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针刺提插手法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2-11-04陈国强孙国权姚良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活动度肩关节针刺

陈国强,孙国权,姚良星,王 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肩手综合征为中风后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多发于中风后2个月之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背水肿、病肢疼痛等,严重时可致使手指变性、手功能丧失,对中风恢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应尽早给予有效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1]。随着临床对肌骨康复的不断深入研究,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已广泛应用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状况,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搭配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单纯依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疗效欠佳,因此,需联合其他方法治疗,以提高疗效[2-3]。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认为其多与气滞血瘀相关,故治则应以化瘀活血、疏通经络为主。本研究用高频针刺提插手法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就诊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参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8~67岁,平均(54.86±2.38)岁;病程8~23d,平均(15.86±1.32)d;体质量指数21.49~27.32kg/m2,平均(24.63±1.04)kg/m2。试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6~68岁,平均(54.39±2.54)岁;病程7~21d,平均(15.57±1.24)d;体质量指数21.32~27.58kg/m2,平均(24.84±1.08)kg/m2;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超声检查确诊为肩手综合征,可坚持治疗,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因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肩部疼痛;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合并心血管、肾、肝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引导患者将肘关节伸展,选取肩部前伸位,进行背伸腕关节、手指伸直活动,并进行握手、搭桥等功能训练,适当进行肘关节、腕关节按摩,并防止肌腱、肌肉发生萎缩。

参照组: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①肩关节外展或屈伸:引导患者处于坐立位,医师将左手位于患者肱骨头处,右手稳定患者肩胛骨,进行肩关节外展或屈伸的同时,医师将患者肱骨头向后及外侧活动。②肩关节内旋:引导患者处坐立位,患者左手拉住右臂使肩关节处于内旋状态,医师将治疗带位于患者右肘关节处进行固定,另一端处于地面并用脚固定,两手位于患者腋窝固定肩关节后,使治疗带向下做尾端滑动,并用躯干使患者右臂做内收运动。1组10次,日3组,1周3天。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针刺提插手法进行治疗。选取合谷、阳池、外关、肩井、腕骨、肩髃、曲池,并根据患者具体疼痛部位选取后溪、中渚及鱼际,将选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选用1.5寸一次性针对外关、合谷、肩井针刺0.3~0.5寸,针刺阳池、腕骨0.1~0.3寸,针刺肩髃穴0.5~0.8寸,针刺曲池0.5~10寸,待穴位得气后,对阳池、外关、肩髃穴行提插捻转泻法操作,其余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1秒3次,均留针30min,日1次,1周6天。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减分率大于等于95%,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为临床痊愈。减分率70%~94%,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为显效。减分率30%~69%,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为有效。减分率小于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4周后肩关节活动度。其中肩关节屈伸、外展为将量角器轴心位于患者肩峰处,移动臂及固定臂分别位于肱骨长轴及腋中线进行测量;外旋为患者处仰卧位,轴心位于患者鹰嘴处,移动臂及固定臂分别位于前臂纵轴及腋中线进行测量;内旋、内收及伸展为引导患者进行手摸背,对两拇指间距离进行测量。

治疗前、治疗4周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量表(C-M)评分。其中VAS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C-M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 屈伸(°) 外展(°) 外旋(°) 内旋、内收、伸展(cm)治疗前 试验组 48 96.83±8.45 67.85±5.84 45.28±3.71 14.85±3.57参照组 48 97.52±8.27 68.35±5.47 45.96±3.58 15.24±3.38 t 0.404 0.433 0.914 0.550 P 0.687 0.667 0.363 0.584治疗后 试验组 48 133.49±11.74 102.48±8.56 70.63±5.84 6.27±1.93参照组 48 115.86±9.58 78.96±6.32 58.42±4.36 10.74±2.86 t 8.061 15.315 11.607 8.976 P<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VAS、C-M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C-M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C-M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VAS 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8 7.41±1.86 2.28±0.74 20.83±3.58 78.56±6.72参照组 48 7.35±1.75 4.26±1.37 21.36±3.65 53.39±5.24 t 0.163 8.810 0.718 20.464 P 0.871 <0.001 0.474 <0.001

6 讨 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多与中风初期肌肉功能衰退、静脉回流受阻有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水肿、活动受限等,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较易引起肩手关节畸形及周围肌肉萎缩等病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为目前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新应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起效快等优点,可有效促使肩关节松动,并牵拉其周围肌腱及肌肉,通过患者自助参与,可最大程度激活肩周肌群,并抑制痛觉传导通路,从而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6]。相对与传统关节松动术,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强调关节间持续滑动及生理运动间的配合,从而有效恢复关节正常滑动及肩关节活动范围,但单纯依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难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需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7]。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气血虚瘀,久之导致脉络空虚,气血不足,不通则痛。治应以通络活血为主[8]。高频针刺提插手法治疗通过对患病局部阳经穴位,如合谷、阳池、腕骨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化瘀活血、镇痛消肿、疏通经络之功;对外关、曲池、肩髃穴进行针刺,能激发阳气、疏通经络、运行血气。诸穴共奏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之功[9]。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4周后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C-M评分优于参照组。说明用高频针刺提插手法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有效缓解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针刺可对机体产生刺激,能有效对血管收缩及交感神经紧张度进行调节,从而促进病肢血液及淋巴循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解除局部软组织水肿病变,改善临床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可通过患者自主参与训练降低疼痛感,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故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0-11]。

综上可知,高频针刺提插手法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缓解疼痛。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肩关节针刺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清明的雨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