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22-11-04曹江杰徐杨青李明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施灸面肌面神经

曹江杰,徐杨青,李明慧,杨 佛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产生局部神经水肿,从而导致面部神经功能受损、面部表情及瘫痪的疾病。临床以一侧表情肌瘫痪为主症,嘴角向健侧倾斜,额纹基本消失,鼻唇沟过浅,眼裂面积扩大,部分还伴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缺乏,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1]。属中医“口僻”范畴。多因起居不时,或情志不调,或饮食不节而致卫气虚损、正气不足,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而发。中医治疗有针刺、艾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等,副作用小、不易复发[2]。笔者临床跟随导师运用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1岁,平均(46.97±11.45)岁;起病时间3~4天,平均3天;左边发病15例,右边发病15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59岁,平均(45.93±12.59)岁;病程3~4.25天,平均3天;左边发病13例,右边发病17例。两组性别、病位、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2016》[3]制定。①发作迅速,多数可在三天内达到高峰;②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以一侧的脸部动作困难为主,闭目抬眉、示齿鼓腮等困难,同时嘴角向健侧偏斜,严重者也会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完全消失、泪液和口水排出困难、听觉障碍或者过敏等表现;③无其他继发性因素。

中医诊断标准:依照“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4]中“面瘫”病症拟定。①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②常伴突发单侧表情肌的麻痹、板滞、瘫痪;③患侧额纹、鼻唇沟淡或无,患侧无法皱眉蹙额、闭目及鼓起颊部;④局部伴有耳后痛、听觉的过敏症状,舌前2/3部有味觉的减退或者消失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且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的分类为Ⅲ~Ⅵ级;②发病不超过7天;③18岁≤年龄≤78岁;④病变部位是单侧。

排除标准:①由其他病变而导致的继发性面瘫;②同时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危重病人及精神病;③面肌痉挛;④患亨特综合征;⑤尚处于孕期以及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片0.4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片0.5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片25μg,每日3次,口服。

治疗组:①针刺选穴根据“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3]“面瘫”取穴,取水沟、四白(患侧)、阳白(患侧)、颧髎(患侧)、颊车(患侧)、地仓(患侧)、翳风(患侧)、牵正(患侧)、太阳(患侧)、合谷(健侧);配穴:足三里(双侧)、气海、关元、风池(双侧)、太冲(双侧)。用0.30mm×40mm的华佗牌无菌不锈钢材质毫针,常规消毒后对面部穴取斜刺法,向患侧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翳风、风池、合谷、太冲采用直刺法,刺至0.5~0.8寸,采用捻转泻法;气海、关元直刺进针0.5~0.8寸后,采用捻转补法,足三里针刺进针0.5~1寸时,采用提插补法。面部穴位手法宜轻,四肢穴位手法宜重。②督脉灸:将生姜研磨后制成生姜泥,再挤去剩余姜汁后微波炉中升温至40℃左右。分暴露腰背骶部,施术范围从大椎穴起、至腰俞穴止的后正中线上,脊柱皮肤常规消毒后撒适量姜粉于施术部位,腰背部铺一层薄纱布,将生姜泥铺于纱布上,宽约5cm、厚约1cm,取适量80:1纯艾绒,用仪器压制成长蛇形并置于生姜泥上,喷洒适量95%酒精于艾绒上助燃,点燃艾绒后做好保暖措施,若患者感温度难以忍受,可向纱布底下塞入厚0.2~0.5cm生姜薄片,每次施灸以施灸皮肤潮红最佳,每次施灸不超过2壮,待艾绒燃尽后撤去纱布及生姜泥,以干纸巾擦拭患者背部以保持干爽,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背部避风避寒。每次留针30min;施灸1次约30min;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每次休息1天,共4次。

3 观察指标

面神经功能测评:使用House-Brackmann的面神经功能分级规范予以测评,该规范将面部神经系统功能根据其面部肌肉能力、闭目动作以及额纹、鼻唇沟表现情况等,分为6个等级,得分越低代表等级越高,则病情越重:Ⅰ级为面部肌肉活动基本正常,计5分;Ⅱ级为面部肌肉功用轻微受限,面肌轻微无力,稍微用劲即可完全闭眼,双侧面部、口角静止及活动基本无异常,计4分;Ⅲ级为面部肌肉功用中度限制,面肌表现出可见无力,使劲后方能充分闭眼,双侧面部、口角静止时基本无异常,使用最大力量后略呈不对称状态,计3分;Ⅳ级为面肌显现明显不对称,面肌出现明显乏力,用劲时无法全部闭眼,额纹完全消失,双侧脸部、口角在静止时无明显异常,稍用劲后不对称,计2分;Ⅴ级为面肌功用重度受限制,除嘴角能够轻微运动外,其余面部肌肉几乎无法运动,也无法闭眼完全,额纹、鼻唇沟完全消失,计1分;Ⅵ级为面肌功能完全受阻,无法运动,计0分。

面部残疾指数量表:由躯体功能指数量表(FDIP)与社会功能指数量表(FDIS)2个子量表组成。其中FDIP量表共包括五个项目,按喝水、发音、流泪、漱口的受阻碍的严重程度,从难到易分为4个等级,计2~5分,总共25分,分值越高表示躯体功能越好。FDIS量表共包括4个项目,以安静、孤独、生气、睡眠、以及社交的持续时间,并根据频率由高到低分成6个级别,计1~6分,共30分,分值越多表示社会的生存水平越低。

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草案)》[5]。采用抬眉、蹙额、闭目、拱鼻、患侧面肌力量、鼻唇线、鼓气、吹口哨、露齿、降唇十种表现方式进行评分,每项10分,得分高表示躯体功能愈佳。把面神经的功能活动分成六级,Ⅰ级为患侧部运动基本正常,100分;Ⅱ级为患侧面部功能轻度受限,评分75~100分;Ⅲ级为患侧面部活动中度受限,评分50~75分;Ⅳ级为患侧面部活动中重度受限,评分25~50分;Ⅴ级为患侧面部活动严重受限,评分0~25分;Ⅵ级为患侧面部活动完全受限,评分0分。

用SPSS21.0应用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痊愈:分级标准达到Ⅰ级。显效:分级标准达到Ⅱ级。有效:分级标准由Ⅳ~Ⅵ级改善至Ⅲ级。无效:仍为Ⅳ级以上。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30±1.06 3.83±1.09治疗组 30 1.36±1.03 4.50±0.82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FDIP评分 FDI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2.57±1.30 18.70±1.47*13.60±1.33 9.63±1.03*治疗组 30 12.43±1.52 20.03±1.88*13.70±1.15 8.63±1.25*t 0.364 -3.059 -0.339 3.385 P 0.717 0.003 0.735 0.00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口喎”、“口僻”范畴。正气不足、血脉空虚[6],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犯阳明、少阳等经脉,引起颜面络脉、经筋等失养,面部筋肉因纵缓不收而致病[7]。治疗应兼顾扶正与祛邪,在温化侵袭经络的风寒湿邪同时也要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艾灸具有温通经脉、散寒化湿之效,不仅可以温化经络之中寒湿之邪;亦能温通血脉,令邪有出路;同时还能补益人体正气,鼓邪外出。《内经》中指出“正气内存,邪不能干”,艾灸能够激活人体阳气,进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另外,艾灸是一种无侵入式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其安全性好,患者的依从性高,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试验表明,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可以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督脉灸通过将生姜放置于督脉循行位置,然后在生姜上点燃艾绒进行施灸的一种特殊的艾灸方式,亦称长蛇灸、火龙灸。本病发生时,因身体阳气虚衰而又外感大量阴邪,为人体阴阳失调之象,而经脉理论则指出,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人身之阳气;任脉主人身之阴气,为“阴脉之海”[8];由任督二脉分统一身阴阳,经络之气衔接贯通,才能使人体阴阳相交[9];通过艾灸督脉,能振奋人体一身阳气,同时祛除阴邪,体现《内经》“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的思想。而且督脉与任脉、冲脉共同出于胞中,称为“一源三岐”,其循行于头顶、脊柱内和脊柱旁侧,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毗邻,督脉之别“别走太阳”,而且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交叠,两脉的经气相互连通,可以迅速调节全身的阳气。由于五脏六腑的气血均经由背俞穴和膀胱经进行联络,所以督脉对于脏腑技能以及气血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10],在调节脏腑功能,平衡经络气血有着重要作用。从整体观念上来说,通过艾灸督脉能够调动六经之阳气,以调节经络脏腑的机能,疏通周身气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且督脉灸较一般隔物灸法而言,施灸面积更大、火力更猛、温热刺激量更足[11],因此督脉灸在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效要强于一般艾灸方法。

针刺选阳白、地仓、颊车、颧髎为穴位的近治作用,也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合谷、太冲俗称“开四关”,为穴位的远治作用,能开散体内风寒湿之邪;而足三里穴则是足阳明经的合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血之经[12],对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有重要意义。诸穴同用则体现了整体观念,标本兼治的思想。以针刺配合督脉灸治疗,不仅能够祛除外在的风寒之邪,还能培本固元,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施灸面肌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中暑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