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应持续发力推进“体教融合”
2022-11-05吴键
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呈现
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中国代表队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共获得奖牌15枚,以9枚金牌列金牌榜第三位,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冬奥会奖牌历史的最高水平。
北京冬奥会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成功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为了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动员下,全国人民踊跃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奥林匹克文化的魅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这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权威调查的结果。
冰雪运动的开展离不开物质、环境条件等保障,在如此高要求的条件下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而能为如此多的人提供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依靠的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总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教融合”功不可没
“体教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支撑。
首先,许多运动员都有体育、教育双重背景,既是运动员,又是在校学生。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9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北京体育大学师生校友组成的“北体战队”共夺得5金2银1铜。
其次,直接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高校。大多数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师生在北京冬奥会中担任教练员、裁判员、技术官员、科研人员、翻译等工作,共同为北京奥运会贡献力量。
再次,国内众多高校为“科技奥运”贡献力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各地的众多高校,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北京冬奥会的各个方面,呈现了与赛事同样精彩的技术魅力,展现了中国高校的科技水平。
最后,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依靠的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密切配合。体育部门集中力量抓运动员训练,起到了榜样、示范的带头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奥运氛围。教育部门则全力抓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奥林匹克教育。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教育部在组织儿童青少年广泛参与校园冰雪运动的基础上,还在全国范围建设了2000所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三、“体教融合”是本届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培养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以往国家级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依托的是从县、市级业余体校到省级专业运动队,再到国家级集训队的“一条龙”体制,这种旧的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员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需求。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突飞猛进。据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57.8%。毋庸置疑,在此背景下,与成为专业运动员相比,青少年考入大学会更容易、难度更低。更重要的是,就当前中国的就业市场看,大学学历是进入中、高职业市场的基本要求。因此,为运动员升入高等学校提供通道,逐步成为对运动员未来负责的基本保障条件,也是获得家长支持的一项托底的刚需条件。
如上所述,本届冬奥会上的参赛运动员有许多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其中大部分获奖者都出自“冠军班”。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研究生冠军班,凡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中获得单项冠军和集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可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不难发现,“体教融合”实实在在解决了优秀运动员未来就业的后顾之忧。事实上,除了“冠军班”这个形式,还有很多政策帮助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可以预期,在今后一个时期,畅通优秀运动员升学渠道,是保证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成功经验,将在中国长期存在。
四、后奥运时代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尽管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但该文件是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同意颁发的,可以说,“体教融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课题。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育部门也都将积累更多的优势。教育部门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有雄厚的后备人才资源,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资源;体育部门有优质的赛事资源、专业的教练资源、丰富的场地资源。
之所以提出并反复强调“体教融合”,是因为当前体育与教育之间存在严重的不融合现象,且日趋成为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阻力。具体而言,存在以下3个突出的问题:其一,目标迥异,体育部门专门培养运动员,教育部门偏重追求基于文化学科成绩的升学率,其结果是影响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体质健康,影响立德树人宗旨的落实;其二,以事划界,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活动组织,都自成一体,互不沟通,阻碍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落实;其三,互设壁垒,相互封闭,各自的优势只在内部循环,只在各自的体制内发挥作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如,教育部门缺乏体育师资,体育部门有优质的教练资源,但优秀教练、运动员却不能顺利进入校园;体育部门、教育部门都有赛事,但赛事各自独立,导致体育人才不能及时被发掘。不难看出,体制不能整合、理念不能一致、资源不能互通共享是当前“体教融合”的最大困扰。
五、后奥运时代要以深刻的变革推进“体教融合”
回顾历史,在“体教融合”之前还曾有过“体教结合”的提法。需要明确的是,“体教融合”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理念的改变,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理念的改变,其根本目的,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经到了要重新思考体育、教育新样态的时候了,要重新定位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即无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还是面向少数人的竞技体育,都要为每个青少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能否满足这一需求,是衡量新时代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的运动员谷爱凌,其成长历程给人以重要启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看其是否具备天赋,还要看其个体是否努力,同样重要地,还要看其成长的社会生态,看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谷爱凌的成功,除了其天赋、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处在的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是社会生态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这种环境中,谷爱凌的各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也正是中国强大的影响力才能够吸引以谷爱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为中国争夺荣誉。除了理念的改变,更需要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
首先,体制整合是未来的方向。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优质的教育是能够为每个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的。从集中管理的国情角度,目前把涉及青少年体育事业分开为体育、教育两个部门,其管理效能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与不足,理想的状态是整合为由一个部门承担“一体化”责任。因此,就青少年体育事业而言,在体制改革方向上,未来整合到一个部门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体教融合”的终极目标。
其次,推进“体教融合”,就体育部门而言,管理机制要实现2个转型:一是管理重点要转到成人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上来;二是工作重点要由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转到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构建上。
最后,推进“体教融合”,就教育部门而言,要做4个方面的调整。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严格实行体育教育;二是必须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三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成为未来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的源头,要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四是要破除编制等制度障碍,畅通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入教育部门任职的通道。
当下“体教融合”最迫切的具体工作,是要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体育赛事、统一运动员注册和等级标准认证、促进人力资源和场馆设施的互通共享。
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后,留下了大量的奥运会硬件、软件资源,体育、教育以及城市规范部门能否协同配合,做好规划设计,把这些硬件、软件资源建设成为冰雪运动学校、冰雪训练中心、冰雪休闲欢乐体验馆?这或许就是一张刚刚下发的“体教融合”的“模拟”考卷!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从人的培养角度看,体育与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体教融合”,是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吴键
202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