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和堂瞻公新考

2022-11-04李苏横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州府御窑辽东

李苏横(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清初景德镇窑的历史上,有一批款署“中和堂”的瓷器因其制作精良而备受关注。耿宝昌将之定为康熙早期的官窑制品①,陈润民也在《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一书中仍续这一观点②。另外,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汪庆正主持编著的《简明陶瓷词典》③也持相同观点。但对于这批“中和堂”瓷器的官窑属性,已有学者提出质疑④,此处不作赘述。本文仅围绕中和堂款瓷器上的“瞻公”身份,提出一点新的发现,供学界参考。

一、瞻公其人

目前所知署“中和堂”款的瓷器主要集中在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这三年中,具体即署为“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三种八字四行款,且所有瓷器皆画有内容为“瞻公”的阳文篆书方印。那么,为何“中和堂”款的瓷器集中在这三年?瞻公又是何人?“中和堂”又在何处?对于第一个问题,周丽丽在其文中已铺陈出时代背景。即因耿精忠叛乱,自康熙十三年始,景德镇的安定环境遭到破坏,瞻公或殁于此时。对于“瞻公”之身份,张东联系瓷器上“漱玉亭”的信息,提出“瞻公”即苏轼的推测,而这批“中和堂”瓷器的制作者则是“一个非常喜爱苏轼的人”⑤。因为苏轼曾作《开先漱玉亭》诗,在杭州任官时官署亦有名为“中和堂”的建筑。然而,推测并不能解开谜底,真相还有它更为生动的面貌。

翻阅《(康熙)浮梁县志》,可以发现卷首饶州府军捕同知范文英的序末有“瞻斗”一印。(图1)那么,此“瞻斗”是否与“中和堂”的“瞻公”有关?查《(同治)饶州府志》卷十二,《职官志一·名宦》即有“范文英,字瞻斗,奉天沈阳人,贡士,康熙十年任饶州府同知,十四年五月贼复陷城,力战死于阵,事闻,赠江西布政司参议(据府志职官志注增)”的记录。可知,范文英是康熙十年来饶州就任同知,康熙十四年因战事而死于任上。这在时间上与现存“中和堂”器物集中在康熙十年至十二年之间是较为吻合的,但尚未能解释“中和堂”款名的来由。

又《(康熙)金华府志》卷之三,《宦迹》“府治”条载:“康熙辛亥年通判范文英又于衙内建中和堂并厢屋,于头门外西南隅建大观亭。”这是范文英与“中和堂”并列的唯一线索,但此处只记其名而未录其字。故亦不能确定此金华通判与饶州府军捕同知是同一范文英。继查《(康熙)金华府志》卷之十一,《官师》国朝通判范文英条,有“辽东人,由兵部员外郎康熙九年任,升江西饶州府同知”。据此确信,康熙十年于金华府官署内建设中和堂的范文英即后来款署“中和堂”瓷器上之“瞻公”范瞻斗。所名中和堂在浙江金华府署内,由范文英在通判任上建造,同年升迁,可谓宦途顺遂。烧造有纪年的“中和堂”款瓷器,或许其初衷就蕴藏着对自身宦迹的纪念。

以官员身份参与瓷器烧造,这一信息与曹新吾《瞻公为康熙民窑“中和堂制”品牌创始人之确证—顺就“中和堂瞻公制”款识说“瞻公窑”》一文中所揭之信息相符。曹文中提到曾见过一批面款均为“漱玉亭”加“瞻公”押印,底款分署“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的瓷器标本,并得知“所有碟底都出自浮梁古县衙翻修工程,当时共有100多块”。⑥饶州府治在鄱阳县,浮梁县衙的这批“中和堂”瓷器或许是来自同知范文英给予下属的馈赠,而这批馈赠之物,则毁于“寅卯之变”⑦的炮火中。

康熙十四年五月,范文英死于战事⑧。瞻公其殁,八字四行中和堂干支款的瓷器也不复出现。因兵燹,饶州诸县受损严重,不少官志版刻皆毁于此时,故使“瞻公”的信息湮没在硝烟的尘埃之下矣。

二、官窑气息的来源

影响文博界对范文英所制“中和堂”器官窑身份判断的还是其自身的品质与同时期官窑的无差别现象。一件重要的器物是上海博物馆所藏“康熙壬子中和堂制”的酱釉盘⑨(图2、图3),这件器物釉色匀净,器型端庄,透露着一丝官窑祭器的气派。加诸县志、府志中对于康熙十年烧造祭器的记载⑩,不得不令人将之与此时的官窑加以联想。然而,如前所述,康熙十年至十二年款署“中和堂”的这批瓷器是范文英所烧,属于民窑,不是官窑。那么“中和堂”器物上所透露出的官窑气息,又从何而来?

经查,《(康熙)饶州府志》卷十一《陶政》页七十八、七十九有:“国朝烧造御器裁督抚通判以本府军捕同知督理(图4)。顺治己亥曾遣工部烧造栏杆龙罁等器,因久造无成,巡抚张(朝璘)具疏请停。奉有俞旨⑪,康熙辛亥部题烧造祭器,转行巡抚委府县监造。”据此可知,自顺治初御器的烧造就由饶州府的军捕同知督理,康熙十年的这批祭器也经巡抚委派由府县监造。

又据陈宁、徐波《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文献考察》中所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一览表》⑫(表1),顺治康熙两朝督陶官共十五人,其中有八人可确考为辽东人:董显忠为辽东中后所人(山东籍)、朗廷佐为辽东广宁卫汉军正蓝旗人、安世鼎为辽东东宁卫汉军镶红旗人、张朝璘为辽东广宁卫汉军正蓝旗人、张思明为辽东辽阳人(《(康熙)饶州府志》一说锦州人)、徐廷弼为辽东人、李廷禧为汉军镶蓝旗人、郎廷极为奉天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一年,同为辽东人的饶州知府黄家遴对于这一现象,有所表述:“尚方之贡岁有常课,至时有所兴造,则特选近臣莅之。”⑬那么,从顺康两朝督陶官的籍贯看,所谓“近臣”皆出自辽东。

表1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一览表(顺康部分)

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十九年间,朝廷并未委任具体的督陶官。此时江西的巡抚都御史董卫国(康熙元年到任)、白色纯(康熙十二年到任)皆辽东人。⑭那么,无论是依“国朝烧造御器裁督抚通判以本府军捕同知督理”的前例,还是依“康熙辛亥部题烧造祭器,转行巡抚委府县监造”的俞旨,于法于情,此时身为饶州府军捕同知的范文英都可被推为督理御窑的不二人选。毕竟与范文英同时的知府王泽洪(康熙七年任,十四年复任,十五年卒于官)是河北曲周人,其在“近”的程度上断然比不过来自辽东的范文英。

所以,在重视督陶官籍贯的顺康年间,在辽东人担任江西巡抚时,饶州府军捕同知范文英毋庸置疑地成为监造康熙十年御窑祭器的负责人。范文英康熙九年由兵部员外郎任金华府通判,隔年再迁饶州府同知。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两次职务变动,不由得令人怀疑,关于康熙十年祭器烧造所下之谕旨,也许就是为近臣范文英量体裁衣的一个公文流程罢了。至于款署“中和堂”瓷器的官窑气息之来源,似已不须多言。在烧造御窑祭器的同时或完成烧造之后,为御窑服务过的工匠为范同知所用已并非难事。甚至可以想象,范文英延续了监造御窑时对产品的严苛要求,所烧“中和堂”款的瓷器从材料到人工,从生产到成品的质量把控都与这一时期的御窑无差,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私人的款识而已。

雍正元年,饶州府奉文修建忠义祠,在职殉难的“瞻公”范文英庄严在祀⑮。咸丰十一年,金华府署内的中和堂毁于兵燹⑯。关于“瞻公”身份的探析,清初御窑在统治者的重视之下,促使辽东籍官员连续且深入地参与其中。这些来自同一地区的管理者对御窑产品的烧制是否存在一以贯之的来自其集团内部的影响,或许是值得继续讨论的新问题。

注释

①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版)第九章《顺治、康熙时期瓷器》:署“中和堂”款的是康熙早期器物,“辛亥”“壬子”或“癸丑”干支纪年的,分别为康熙十年、十一年和十二年所制……“中和堂”是圆明园中康熙皇帝所居的殿堂。这些署干支纪年款的中和堂器,就其制作精细的程度,结合康熙初“不尚尊号”的时代背景来鉴别,当非一般的堂名款器,而应为康熙早期的官窑产品。

②陈润民:《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康熙青花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最为丰富。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宫廷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

③汪庆正《简明陶瓷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中和堂”条:清宫内府的堂名。传世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1671年)及“壬子”(1672年)“癸丑”(1673年)三种八字款的青花釉里红盘,均属康熙时宫廷用器。

④如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周丽丽就从中和堂的设置时间着手,提出康熙内廷与皇家园林皆无中和堂的设置,故“‘中和堂’款瓷器不是官窑器,而是康熙早期上乘民窑作品”。

⑤张东:《康熙中和堂款瓷器小考》,《上海博物馆集刊》,2012年第344-359页.

⑥曹新吾:《瞻公为康熙民窑“中和堂制”品牌创始人之确证—顺就“中和堂瞻公制”款识说“瞻公窑”》,《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3期第92-95页。

⑦寅卯之变,即道康熙十三年甲寅、十四年乙卯之间的战火波及,《(康熙)浮梁县志》有此说,从之。

⑧《(同治)饶州府志》卷八,《武备志》武事,十六、十七:“时城守参将赵登举署道事,本府同知范文英、新任知府郭万国等方奋勇逆战于城北朝天门。贼布竹木器于道,马不能驰,复从缺垣空宅中伏鸟鎗夹击,势不能支,遂皆遇害。”

⑨彭涛:《康熙中和堂款瓷器官民窑性质的探讨》,《南方文物》,2011年第2期第149-153页。

⑩《(康熙)饶州府志》卷十一《陶政》:“康熙辛亥,部题烧造祭器,转行巡抚委府县监造。”《(康熙)浮梁县志》卷四《陶政》:“康熙十年烧造祭 器等项。”

⑪按:俞旨即圣旨。

⑫陈宁,徐波:《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文献考察》,《中国陶瓷工业》,2011年第4期第23-30页。

⑬《(康熙)浮梁县志》卷首,黄家遴序。

⑭《(康熙)江西通志》卷十四,二。

⑮《(同治)鄱阳县志》卷七《学宫》,五。

⑯《(光绪)金华县志》卷四,《建置·衙署》,一三。

猜你喜欢

州府御窑辽东
清代处州府知府补遗、考订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地下遗址篇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心向辽东
蝉诉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