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022-11-05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消费

李 攀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进入21 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孕育兴起,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人类的部分工作已经被机器人取代,甚至出现了很多的“无人工厂”,大机器和大量人员所从事的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部分人产生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的错觉,认为它并不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势。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真理既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它并不是教条,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内涵,从而继续发挥自己的理论指导作用,让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实践,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劳动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劳动提供了多重视角。”马克思将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进而阐释了劳动的二重性,并在分析了劳动与资本的从属关系后深刻揭示了劳资关系的对抗性,这对于当时无产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商品二因素理论

“马克思不同于一般的古典经济学家,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是从‘商品’这一概念开始的。”马克思认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一个商品首先必须要具有使用价值,这就是指商品自身的属性要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一个物品只要是有用的就一定会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但是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并不代表它也有价值,比如氧气、阳光、水等,由于它们的产生过程中并没有人类劳动的耗费和凝结,因此它们不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因此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并不是依据两种商品之间的价值,而是依据凝结在商品内部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克服了古典经济学家常常把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属性相混的缺陷,深入研究了商品二因素,科学区分两者的概念和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的对立性在于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时,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具有同一性,无形的价值蕴含于有形的使用价值中,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中凝结形成的是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与复杂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性体现在它们是不同的劳动,一个生产出使用价值,一个生产出价值;一个体现自然属性,一个体现社会属性。同一性体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或两次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正确认识劳动的二重性对于认识商品的二因素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

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人类逐渐从石器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同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经济高度融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它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阶级的对立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阶级对立仍然存在,只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着。

(一)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技术革命也必然会产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前,人们的工作主要以手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过去的社会生产劳动中,体力型和经验型的劳动者占绝大多数,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进行脑力劳动的劳动者的比重增加,渐渐成了社会劳动的主力。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升级,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这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生产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业的繁荣使人们的生产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连接。“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如今大部分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开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改革,构建新形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互联网使整个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在网络上能够看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今很多人都能在网上办公、进行购物,网购甚至成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兴起,“‘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进而为改革、发展以及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三)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

人们消费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各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人们的消费心理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氛围、人口结构以及消费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也使人们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与过去的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以及过分追求物质消费不同,如今大部分人都逐渐转向了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主张适度消费、绿色消费。随着网购的兴起,人们消费的选择也更多了。可以看出,人们消费心理的改变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起着重要作用。

(四)阶级对立展现出新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将继续由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首先,原始社会是一个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形态,但逐渐发展为奴隶社会后就具有了阶级性。而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后,就出现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掠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后,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他们加剧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资产阶级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的目的不同,无产阶级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最终目的在于消灭阶级。

在数字经济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题,但是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试图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今仍然存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只是剥削采取了新的更隐蔽的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工智能代替了人类的部分工作,有人认为这种劳动不存在压迫,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离开它的操纵者和管理者,只有人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真理部分或者全部不符合实际都是有可能的。马克思生活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响,他明确地阐释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根本源泉。但受时空条件的束缚,“简单的体力劳动是马克思时代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考察对象,商品主要表现为物质商品,生产形式则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后,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发扬、完善,并在不断更新中指导实践,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数字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生产力,这对当时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走向都起着主导作用。“数字网络中生产力的三要素就是指网络无产阶级,以及网络中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生产关系即网络无产阶级与网络平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一起形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基础。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互联网迅速进入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同时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这也给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并且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但这并没有改变在当下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现状。在数字经济时代仍然存在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仍然被数字资本所控制,并且借此加大了对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力度。虽然在数字网络时代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数字资本主义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把握和解释的概念与逻辑框架之内。

(二)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形式的变化

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劳动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物质劳动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繁荣,非物质劳动逐渐代替了物质劳动的地位。人类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以脑力劳动等为主的非物质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远远高于物质劳动创作的价值。有人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很多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代替了部分人类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逐渐减小了,认为“无人工厂”不存在剥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数字劳动是由劳动者行为思想所产生的数据产品被数字资本无偿地剥削占有的非物质劳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部分人都开始从事价值更高的脑力劳动,他们创造的价值更高,这也意味着他们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更多了,而且即使是“无人工厂”也不能离开人工的操纵者以及维护者。因此,即使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劳动形式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仍然是存在的,他们之间的对立也并没有消失。

(三)数字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来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无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蕴含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不公与阶级压迫,实现了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融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价值的创造来源于人的抽象劳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已不同于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这种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数字劳动能够创造出比以前更高的价值,这也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者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实现数字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解放和发展数字劳动者的想象力与创造性,重视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突出强调了脑力劳动者等知识分子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要坚持的各种新观点、新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充满了活力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它仍然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各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入发展。但是不论如今的时代与以前相比有多大的不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不会过时,它的很多理论体系到现在仍然是适用的,并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代相结合来发展自己。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仍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推动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劳动消费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热爱劳动
消费舆情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