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山石雕山水题材的鉴赏

2022-11-04江东海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建福州350001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寿山石雕刻画

江东海(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建 福州 350001)

寿山石雕作品工艺精美,是自然造化与匠人智慧的结晶,鉴赏一件寿山石雕山水题材的作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布局

寿山石雕山水题材作品,主要是刻画了山与水。山要有气派,水要有源头,山的起伏要气脉相连、峰峦跌宕;水可山涧倾泻,也可峡谷流潺。山峰与山峦的布局应虚实相生,虚中求实,密中有疏。注重刻画山川之骨和山川之气。这类作品通常情况下,以写意手法雕刻而成,多以浮雕、薄意技法表现,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之感。欣赏时,令人心旷神怡。

(一)构图种类

一件作品的气韵,首先看其布局,寿山石雕的山水题材作品与国画山水题材作品都讲究布局构图,若是布局合理则能体现山水的气势。自然界的山水千姿百态,如何将这绚丽多彩的山水融入寿山石雕,极为考验一个艺术家的布局能力。

构图有居中构图、对角线构图、斜边构图等,居中构图是寿山石雕山水题材作品常见的构图方法,一般山体位于画面正中央,营造出逼人的气势。主峰之外,雕琢一些小山峰加以衬托,小山峰是配角,为突出主峰而存在,中间高,四周低,才有错落有致的美感。同理,画面里的树木山石,要突出一棵树,然后再点缀花草山石。

对角线构图是以对角线为分界,一半雕刻山水,一半注意留白,在画面中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消除刻板、呆滞的气氛。而留白处略雕琢一些人物,则会让意境更为悠远。笔者的作品《携琴访友》(图1)采用了居中构图法,四面雕琢山峰,将幽深之溪谷包裹其中,屋宇鳞次栉比,颇有纵深之感。用浅浮雕技法雕刻一缕青烟加强平远之感,有了烟雾,便觉得苍茫辽阔。此外,还可以利用景物加强透视,如在山前雕刻林带、田埂,或者通过刻画河流的纵横加强平远效果。我们在鉴赏一件作品时,可细心观察水流,看水势变化,水势有平缓、有湍急,具体的布局根据山势的变化而变化。一件山水题材的作品整体若是没有提前布局构图,就盲目地开始刻画作品细节,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很难有协调的美感。我们一般在鉴赏一件作品时,也是先远观,看作品整体的气韵,无论山势是直还是倾斜,在气势上要出奇不平淡,看作品中的山是否险绝,重点是否突出。山水题材作品若给人的感觉是四平八稳的,那就没有气势可言,破除平淡无奇的方法是要见险绝,险绝的山峰一般有倾向性,也就是倒向一边。然而倾倒也要有度,作品要有重心,否则在视觉上失去重心,如同山峰太过险绝,就没有了协调之美。

从鉴赏的角度讲,我们首先看作品的构图,主体部分要突出,画面疏密得当,有松有紧,构图好,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二)注意留白

留白也是一种构图方法,以空白表达意象。它还有一个更为雅致的名字,叫“余玉”。山水题材作品的布局要注意留白,不要雕刻得太满,“满工”既费时又显得繁杂。留白是为了更均衡地布局,减少次要元素对主题的影响,让主题更清晰,确保层次感。一件艺术品,艺术性的高低往往就取决于作品的意境,中国古代诗画之美,就美在意境,而留白往往能够烘托意境。为了呈现作品的意境,艺术家时常会运用“写意”手法。写意一般是指国画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描绘求意境不求细腻,注重画面留出空白,是一种外形简约而意境悠远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在其他艺术领域也常常得见。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共性,除了国画,寿山石雕的作品也常常会运用到写意手法。

在寿山石雕山水题材作品中,雕刻师往往采用分层的方式分割画面,即“用水切山”。如连绵深色的山中,突现一道白色的飞瀑,将山纵向分为两半,又或是远处与近处的山峦,被弥漫于山间的浓重云气分开,色调深浅相间,浓淡对比分明又衔接自然。寿山石雕作品的留白十分重要,留白是为了让观赏者更好地沿着画面所表现的意境进行想象,引导读者超脱画面中的“实景”,向着更高层次升华。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中只有几道波纹、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是一片空荡荡的空白。就是因为那点留白,让人流连忘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的大型作品《花果累累》,冯久和在构思时,自觉吸收中国画的布局,讲究虚实、疏密关系,并且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留有一定让人思绪绵绵的空间。近些年,笔者利用浮雕技法创作了诸多作品,这些山水题材作品中皆有留白。笔者刻画崇山叠岩、苍松郁树、溪涧柴门、板桥通幽、高士清谈的山林幽谷之景。画面移步换景,意境清幽。融入写意手法,使画面既有景又不至于太满。

(三)虚实相生

在布局构图时,不可忽视虚实相生这一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可呈现出变化之美,我们刻画山水,刻画的对象是实的,观者却能从实的景物中联想到虚的意象。创作者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是虚,利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可营造出或虚或实的画面。我在创作时常常通过某些物象的刻画引发人们思考,如《山水有清音》(图2),灵感来源于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作品画面上只见崇山峻岭,陡峭赤壁,山路蜿蜒,画面看似无人,但是周围有鸟儿在展翅高飞,远处有烟火在袅袅升起。作品的意境通过故事情节体现,我虽没刻画一个人物,但是当人们看到升起的那一缕炊烟时,定会联想到不远处有人在烧柴。这就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人物是虚无的,周围景物是实在的。

二、看寓意

我们在鉴赏山水题材作品的时候,首先是看山石树木的布局,然后是看刻画对象是否具有美好的寓意或是引人思考的主题。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审美意义,这些动植物的寓意通过谐音、象征、比喻等手法在石雕中体现,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安吉祥的祝愿。具有美好寓意的题材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会通过具有美好寓意的题材去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例如刻画松柏寓意长寿;鹿谐音“禄”,取高官厚禄之意;蝙蝠与“福”谐音,有着福气连连的寓意;石榴南瓜代表多子多福;三只羊则有“三阳开泰”的吉祥寓意;猴子骑在马上则意为“马上封侯”;河蟹与“和谐”同音;红豆的颜色呈红色,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红豆是一种相思之物,所以红豆寓意爱情;龙凤则是权力、尊荣、吉祥的综合象征等。中国人崇尚喜庆幸福的美好寓意,因此鉴赏一件山水题材的寿山石雕作品,我们还要看作品中刻画的内容是否满足人们向往美好、祈盼安康的心理诉求。

三、看取巧

鉴赏一件寿山石雕作品,我们可从作者是否懂得“取巧”入手。“取巧”是巧妙地利用玉石不同的色泽、纹理、形状因材施艺。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设计思路都是围绕着巧色做文章。寿山石色彩斑斓,柔而易攻,雕刻师可根据色彩进行巧色处理。俏色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巧夺天工、天人合一之感。利用天然石材的色彩进行巧雕是寿山石雕的独特表现手法,一件山水题材作品若是能够巧妙合理地安排布置各种天然色彩,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雕刻师常常借石头某色或局部纹理雕琢出天趣人意的山水画面。例如原本是杂色的黑点可处理成翠鸟的眼睛,原本是裂纹的地方处理成老梅的树干,原本是粗糙的石皮可雕刻成枯荷,诸如此类,寿山石雕最难的恐怕就是“取巧”了。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山水题材作品常常综合了多种雕刻技法,不同的雕刻技法都会遵循“随色赋意”的原则。手艺人在布局时是根据石材原本的色彩来构思的,顺着天然的色彩进行布局,能够挖掘寿山石本身的形状和色泽的自然美。我时常借用寿山石的自然形状、质地和颜色来布局山水走势或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石材的消耗率最低,并获得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笔者的作品《枫桥夜泊》就是巧妙利用天然巧色进行创作的。石材中的白色刻画成水,水孕育万物。红色部分用于刻画树木葱茏的景象,树叶红了,意味着秋天到了。原石的色泽分布和形状走势均会影响作者的创作。刻画山水时对石材的形和色处理十分关键,我通过“相石”,即认真观摩石材,大脑进行艺术构思,最后再动刀,因为独具匠心的巧雕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石不同的色彩、形体特征。如笔者的另一件作品《清山探幽》(图3),灵动的气息萦绕着整件作品,原石上的黄色被巧妙地雕琢成古早时候的“草屋”,古旧质感、粗糙的瓦砾并没有多加打磨,呈现出一种山居的质朴感。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文人雅集于深山之中,悠然闲适。笔者利用浮雕技法刻画高山流水、树木葱郁、层层台阶。作品的整体布局依势造型,依色赋意,山林之境多了一丝生动。笔者的另一件作品《一江春水》(图4),也是依色造型的例子。原石红、黄、白、黑、灰五色相间,笔者根据原石颜色的分布展开布局与设计。因材施艺,注重对细节的处理,作品刻画了远山和一望无际的江水,近处停泊着些许船只,船上有游人,巨石缝隙中有顽强的绿植,江上还有自由翱翔的鸟儿……通过对不同色彩的利用,巧妙地将原本显得有点杂乱的石头变成了有层次、有意境的作品。话说回来,石雕虽然讲究因材施艺、巧取俏色,但石材色彩斑斓,如果在雕刻的时候过分热衷于利用石材的天然纹理、色彩进行创作,每一处的巧色都不愿舍弃,欲尽依石色施以造型,则过犹不及,造成布局上的严重缺陷,动物或山水比例严重畸形,使得整件作品看上去没有特色,让人找不到重点。因此,雕刻师应对作品有大的格局观,做到主次分明、繁简有度。

四、总结

寿山石山水题材作品的鉴赏可以有很多维度,布局是为了凸显作品的外在美,美好寓意则是为了彰显作品的内在美,二者同样重要,雕刻家要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进行合理的布局,赋予作品美好的寓意。

猜你喜欢

寿山石雕刻画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