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策略探析
2022-11-05万丽
万 丽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 51040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造成巨大冲击,我国外贸发展严重受阻,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外部挑战,为了冲破困境,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鼓励外贸企业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法战胜困难。双循环新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双循环新格局不仅会对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州外贸发展应扩大内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从内到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有效推动广州市外贸发展的重要渠道。广州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转型步伐。
一、双循环背景下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现状
(一)搭建转型升级平台,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搭建的企业转型升级平台下,广州外贸企业正稳中求进,谋求转型升级。2021 年,广州市有八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且其涵盖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新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有效结合生产和贸易的外贸产业聚集区域,有效助力了广州外贸企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使外贸企业走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
(二)服务贸易创新,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服务贸易正成为广州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为了助力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广州市政府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并积极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截至2021 年,已经有93 项关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任务落地,其中有3 个案例入选国家示范案例。这些有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举措,有效推动了广州外贸企业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最前列。
(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支撑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广州作为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海、陆、空”三个综合保税区的一线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且配套齐全。为了能更好地助力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广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出台了首个RCEP 跨境电商专项政策,在该项政策中提出25 条举措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并率先打造全国首个跨界电商公共分拨中心。通过这一系列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措施,为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税收优惠,激励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税收优惠无疑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2021 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广州市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建立全链条、智慧型进出口税收服务监管体系”行动方案,为出口企业提供出口退税“双提速”、优化“智能申报”体验,并通过实地辅导、电话、微信等方式给予外贸企业全方位的税收优惠政策辅导,在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为外贸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前端咨询保障和涉税风险分析保障,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广州市税务部门通过送政策、送辅导、送服务,从各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升级,助力广州外贸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双循环”背景下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双循环政策就是鼓励外贸企业通过“转内销”的方法战胜困难。在此背景下,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缺少销售渠道,难以开拓国内市场
一方面,国内外市场- 渠道商各不相同。传统外贸企业只专注国外市场,国内客户较少,在国内没有长期合作商,缺少国内销售渠道。如果要转内销,就要重新组建团队,去全国各地拓展内销渠道。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无法及时转型国内电商。传统外贸企业多年来有固定的国外客户渠道,跨境电商业务更多的是B2B 业务。而国内电商运营则需要完全不一样的营销团队和营销方式,且面临高额佣金挤压,这使得本就缺乏价格优势的外贸企业更加捉襟见肘。此外,长期以来,外贸企业采取依据订单要求加工生产的模式,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客户认可度低,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开拓国内市场难度较大。若企业要转向自行研发设计产品,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产品存在差异,难以适应国内市场
首先,国内外产品标准不一致,导致部分内销产品存在国内外市场质量标准认证不一致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外贸企业在国内销售产品必须取得国内认证。国内认证除了认证费用不菲之外,认证周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其次,产品差异也是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困扰。外贸企业现有产品都是根据国外市场的客户需求而设计生产的,甚至部分产品具有与生活习惯、宗教等相关的特点,这类产品大多难以直接转向国内市场,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企业转型国内市场后,需要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这对外贸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三)开发国内新渠道,资金压力较大
首先,外贸转内销不仅需要在国内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而且还要重新打造品牌,这两项都需要资金,且投入成本大、风险高。其次,外贸交易使用信用证结算,虽偶尔也会出现坏账,但无需企业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催讨债务,银行信用能保障买卖双方之间的正常结算。产品转内销后,国内市场,赊销压款较为普遍,收款风险较大,资金易出现缺口,货款拖欠情况频发,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最后,由于缺乏国内销售经验和能力,一部分外贸企业还需要资金将产品外包给经销商才能接触到国内的终端市场。
三、“双循环”背景下广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策略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充分发挥帮扶引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举措以支持、帮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1.扩大内需,帮助企业转内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无论从满足人民群众利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角度来看,不断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首先,政府可以发挥其投资带动作用,既可以加大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通过投资来拉动消费升级。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支持调整产业结构,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内需扩大的空间。同时,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还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支持部分外贸产能转向国内市场,帮助企业实现出口转内销,通过提供现金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内需,从而扩大消费者需求,以此来消化外贸企业部分过剩产能。
2.借助电商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最大痛点之一就是缺乏国内市场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具有受众面广、门槛低、销售回款速度快、大数据指导效果明显等特征,因此电商平台成为破解企业“转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搭建国内市场销售渠道,鼓励电商平台开设外贸企业内销专区,对产品进行重点推介,将优质外贸产品聚合在一起,做成专栏、专题进行展示,帮助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模式,探索内销之路。同时,政府还要关注外贸企业进驻电商平台的费用问题、流量问题,推动电商平台对进驻外贸企业“降费”“减负”工作,为外贸企业入驻电商平台进行“出口转内销”提供便利。
3.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保障企业转型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障外贸企业转型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成功转型。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外贸企业转内销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外贸转型企业进行核心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渠道建设等。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增加流动性资金周转信贷额度。借鉴企业在外销业务中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鼓励企业进行票据再贴现,用好央行贷款延期支付等货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出口产品转内销提供支持,开展面向转内销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此外,降低企业融资准入门槛,简化转内销企业融资手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多元化外贸保险产品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
4.支持外贸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
政府可以从政策引导和扶持方向上对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正确的导向,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自主品牌发展规划,加大对优秀外贸转型企业在国家级和省级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等领域的培育和推荐;引导实力较强的外贸转型企业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整合企业品牌和渠道资源;打造服务于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公共服务平台。从政策层面重点选择和优先支持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和协调机制,对企业实行低息贷款、拨付品牌建设资金等优惠政策。在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方面,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支持涉及内销产品的知识产权授权等。
(二)企业层面
1.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出口转内销”
我国拥有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其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了巨大的内需潜力。双循环背景下,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以及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销售增长的重要来源。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外贸企业应该抓住契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出口转内销”,消化剩余产能。虽然外贸产品在国内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但是外贸企业不能就此放弃,应想方设法积极应对: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偏好,从而确定其产品适合的消费群体,然后适当做好市场细分;同时,也可以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改良产品,使其产品适合国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便推动“出口转内销”。
2.加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数量和质量。外贸企业只有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才能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外贸企业靠贴牌生产或者代加工来赚取加工费,创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意识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限,自主出口品牌数量不多,占比不大,即使建立起自有品牌,却因品牌营销能力不足、品牌保护意识欠缺、产品质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自主品牌境外认可度不高,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外贸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或产品,就会受制于人,要想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应加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依靠技术创新开发出不可替代或者很难替代的产品作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增强外贸企业产品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外贸企业回归国内市场后,大部分外贸企业由于尚未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难以在国内市场销售。外贸企业应立足自身原有的产业优势,改变传统的代工厂生产模式,加大力度引进国外高端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高技术性的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国内品牌,增加市场占有率。
3.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丰富企业销售渠道
外贸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丰富企业销售渠道。一方面,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网购大数据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生产、销售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大内销比例,降低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还可以借助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社群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质量优良的出口商品迅速打开国内市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共同发力,推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纳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发展思路,一直以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主。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面临调整。2020 年以来,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市场需求显著萎缩。我国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出口规模的缩减会导致一定程度供给过剩,外贸企业的经营或许将要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外贸企业将承受转型升级压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外贸企业一定要坚定信心,在政府的帮扶引导下,着力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采取各种策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