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11-04丁无恙
丁无恙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独特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完成音乐学习,增加音乐知识储备,提升音樂核心素养。文章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入手,分析当前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奥尔夫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运用要点,并对奥尔夫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奥尔夫教学法;音乐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097-04
奥尔夫教学法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程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保证音乐教学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创造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其成为能够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启发和提高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一直把歌唱技巧传授和乐理知识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太重视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忽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高职音乐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将其引入到高职音乐教学中,以完善高职音乐教育理念,提升高职音乐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者。因此,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演唱技能之外,还应设法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能力,以此为其日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技能化,部分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这导致教学目标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学生难以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
1.教学目标不清晰
从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具备较强的音乐教育能力,能够满足幼儿园音乐教学需求,助力幼儿音乐素养提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能力,为未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打好基础。这就要求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要明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开展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并未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正确认识,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音乐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需求完全脱节,使学生难以胜任未来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
2.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在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部分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缺乏时代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不愿主动参与学习,进而难以充分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特点,这给其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采用的音乐理论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部分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这使得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呈现低效率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音乐理论教学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不但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会影响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后幼教工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采用特制的奥尔夫乐器和自编的教材,以节奏训练为基础,重视即兴演奏或伴奏,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奏乐。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寓教于乐,强调让学生在游戏环节接受良好的引导。教师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以确保音乐教学内容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持续满足,进而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第二,坚持多样化教学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游戏活动以外,还配有讲故事、诗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师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与音乐理论课程完美融合,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快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三,坚持参与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理论知识的魅力與学习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热情,从而使音乐和学生共同成为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第四,坚持创造性原则。教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学时,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在教学环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与想象能力等进行有效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将语言、歌唱、创作等教学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邀请学生亲身参与完成音乐理论知识探索。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早日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其未来能在幼教岗位上发光发热。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之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音乐训练和音乐教育,因此学生存在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学习兴趣不足、音乐表现力不强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教师可从学生这一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感性认知,从而使学生逐渐将固化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发散的思维模式。其次,教师根据奥尔夫音乐游戏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开设各种即兴式的游戏活动,将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造欲望,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魅力,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手脑协调发展。再次,教师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领悟式、探索式学习增加音乐技巧,储备音乐知识,进而逐渐形成创造性音乐思维。最后,教师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3.呈现音乐理论教学特征
无论是音乐理论教学,还是乐器教学,都属于艺术类教育范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应当将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实际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必须要将音乐理论课程的艺术性特征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为保证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奥尔夫教学法的特征,将多种学科内容组合起来,构建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借助声乐课程、钢琴课程、舞蹈课程等相关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充分展现音乐教学活动的艺术特征与综合特征,从而使各个学科都可以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中实现协同发展。
1.乐理与视唱教学环节
乐理与视唱都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也都是音乐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传统乐理与视唱教学中,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习惯采用单一的理论讲解与视唱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对音乐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可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将音乐要素、语言要素、舞蹈要素等融为一体,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人。教师根据奥尔夫教学法的各项原则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可以有效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潜能,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节奏训练效率,从而实现在完成音乐理论教学的同时,科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反应能力、音乐素养、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和节奏感等的目标。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环节完成知识内化和能力提高,以此为其在幼儿教师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以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程中“音乐记号”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特定的主题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有效增强学生对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2.节奏训练环节
节奏训练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关键训练环节,主要包括前期的声势训练教学和后期的节奏训练教学两部分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从声势训练教学入手,展开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在前期声势训练教学环节,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看做打击乐器,利用拍手、跺脚、碾指、抖腿等动作来发出各种声响。这是一种最直观、最高效的宣泄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既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不需要学生拥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其可以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对学生展开训练,因此更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索状态,进而自觉自愿地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因为有了前期声势训练做基础,在进行后期节奏训练教学时,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无须再为学生进行逐一讲解,可以带领全体学生领会各个节奏的训练特点,并在游戏环节通过各种游戏设定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已学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小组节奏训练、单人节奏训练、双人节奏训练,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理知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游戏环节发挥想象力,在基础性节奏当中展开二次创作,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
在设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课教学内容时,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要知道,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因此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既能满足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又与本地区幼儿教育特色相结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从本土文化入手,在游戏环节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具体而言,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以先从互联网及日常生活中捕捉优秀的民族文化教育素材,然后再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使教学内容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程中“曲式结构”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部分音乐理论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丢手绢”等民间游戏感受地方音乐的特征,提高听辨能力。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音乐学习魅力,并将这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思想应用于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当中。
4.开展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既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又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无论是音乐理论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教学活动,教师都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音乐理论教学多以考核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严重背离开展评价的初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借鉴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种需求,对学生的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多元化评价、综合考量,以确保评价更科学、更精准,更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奥尔夫教学法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特点,又与音乐理论课程教学高度契合,因此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将其合理引入课程教学当中,以提升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教师可通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呈现音乐理论教学特征等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储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成为优秀的音乐幼教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宁,梁永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11).
[2]姬会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報,2021(03).
[3]张敏.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现状分析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新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4]丁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数码钢琴集体课中的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6).
[5]刘思文,杨庆玲.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2).
[6]叶向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践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7).
[7]王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高职音乐教学的意义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
[8]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制约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Orff’s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usic Theory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ng Wuyang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Orff’s teaching method is an advanced and unique music 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can reasonably use Orff’s teaching method to carry out music teaching,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mplete music learning in a relaxed, happy and free atmosphere, increase music knowledge reserves and improve music core competenc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overview of Orff’s music teaching metho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usic theory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larifi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key points of Orff’s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usic theory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Orff’s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usic theory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usic theory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preschooleducation; Orffteachingmethod; musictheory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