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看“浙”里

2022-11-04陈国彪

浙江人大 2022年10期
关键词: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条例

王 芬 陈国彪 宋 超

新时代浙江乡村振兴成绩单如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为契机,为“浙”里的乡村振兴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2022年9月底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的报告。

精心部署 亮点纷呈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的报告。屠轶钦摄

5月7日上午,阳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

“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都比较强。要强化工作领导和组织保障,加强整体衔接配合,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拓展和放大监督成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在会上强调。

2022年是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的关键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的目标,将推进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作为重要任务,成立了由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任组长,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等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各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大积极参与,形成了全省各级人大同频共振,深入宣传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5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赴杭州、温州、湖州等六个设区的市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其他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为此次执法检查注入新动力。如以嘉兴、温州两市人大乡村振兴监督应用场景为试点,积极推进全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数字化改革。湖州、宁波等市人大通过“我为乡村振兴提建议”、乡村振兴调查问卷等,实现需求“秒达”代表、民情“一键”上传,为激活基层单元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解码”乡村全面振兴

报告显示,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我省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为全省经济稳进提质发挥了“三农”压舱石和底盘作用,取得了以下成果:

依法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形成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坚持高位推动,完善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坚持责任落实,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评价制度体系。坚持融合创新,强化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普法宣传。坚持数字赋能,构建数字乡村新图景。

依法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全要素保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着力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激活内生动力。着力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三农”投入机制。着力强化用地保障,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

依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迭代升级。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共绘引领乡村发展。出台《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传统村落建设规划设计等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共建共享,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同时,加强普惠共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法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固基础、强科技、增动能,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在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保供增效的同时,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集聚发展主平台,质量兴农提档升级。

依法加强乡村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深化“千万工程”,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推动乡村从美丽宜居迈向共富共美。此外,依法强化乡村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善治共富。

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

对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不少短板和困难。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法律法规、乡村振兴战略在我省的高质量实施,助力“两个先行”,检查组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突出变革重塑,持续增强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深化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宣传贯彻乡村振兴法律法规,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突出改革创新,持续强化人才振兴和乡村发展要素保障。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加快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新路径,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综合竞争力。同时,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突出共建共享,持续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一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二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三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重点,推进乡村新基建、交通、农民饮用水等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四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山区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帮扶,进一步健全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持之以恒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扶持。

突出优质高效,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打通利益链,推进乡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全力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还要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加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力度。

此外,报告还从“突出规划引领,持续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和“突出‘四治融合’,持续强化乡村治理”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关链接

湖州:推动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取得实效

朱凤华 李 莉

2022年5月以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为契机,打出“线上+线下”民意征集、清单式提交审议等创新组合拳,首次在全市实现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听取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全覆盖。

“线上+线下”民意征集“一键直达”

5月20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意见综合征集”应用场景向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发起了征求推进乡村振兴建议的活动。

收到意见征集需求后,湖州市人大代表、长兴县虹星桥镇宋高村党总支书记胡万传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村里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建议加快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落实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关键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胡万传把征集到的意见整理后,通过手机“一键上传”至意见征集平台。仅仅过了1 天时间,胡万传就收到了湖州市人大农委的答复:“建议收到,已与长兴县人大联系,并由长兴县人大转交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认真办理。”

而这只是此次意见征集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此轮意见征集涵盖了乡村振兴所涉产业、人才、文化等7 个领域23 类项目,共有3530 名五级人大代表参与,累计收到意见建议17540 条。

积极探索发挥专委会作用

为做好此次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全面体检”,2021年12月,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已经开始酝酿相关监督工作,创新履职方式方法,精心制定《关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报告的工作方案》。

为积极发动专委会委员专业性优势,先后开展了“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未来农场”打造等调研活动,向湖州市委提出《关于稳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的几条建议》等意见建议。

审议前,湖州市人大农委委员参与听取了专项工作情况汇报,在全面了解和评估本市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询问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重点内容的开展情况。

此外,湖州市人大农委认真梳理分析线上线下征集的问题建议,结合专委会初审意见,整理常委会委员审议意见,并邀请农委委员列席常委会会议。

“审议意见+事项清单”增强监督实效

6月13日,湖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湖州市政府《关于2021年度湖州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形成了常委会第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的审议意见。

“审议意见直面我们乡村振兴工作的问题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这背后凝聚着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的智慧与汗水。”湖州市人大农委主任委员张国强表示。

据介绍,在推动整改落实中,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精准监督、有效解决”的原则,分解整改任务,以“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的形式,做到各阶段监督工作任务具体化、目标化。同时,把督促整改作为提高监督实效的有力抓手,对清单进行动态监督,及时掌握整改情况,采用“销号式”督办方式督促落实,推动审议清单中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猜你喜欢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条例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My family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