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提高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究
2022-11-05濮丽泰山景区虎山管理区
濮丽(泰山景区虎山管理区)
一、中国古建筑文物特点
所谓古建筑,就是沉浸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建筑物群。在国家倡导历史遗迹保留的背景下,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民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每一座古建筑的诞生都具有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也存有差异。从结构方面来看,中国古建筑文物的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多数古建筑上层屋顶的建造选择将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在不同地区风俗文化等的影响下,屋顶所呈现的造型也是各有特点。其次,中间层屋体的建造也应用到了木材,并通过砖瓦进行辅助建造。最后,基座是古建筑重要的承重载体,是房屋保护及地基加固的基础,通常由砖砌而成。
二、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原则
(一)还原性及价值保存原则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本身就是干预工程的一种,若在修缮过程中采取过多的干预措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古建筑文物的原有价值产生破坏。从古建筑发展实质来说,其是一种重要的文物,具有不可小觑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因此,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传统房屋的修理并不同,古建筑文物的修缮要始终注意古建筑文物艺术价值的保护,即始终坚持原真性,最大程度上将古建筑的原有面貌保留下来。
(二)安全性原则
古建筑文物历史悠长,不论是以何种建筑材料为主的古建筑,其墙体风化及门窗走扇程度都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古建筑文物修缮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人员及古建筑文物的安全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修缮工作。其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古建筑历史悠久,虽然多数古建筑的整体结构是良好的,但是修缮过程中的震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古建筑倒塌的风险。而所谓古建筑文物的安全性是指确定古建筑主体处于安全状态,并对修缮过程中主体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待确定主体结构不会因为修缮过程受到影响后再开展工作。
(三)保留性原则
结构与材料是古建筑文物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原材料。除此以外,古建筑物的原材料也是历史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入手点,若为了保留古建筑文物的原有形态或结构,对原材料进行调整,那么古建筑修缮将会演变成为仿品制作。因此,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原材料进行修缮,最大程度上保留古建筑原有的历史价值。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等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但在古建筑文物修缮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具有优势,原有技术工艺的保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味地使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很容易加重古建筑的破坏程度。
(四)灵活性原则
为了更好地完成古建筑修缮工作,《威尼斯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对古建筑修缮应该坚持的原则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框架。但国内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的开展并不仅仅是整体结构的保留,更多地强调其文化价值的体现,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简单地套用《宪章》难以将文化的历史作用发挥出来。例如,部分古建筑除观赏价值以外,还具备居住功能。此时,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要关注到文物价值的体现,还要尝试对居住者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基于此,古建筑文物修缮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宪章》的不同内容进行保护。
三、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需重视问题分析
(一)保护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我国在古建筑文物方面的保护观念较为模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地区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重视程度不够,相较于古建筑的保护,他们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古建筑文化内涵的认知及认同度上有待提升。其次,古建筑文物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展现,能够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反映出来,是重要的历史参考物。如果不能对其文化特殊性及建筑风格有所了解,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的开展将失去意义。
(二)古建筑文明损坏程度愈发严重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越来越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国内很多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及城市改造并没有结合其实际情况,也没有对该城市的历史特色等进行分析,仅仅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要衡量目标开展工作,导致部分古建筑文物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甚至造成古建筑文物的严重破坏等。其次,古建筑文物的存在通常是与周边的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若周边建筑或规划发生变化,古建筑原本所具有的和谐美将被打破,同样不利于古建筑完整性的提升。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城市在发现古建筑文物出现破损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了补救,但通常其作用较小,无法弥补周边环境变化对古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导致古建筑物修缮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古建筑文物修护工作的科学性较为缺乏
古建筑修缮缺乏科学性是现阶段古建筑修缮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古建筑遭受的来自自然环境等的侵袭与破坏程度不断增加。且在旅游产业发展如此迅速的现在,古建筑文物受到损坏的概率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还暴露了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古建筑文物修缮表面化现象凸显,至于建筑内部结构是否受到影响,建筑材料是否应该更换等问题思考较少。因此,国内还需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修缮方式的研究,从而促进文物保护有效性的提升,将古建筑文物的利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四)修复技术有待提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形式多样,这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及利用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正因为科学技术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盲目追求修复技术的先进性,导致科学技术使用不当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的开展造成影响。其次,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前提下,部分地区能够给予古建筑修缮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在此条件下,为了节省开支,很多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仅局限于表面,导致后续发展过程中,古建筑文物的恶化速度不断增加。除此以外,科学技术的过度使用虽然完成了古建筑文物的修复,但使得古建筑文物的原始形状等发生改变,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随之消失。
四、古建筑文物修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任何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开展之前都需要足够细致的对现场情况进行勘察,特别关注古建筑的风格类型、破损情况。首先,就古建筑文物的风格类型的判断而言,可以通过建筑屋面、梁架等进行推测,脊瓦件的形式与材质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建筑的年代风格。在对古建筑文物的损坏情况进行鉴定之前,需要首先对古建筑现状构造、工艺做法进行仔细观察,尽可能清楚地认识到古建筑文物的健康状态,从而对其病态指征及病态原因进行分析。通常,古建筑文物损坏状态的检查需要从整体向局部逐渐过渡,即需要首先检查建筑整体是否存在下沉等状态,墙体、屋面等是否有明显损伤,之后再对构件的残损程度等进行检查。
五、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究
(一)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
1.木构件修复
结合古建筑不同的损坏程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进行处理。木构件修复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腐朽构件的挖补与填充为主。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首先对施工位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若木质构件仅轻微腐烂或表面有腐烂病,可通过局部治疗加以改善,同时配以包镶技术提升古建筑修缮的可靠性。处理完毕以后,在木构件表面上一层漆面,最大程度上保留古建筑原有色泽。若木构件的主要问题为劈裂问题,同样需要找到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隐蔽位置的劈裂,可直接采用紧箍处理法,既能够促进承载力的提升,又不会对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此后,通过螺栓或特质大锚钉对接头处进行固定,裂缝问题就会修复。若木构件断裂面较大,可通过U 形铁兜绊配以长脚螺栓或木条进行嵌补。
2.屋面修复
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屋面很容易被破坏。要想有效修复屋面,需要将屋面表面的积土、树叶等清理干净,使屋面处于相对干净且较为干燥的状态。为避免屋面存在积水隐患,需首先完成低洼位置的填充,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其他漏洞隐患进行治理。
3.风化、酥碱墙体剔补
前文提到,古建筑文物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墙体受损等情况下,古建筑内部结构容易受到破坏。此时修缮工作的开展应以墙体剔补为主要核心。其次,由于碎石块等的承载力较低,在进行墙体剔补工作之前,需首先将隐患位置清理干净,从根源上强化墙体的稳定性。若要对墙体进行灰缝处理,需要加强砂浆性能的控制,重视灌浆施工前清洗的开展和维护管理。之后,必须检查施工质量,加强水泥浆灌浆加固处理。
4.屋脊整体吊升
若古建筑物屋顶破坏严重,需要通过吊升技术进行补救。首先,需要相关人员完成加固支撑方案的设计,确保屋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其次,以吊升系统为支撑完成空中固定工作。
5.古建筑墙体矫正
在古建筑出现墙体变形的情况下,需要首先对其损害情况进行判断,之后通过垂直支撑管控增强古建筑墙体矫正。
(二)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1.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
在进行古建筑修缮之前,需要对该建筑的结构载荷及其存在的潜在风险等进行分析。例如,某古建筑主要为2 层砖木结构,常年遭受白蚁的侵袭。因此,在正式开展修缮工作之前,上述情况需要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鉴定,并提供书面报告作为制定修复方案的参考,即最终修复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鉴定报告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后期建筑加工施工等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以鉴定报告为支撑进行参考。
2.主体结构受力体系
结合上述鉴定报告的专业数据及实地考察获取的关键信息,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制定多种不同的应对方案。还是以前文提到的白蚁侵袭的古建筑为例,在确定原有结构受力体系不变的条件下,可通过加固修缮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此之前,需要请专业安全评估机构对古建筑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以书面报告为主要依据确定修缮方案的相关参数,完成施工流程图的绘制。若后期古建筑修缮与维护涉及局部拆除等,也需要依据鉴定报告制定方案。
其次,也可以通过新的受力结构体系的增加,使新旧两个不同的受力体系共同承担建筑物的整体重量。除此以外,不考虑原油受力结构体系,直接新建,通过新的受力体系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也是十分可取的。
3.保护拆除技术
一些古建筑的修缮可能涉及平面重新设计和布局调整。此时,只有拆除原有的局部结构,才能顺利完成上述步骤。若此时采用传统古建筑修缮中常用的风镐电锤等方法,很容易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不可逆伤害。因此,有必要通过现代化轻量级施工设备与工艺的应用对建筑物进行保护。
4.现代设备功能安装与历史风貌有机结合的技术
古建筑保护再生是保留城市历史文明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彰显城市艺术气息的关键。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说,古建筑的保留也是十分重要的。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常使用的发展工具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气息等存在偏差,如古建筑物中存在的无线路由器、火灾报警系统等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建筑原本具有的古香气质。因此,如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古建筑与现代设备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古建筑修缮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隐蔽安装的方式将空调机组移出,遮挡住建筑内部可用的栏杆等建筑结构,也可以在空调机组上放置与古建筑室内风格相近的防护装置。这样一来,既不会对空调外机的性能发挥产生影响,又能够减少现代化设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冲击。
5.建筑艺术保护修复技术
结合古建筑的不同类型,建筑外立面、主体结构的受力体系等应该有相应的调整。通常来说,上述内容的古建筑修缮主要以防护措施的强化及外立面清洗工作的开展为主,从而将建筑艺术的本真面目还原。
6.建筑清洗技术
在古建筑的清洗过程中,需要考虑古建筑的表面材质和氧化程度,不同材质的古建筑应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案。
例如,化学清洗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表面的黏性物质。通常以15%的浓碳化氨溶液为主要原料。初步清洗完成后,应使用清水进行二次清洗。其次,高压水清洗方法也是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高压水枪去除建筑物表面的污渍。最后,喷砂清理法重点处理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建议用喷砂装置在低压下加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现阶段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此过程中,除关注古建筑结构的修复以外,还需要保留古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气息。就是用技术而言,结合不同的发展问题可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古建筑修缮的专业性较强,现阶段我国对于古建筑修缮相关课题的探讨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