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清晰的教案设计是精准实施教学的基础
2022-11-05刘俊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
刘俊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
一、教学素材精准定位,对教材进行适切的教学化处理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设计教学要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授课教师依据“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选择足球项目作为教学素材,梳理和精选适合此阶段学生学习的几项足球基本技术,将足球的控传组合技术作为主教材内容。通过设计相关的技能练习及各种形式的比赛,并以此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本课所在的单元设计为12学时,本课为第5课时,这一接近大单元的设计思路,为连续和系统地安排各课时教学内容提供了时间保障,有助于学生肌肉记忆的快速形成,从而利于技能的有效掌握。
教师选择“脚内侧接地滚球+脚背正面或外侧运+脚内侧传控传组合技术”作为本课学习内容,是一种典型的以结构化技能为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这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各单一技术的相互关系,并在各种练习情境中将这些技术关联运用。
二、教学目标制订清晰而全面,可操作且易评价
学习目标的制订具体,操作性强,易于观察。如,学生能把“脚内侧接地滚球+脚背正面或外侧运+脚内侧传”形成控传组合技术,在简单情境中应用,并能在2名学生1组相距8m的练习中1min内完成该组合技术4次或以上。在这里,目标的主体是组合技术,主体行为是完成该组合技术。条件是相距8m和1min内,程度是完成4次或以上。这无论是对于观课教师还是授课教师,都有利于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这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更清晰,能在充分考虑学情和校情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学练内容,高效利用学校场地器材,使得教师对学练内容的考虑更具体、更微观,也更有针对性。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目标体系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本课教师也没有忽略这一点,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全面育人的特殊功能,在目标中设定了“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根据身体的状态而进行主动的调整放松”,这是健康行为的一种表现,即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到疲劳的程度,及时调整练习的距离、次数、规格,甚至停止练习,以控制运动强度,避免机体过度疲劳的情况发生。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在运动中的身体健康,而目标的设立,必然会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
三、教案结构完整,各部分功能针对性强
本课的课时教案采用传统的“四段式”教学结构,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各部分都针对性地设计了学练内容,且前后衔接,安排具有逻辑性、功能性,符合学生身心变化的规律及体育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如,准备部分为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结束部分的放松运动不但有助于肌体消除疲劳,优美的音乐也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身心一体的美好感受中结束本课,为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学练内容有关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本课从开始部分的导入环节,到准备部分的热身运动与球性练习;从基本部分的复习内容,到主教材的各种练习与比赛,都紧紧围绕“接、传、运、控技术组合”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设计与展开,且随着练习复杂程度的提升,比赛对抗程度的提高,整体技术运用难度也在不断上升,体现了学练内容的难度设计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五、分层教学重体验,让学生感受挑战与乐趣
在比赛环节,教师按照同质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这也是一种分层教学的设计思路,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在比赛中的实际体验。比赛作为技术运用最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所学技能实际运用的效果。水平接近的对手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比赛的激烈竞争和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建立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
六、思考与建议
1.教案要素尽可能完整和清晰,便于精准实施
教案中不仅有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练习时间、次数等核心要素,还要有学生人数、教学重难点、运动负荷预设等基本要素。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自然引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采用何种学生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需要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建议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此予以思考和体现。
图示不全或与教学实际情况不符,如,在准备部分的慢跑和动态拉伸环节中,图示只显示学生练习时的队形状态,对教师的位置没有明确标注。如果热身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经常做的常规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位置要求可能不会太高。但热身动作若是新授内容,学生还是在行进的动态之中,且整体队形是4名学生1组的宽幅排面,此时教师的位置则决定了学生能否清晰、及时、完整地观察到教师的示范,能否听清教师的要求。若受限于教案版面因素,可用学生练习队形中带有共性的局部图示加以呈现。教案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球性练习中前后左右保持4m间距,但实际图示呈现看上去是密集队形,与实际情况对应不上。
授课教师在开始部分设计了“情境导入”环节,是必要和巧妙的,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但这一环节的内容在教案的步骤与方法中未能清晰呈现,这一“情境”是由教师和学生做出的示范,还是利用挂图说明,或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演示,都没有说明。
此外,本课教案中缺少教学内容的练习时间。作为基本要素,练习时间关系到各练习环节是否达到授课者的设计意图,关系到课的运动负荷预设的达成,也为施教者精准实施教学提供依据。
2.教案各要素的表述要有一定的逻辑和规范
本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组织与要求”3个部分,在教案内容的位置上应该是相互对应的。在三者的逻辑关系上,应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不断具体和递进的关系。“步骤与方法”与“组织与要求”是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程度的具体说明,“组织与要求”是实现“步骤与方法”的外显形式和实施规格与质量的具体要求,如,练习队形图示、跑动距离、动作规格、活动规则要求等。因此,教案中对于学练内容的相关表述和要求要各安其位。如,基本部分主教材学、练、赛的具体要求,个人认为应归于步骤与方法,或是组织与形式。在练习中对于遇到多余标志盘的处理,属于细节要求,或注意事项,而不应作为“步骤与方法”中的环节。
(点评人系江苏省南京市体育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