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秦错金杜虎符的文物价值

2022-11-04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战国铭文秦国

蔡 淋(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是目前我国已经出土的虎符中时代最早、文字最多、工艺最精湛、保存最完好的一件虎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时代价值。

这件虎符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1978年征集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虎符为左半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形为走虎,昂首前伸、目视前方、尾部上卷。全符面有小篆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内容为:“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铭文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特殊紧急情况,不用核验兵符即可行动。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初县杜。”据清朝康熙七年修订《长安县志》:“下杜城在城南十五里,春秋时为杜伯国,秦为杜县,汉宣帝葬杜之东南为杜陵,更名此为下杜城。”杜虎符出土的位置在北沈家桥村东。距离北沈家桥村五百米处,东南距杜城一公里处的地名为南官道。南官道是古时通往子午峪的南北大道,是秦京畿东南重兵镇守的要地。其出土地点正处于在战国时期秦国杜县的中心地带,并且通过对该地附近出土的其他带有铭文的文物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可知,铭文中的“杜”即为战国秦的杜县[1]。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载:“秦惠文君十三年四月戊午,君为王。”秦惠文君即位后,一直称为“君”,至十三年起,改称“王”。史籍中记载的秦国国君中称“君”的,只有秦惠文君在位的十三年。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国君均称为“公”。自秦惠文君十三年改成“王”之后,秦国国君均称为“王”,直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改“王”为“皇帝”。因此,杜虎符铭文中的“君”很可能指的即为秦惠文君。其称“君”的十三年为公元前337至公元前325年,所以杜虎符的铸造和使用时间应当在此期间内[2]。

正是根据这段刻画清晰、保存完好的铭文,我们才得以知晓杜虎符是目前所知铸造时间最早的一件战国时期秦国虎符,并且也是反映战国时期秦国军事管理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一、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春秋战国历时五百余年,当这段历史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秦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小国,但经过三十余代国君500余年的苦心经营、开疆拓土、不懈努力,到战国后期,秦国逐渐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从公元前259年开始,到公元前231年,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秦军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后,乘胜进军,继续攻打赵国。公元前257年,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暂时解除了魏国、赵国的亡国威胁。节选于《史记·魏公子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写道:“‘……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这一段故事则是虎符实际使用的著名范例,也从侧面说明在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控制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兵符制度。

二、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的凭信制度由来已久,用于军事方面的主要是古代君主或者帝王授予臣属调兵遣将的信用物。最早有记载用于军事的凭信物是牙璋和珍圭。《周礼·春官·典瑞》中记载:“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周礼·冬官·玉人之事》中也有记载:“缘圭璋八寸、壁琮八寸、以眺聘。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中写道:“牙璋,判合之器也,当于合处为牙,如今之‘契—合’。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后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事和防伪的需要,产生了符,符被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据《战国策·秦策》记载:“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这些文字都充分说明了“符”作为凭信的作用。后来根据文献记载,常见的符,用金、银、铜、玉、角、竹、木等不同材料制作而成,上面书写文字,一分为二,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将左右两边丝毫不差地合在一起,方可执行命令。现代汉语中的“符合”一词即来源于此。

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铜制的虎形兵符自战国开始,此后即作为中国古代专用于调兵遣将的凭证,并被广泛而长久地使用。一直到隋朝,仍旧在使用虎符。唐朝时,唐高祖李渊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或菟符。武则天时期,又改用龟符。后来至唐中宗时期,又恢复使用鱼符。到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代则开始使用虎头牌,到明清以后逐渐演变为令牌,至此,动物形状的兵符就退出了历史舞台[3]。

三、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兵符要被制成老虎的样子呢?《说文解字》中说“虎,山兽之君也”。虎作为自然界中的猛兽,历来都被统治阶级视为权威或势力的象征。商周时期,就有很多青铜器上装饰有虎的图案。由于老虎威武勇猛,人们逐渐将老虎的形象应用至军事之中。因此,在军事上,人们常以“虎臣”称誉勇武的臣子;以“虎将”“虎贲”(bēn)称誉军中勇猛的将士;以虎骑、虎步作为军队名称;还常将军用器物以虎为名,或以虎纹进行装饰。所以,国家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也被制作成虎形,其用意正是象征着国君或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让人见符如见君令。符到即发,希望军队像老虎一样迅猛敏捷行动,克敌制胜。

“错金杜虎符”上的铭文是目前出土的历代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极为重要,所以制作精益求精,文字工整优美,谨严遒劲、书体转角周正,符合小篆体书法的演变发展规律,是研究秦小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小篆又称秦篆,产生于战国中晚期,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经过丞相李斯的整理,成为一种全国通行的书体,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字体,小篆可以说是书史转变之关键,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文字之源、书法之祖。“错金杜虎符”上的铭文,也让我们有机会切实感受到秦国文字规整挺秀、遒劲有力的独特魅力,为研究我国的文字和书法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蕴含的科技价值

金石学家所收录的先秦时期虎符的拓片及目前出土的先秦时期虎符的实物,可以看出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虎符多为铜制。古代铜矿资源稀少,开采难度大,且冶炼、铸造工艺复杂,所以青铜器极为珍贵。但其之所以珍贵,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大都使用陶范模铸制成,一般一范只铸一件物品。因此,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青铜器,每件青铜器都是独特的艺术品。用青铜制作兵符,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体现了军事权力的至高无上和独一无二,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功效。

先秦时期秦国虎符形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铭文为金字错书,虎符上的铭文从首至尾,文意完整。“错金杜虎符”上的铭文使用错金工艺制成,在虎身錾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打磨抛光。错金银工艺是青铜器的重要装饰工艺之一,出现于春秋中期或稍晚。战国时期,错金银青铜器甚为流行,几乎各国制造的青铜礼器、生活器、兵器等都使用了这种新工艺。所谓的错金银工艺,就是把金或银捶锻成细丝或者薄片,然后镶嵌于金属器物表面錾刻好的凹槽之中,从而构成各种花纹、图像、文字的工艺。由于金和银都具有美丽耀眼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利用这种技艺可以使不同金属的色泽形成鲜明对比,在青铜器表面创造出色彩鲜明、具有光泽的金属图案,从而达到美化器物的效果。因此当看到“错金杜虎符”时,它金光闪动的铭文,就会抢先进入你的眼帘。“错金杜虎符”生动的造型、精湛的错金工艺,显示出当时工匠巧夺天工的镶嵌技艺和制作水平,它历经数千年而光芒丝毫不减,熠熠生辉,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五、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虎符可以调动千军万马,但在古代却很少有伪造虎符的案例,原因就在于错金杜虎符身上自带各种防伪标志。除了上面的铭文以外,仔细观察其背面,会发现有凹陷、凸起的地方,它就是采用这种专有的榫卯结构拼合在一起的。由于虎符都是专符专用,样式、所载文字、内部榫卯结构都不同,并且青铜在铸造时产生的特殊纹理也无法复制。这些必须一一对应,所以即使拥有半符,也无法伪造出另一半虎符。除此之外,由于虎符被作为高级军事机密,其保密级别极高,见过的人少之又少,其铸造也必然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所以,很难伪造出一模一样的虎符。虎符作为一种承载国家军事机密的信物,它的铸、合、用无一不闪耀着古人的保密智慧。

错金杜虎符作为青铜符节器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对密码学认证的一种朴素追求。古人的信息安全智慧,在两千年后已经发展为专业的密码学,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虎符的精神一直发挥着巨大影响。RSA大会是全球最权威的信息安全峰会。2010年,中国第一次信息安全大会作为RSA大会的一个分支,当时就是以中国的虎符作为标志的。错金杜虎符不仅承载了秦人和当时华夏文明独步天下的军事智慧,以及缜密周详的国家动员机制,更是从古至今,中国人不断追求信息安全的见证[4]。

秦国之所以能从一个西陲小国发展成“战国七雄”,最终一统天下,离不开其尚武好战的传统文化因素和其经过商鞅变法之后逐渐形成的利于强化军事力量的各种制度。秦人早期与西北戎狄杂居,严酷的环境使得他们在发展与扩张的过程中,经常和其他部族为争夺生存空间发起频繁的战争。同时戎狄强悍的民风对秦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史书记载:“秦杂戎翟之俗。”因此,东方诸国称秦为“虎狼之国”[5]。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改变秦国的落后局面,他向全国公布了变法求贤令,商鞅受到感召,从魏国来到秦国。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全面推行新法。为了鼓励秦军士气,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制度,规定凡有军功者,均可获得赐爵位、赐土地、赐官职等奖赏。奖赏的多少以在战场上杀敌的情况为准。这一制度充分利用了秦人好勇尚武的特点,并以法律保障使个人力量转化成为国家战斗的力量,从而促使秦军在战场上更加勇于进取,形成了勇猛无畏的作风。

战国秦错金杜虎符所体现的战国时期为了加强国家权力控制的兵符制度,正是《韩非子·扬权》中所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真实再现。这种高度集权化的军事领导体制,使全国的军事力量都受中央控制,这种制度的实行也标志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正朝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方向迅速迈进。

秦国在西迁东进的过程中不断积极推行各种强国举措,将革新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以尚武精神为基础,加上完善的军队组织编制、严密的军工生产制度、完善的军事制度,秦国最终形成了“横扫六合”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而逐个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这种逐渐形成的基于中央集权、军令一统、律令严格的最高军事领导体制,使秦在统一全国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专制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种军事制度也为之后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核心,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对中国古代的影响深远而长久。

猜你喜欢

战国铭文秦国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战国玺印陶文释读七则
五张羊皮
战国少年孟轲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瞒天过海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鸡口牛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