷袭班伏里奥,被偷袭的班伏里奥居然强装镇定,拿剑弹起琴来,甚至还挑逗科尔伯特,最终因为没有受到及时医治而倒地身亡。这一小段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表演性,虽然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完成,但是引人入胜的表演情节却牢牢抓住观众眼球。
《阳台双人舞》舞段后,又是一段表演性丰富的情节发展。朱丽叶的父母带着帕里斯前来进行婚礼的最后安排,朱丽叶心中只有罗密欧,她极其抗拒。先是欲求逃跑来躲避这场婚姻,被抓起来后她又苦苦哀求她的父母,最终被强势的父亲推倒后而妥协。她跑去乞求神父帮她,神父给了她一瓶假死药。这一段宛如戏剧化的表演,将一个被迫婚嫁的可怜女性刻画得栩栩如生。朱丽叶回到家后,父母再一次安排帕里斯与朱丽叶相见,朱丽叶被迫接受。接着在二人的舞蹈中,朱丽叶宛如一只被操控的木偶,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外人手中。她神情恍惚,面无表情,身体僵直,在帕里斯的怀中毫无生机。她有往外伸手和向外奔跑的动作以显示她依然心存抗拒,但是都又被帕里斯抓回,此时的朱丽叶内心已经绝望崩溃,自己的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假死药上。朱丽叶宛如提线木偶的舞蹈表演将芭蕾电影的情节增添了些许色彩,舞蹈和表演完美融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拍摄方式的影视化处理
传统的舞剧拍摄注重整体,让观众能够无时无刻看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舞台的全貌被观众一览无余。观众的视角可以看到全局,看到整个舞台,有时不免也会把镜头聚焦在某个人物身上,但也是为了呈现出局部人物的动作,放大刻画人物的形象特点。这种全局的拍摄方式有利有弊。优势是观众可以在全局的视觉下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对象和画面,劣势是由于观众具有选择性地观看,自身难以把握好舞剧情节的逻辑顺序,甚至忽略重要情节,影响舞剧的观赏体验。
芭蕾电影中,将这些劣势化无。以ABT版本的《吉赛尔》为例,不仅有全局拍摄,还有对舞者的肖像进行特写,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舞者的表情,较为容易地揣摩出舞者的情绪。还有局部动作描写,镜头对准舞者的某一肢体动作,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肖像和局部描写更加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观众,让观众全方位了解舞剧。通过拍摄方式的影视化处理,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转移,有更好的观赏体验。
《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电影中,第一幕蒙太玖家族和凯普莱托家族因为是世代相仇,所以通过他们的矛盾打斗冲突开场。虽是打斗,但是也经过了舞蹈处理,上肢上下打斗攻击,脚下左右前后流动变换位置,再加上电影的镜头运转,拍摄镜头在双人对打、群体对打、上身和脚下的画面切换,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打得不可开交的画面。如果是在传统舞剧中,一定只有全局的打斗情况呈现在观众眼前,一副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可能会让观众目不暇接。但是芭蕾电影因为拍摄方式影视化处理,拍摄方式不仅仅会局限于一种拍摄手段。它里面融入局部拍摄,将打斗细节放大呈现,激烈的打斗场面远比单一全景拍摄效果要好。局部拍摄需要功能齐全的拍摄工具,分工明确的拍摄团队。因此芭蕾电影的产生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有了拍摄技术的支持,经济条件的限制缩小,新兴的艺术形式将艺术作品升华,呈现效果符合大众审美兴趣。
(四)舞美的灵活化运用
一场完美的舞蹈演出一定离不开舞美的运用,舞美包括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舞剧中对于舞美的运用量非常大,同时舞美的选择对于舞剧的效果呈现可以锦上添花。在芭蕾电影中,因为加入了电影的元素,所以对于舞美的选择更加灵活多变。比如服装一整场下来人均三四套,妆容也要根据剧情发展而调整,灯光和道具的运用更是变化多端,这些可以为芭蕾电影的呈现增加亮点,甚至是成为点睛之笔。以ABT版本的《吉赛尔》为例,在第二幕中 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幽灵的形象,舞者身穿白色的裙子加上暗淡的灯光,渲染出神秘诡异的氛围。灯光不断变化在裙子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感觉。其中芭蕾电影很巧妙地运用了水面倒像,将神秘感和朦胧美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BBC联手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电影中,《阳台双人舞》这一舞段将舞美的运用达到了高度灵活化。这里的背景简洁干净,地点在朱丽叶的闺房阳台上,灯光运用得很少,只用了些许亮光来表示柔弱的月光,周边环境有些许昏暗,渲染出浪漫奇妙的氛围。二人身穿白衣,在夜晚微风的吹拂下,给二人营造了甜蜜的爱情气氛。这一段就运用到了灯光、服装、道具的使用,将一幅唯美的爱情画面展现出来。
三、结语
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的发展,芭蕾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会有一片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也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芭蕾电影背景装饰的真实还原、舞蹈情节的高度表演、拍摄手段的影视处理以及舞美选择的灵活性,毫无疑问都是吸引大众眼球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