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的新生: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发展研究
2022-11-05殷小翠张振涛
殷小翠 张振涛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综合创新。动力机制是系统动力按照特殊约束关系所进行的演化运动,即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佛山拥有悠久的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是南派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至今,佛山基本完成了从手工业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转型。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发展的典型个案,对其动力机制的研究无疑对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沿革
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佛山一直属于商品经济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市镇,自宋代之后一直属于南海县管辖下的堡、乡建制。政策虽然设有官吏治理,但并未驻军。地方的治安主要依靠地方乡绅。没有驻兵的保护,地方只能自己办团练维持治安,武术自然成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岭南地区自古就有习武传统。秦代屠睢帅兵攻越,被越人大败,损兵十万余人。明代黄萧养起义,佛山仅凭乡绅组织的本地居民,在没有要塞可守、军队支援的情况下竟杀敌数千人,坚守了半月之久,佛山居民的善战可见一斑。《世济忠义记》道:“无甲兵之援、险塞之限,徒以忠义之所激发,能使阡陌耒耜之辈,奋而成为精兵”。至明代更有完整的拳械套路。明清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已经非常发达,拥有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加之佛山本地的尚武传统,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土壤。特别是在清末,各派反清力量均选择封建统治较为薄弱,手工业工人众多,拥有尚武传统的佛山作为发展基地。佛山在清代也成为南派武术的发展中心。到清末,蔡李佛拳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佛山最大的武术流派。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由于佛山位于广东沿海,深处战争前沿,武术在政府与社会的双向推动下在佛山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一时间武术成为了政府的“座上宾”,民间习武受到了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人们习武热情高涨,武馆林立,武术名家辈出,如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名家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2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
2.1 文化形态多样,整体规模不大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社会武术、学校武术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其中,社会武术的分化趋势更为明显。社会武术中传统与现代并存,传承与创新兼顾。武馆虽然是佛山近代社会武术的主要组织形式,但是在佛山现代社会中仍然生机勃勃。截至2015年5月,佛山在武术协会登记在册的武馆共有297家,未注册的132家,总数达400余家。除了武馆以外,像武术节庆、民俗中的武术以及武术用品制造业在佛山现代社会中也拥有一席之地。除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还有一些以传统武术文化为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武术文化形态在佛山的发展态势也非常良好。《黄飞鸿》《叶问》《咏春》等一系列以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为主题的武侠电影,在促进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传统武术节庆活动、传统武术旅游作为新兴的武术文化形态也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2.2 内容传承有序,创新有所不足
传统社会中,特别是明清时期,在佛山传播的传统武术主要包括洪、刘、蔡、李、莫等拳种。近代社会,随着文化的交流,佛山传播的拳种则以咏春拳、白眉拳、蔡李佛拳、洪拳、龙形拳为主。现代社会,除了佛山本地的传统拳种之外,像太极拳、六合八法拳等外来拳种在佛山也有所发展。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脉络清晰、内容较为完整。传承内容的完整性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性,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虽然传承脉络清晰,但是由于分支众多,却使得派系之争明显。例如,咏春拳、蔡李佛拳均开设有不同的分馆,孰为正宗,至今仍未有定论。标准化是文化现代性重要的标志。现在社会中,传统文化想要扩大自身的传播,标准化改革势在必行,这在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空手道的现代发展中可见一斑。
2.3 发展力量多元,缺乏整体规划
现在社会中,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力量多元。既有民办武馆、武术用品制造业、武术影视、醒狮表演团体,也有政府力量支持的学校武术、佛山功夫角,还有政府与社会系统推进的武术节庆活动、武术赛事、传统武术进校园、武术旅游。但是,从总体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力量缺乏系统整合,还未形成合力,佛山亟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虽然,佛山市政府在2016年出台了《2016-2018年佛山武术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但是该计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传统武术文化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政府理应给予政策扶持。佛山作为现代化都市,城市排名已经跃居全国前十名,但是政府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投入却与自身经济发展不太相符。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主要以社会力量为主,相对而言政府对传统武术在资金投入、组织用地、注册、运营、赛事组织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3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动力机制
人文地理学人地系统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人地关系系统之中。它受到地理位置、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政治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文化自身内部结构体系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组织机制不同,因此,文化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
3.1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
3.1.1 精神文化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是广府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开放性与变革性、包容性、重商性的精神特质。佛山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变革性。明末清初时期,民族矛盾激烈,佛山成为秘密组织传播武术的重要区域。现代社会中,佛山传统武术人士则将这种开放的、变革的精神运用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实践中,在传统武馆、武术旅游、武术教育乃至民俗中武术的现代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佛山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是粤剧、南派武术的发源地。特别是对于非常注重派系的武术而言,不同流派的武术却在佛山得以共融,佛山文化的包容性可见一斑。现在社会中,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也呈现出包容性的特征,体现在传统与现代并存,本地域传统拳种与其它地域拳种相融。
3.1.2 现代化的组织方式是佛山传统武术现代发展的重要保障
处于现代化都市中的佛山传统武术很好地借鉴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注重组织方式的标准化建设。在佛山,虽然名为武馆,而且规模并不是那么宏大。但是这些武馆的企业化建设还是较为完整的,一般都拥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标准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重要保障。
3.1.3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种类多样、传承脉络清晰、内容较为完整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种类多样、传承脉络清晰、内容较为完整。自明末清初的洪拳,至近代的勃兴的蔡李佛拳、咏春拳等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脉络较为清晰。虽然经历了国内战争以及建国初期的文化大革命短暂的中断,但是由于时隔时间不远,基本保持了清晰的传承脉络。传统武术文化强调口传心授,因此清晰的传承脉络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内容的完整性。除了传承脉络清晰之外,佛山传统武术书籍保存的也较为完整,这也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内容的完整性。有民国年间黎叶虎手书的《詠春桩法》、民国年间手抄的《黄飞鸿工字伏虎拳》《林世荣虎鹤双形拳》拳谱。现代佛山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均有明确的师承,而且习练的传统武术文化基本保持着拳种原有的风格。传承脉络清晰,传承内容完整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性,特别是有利于增强海内外不同门派的认同性。当然,传统文化内容的标准化也是传承文化现代化重要的一部分,克服门派之争,统一传统武术自身的拳理、技术体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需求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创新是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2 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
3.2.1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
佛山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以平原为主,四面环水,西江、北江干流及支流贯穿全境,水道纵横,河涌交错,四通八达,加之佛山气候宜人,使得佛山农业较为发达,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鱼米之乡。佛山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佛山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使佛山跻身于中国四大名镇和“四大聚”行列,成为工商业重镇。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人们习武提供了基础条件,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佛山聚集了众多的手工业工人,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参与群体。佛山市紧邻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南邻港澳。自古就处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现在,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佛山现代化交通设施完备,公路四通八达,与广州开通了地铁,使得佛山与广州的连接更加紧密。
3.2.2 充足的人口、劳动力与先进科技条件
商品性生产的形成和进步,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佛山冶炼、石湾陶瓷发展迅速,缫丝、丝织、棉织、麻织等手工业相继勃兴。文化往往依靠战争、人口迁徙都手段得以传播。佛山传统武术文化也是一样,其产生与发展均离不开战争与人口迁徙因素。近代社会中,交通与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传统武术文化开始借助报纸、书籍进行传播,这一时期佛山传统武术仍然以本地域传播为主。现代社会中,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自媒体、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得以发展。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正是借助于武侠小说、影视剧得以名扬海内外。
3.2.3 市场经济激发了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活力
由于经济基础良好,加之身处改革开放前言,佛山当前已经步入工业化城市。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佛山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而且从经济结构来看,佛山的经济的驱动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在佛山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占95%,民营经济对佛山GDP贡献率为63%。民营经济占GDP的比值远远超过广东省的平均数字。佛山作为现代化城市,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民营经济发达。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佛山社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离不开佛山的大环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社会力量为主,民营武馆是市场的主体,武馆经营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较为深刻,注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佛山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是经济的主体。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发展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驱动,政府更多的是将传统武术组织视为普通的社会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并没有像其他地域那样给予传统武术文化过多的政策扶持。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言,较少的政府干预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自由配置,促进传统武术组织的优胜劣汰,激发其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武术文化作为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生存较之其它行业更为艰难。
3.2.4 现代化政治制度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佛山身处改革开放的前言,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走在佛山,给我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普通的政府大楼与宏伟的企业大厦,宏伟的宗祠。这也许是佛山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改革最为明显的成果。民主、分权、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走向。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佛山非常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职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层面,将微观管理层面放之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体而言,传统武术文化在佛山的发展主要有社会力量驱动,较之登封少林武术、温县太极拳、武当武术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政府对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支持力度有限。现代社会,佛山已经步入现代化城市行列,经济、社会的运营日趋标准化、法制化,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日趋形成,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政府对武术发展的思考更加理性,很难像其它地域那样介入过多的力量,通过行政干预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3.2.5 广府文化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现代发展的文化土壤
佛山地域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宗祠、民俗节庆处处可见,孕育在丰厚的广府文化基础上的佛山武术文化形态多样。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其社会经济发展植根于广府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佛山武术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府文化的影响。周毅刚认为广府文化的特征包括海洋性、商业性、革命性、世俗性、兼容性等。古越之地在古代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官方对其的控制力较弱,因此使得广府文化具有很强的世俗化的特征,颇具南国风情。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佛山工商业进入鼎盛时期,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佛山当时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大都会。因而,在岭南广州、佛山同为两大中心城市,广州市封建政权的代表,佛山则更具有民间文化的创造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世俗性的市井文化无疑是佛山最重要的文化景象。佛山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是粤剧、南派武术的发源地。特别是对于非常注重派系的武术而言,不同流派的武术却在佛山得以共融,佛山文化的包容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