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2-11-04杨雅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6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专利知识产权

杨雅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0 引言

2021 年9 月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以下简称《纲要》),成为我国未来十几年内知识产权事业良好发展和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纲要》发布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格局阶段,与《“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实施时间同步,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纲要》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知识产权强国”是在国际竞争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其要求的不仅是数量和规模,更是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强大。换句话说,知识产权强国不仅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必须在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和文化意识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运营绩效,在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与支撑,有利于为国家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产权服务。然而,科研机构在执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处于弱势的知识产权管理环节,已经严重阻碍创造质量、运用水平和保护机制的提高与完善。鉴于此,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达到成熟的管理状态,尤为重要。

1 知识产权及其管理概述

知识产权又被称为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IP),是智力成果形成的财产性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能够依法取得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只在一定时间和固定地域内生效。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活动,其围绕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及利用开展,重点不仅是以权力为核心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知识产权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管理的日常工作分为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和利用等,而调控和运营以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才是知识产权整体工作的关键。

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从宏观上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活动的最佳目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以科研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管理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制度高效运行。宏观概念的阐述也明确了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能力。

2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科研单位在使用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其成果的产出主体是科技工作者和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也是引领前沿科学技术、攻克关键技术和现代工程重要领域的主体结构。总的来说,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及时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增强,且缺乏对具体技术是否需要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另外,科研单位的业绩评价和职称评定是以高水平论文数量、高级别科研项目、经费、专利数量以及获奖数量等为衡量标准,对以产品和工程为导向的科研人员进行考核。同时,与专利等成果相比,评审人员更关注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产出,这一点在很多重视基础理论的科研机构中尤为突出。这就间接造成了科研工作者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科技成果被盗用或丢失的原因在于科研工作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只通过论文、会议报告等方式发布科研成果,这不仅使科研成果失去安全保障,还可能损失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2.2 知识产权经费分配及管理不协调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专项经费分配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因为专利的种类不同,专利的保护期也是有差别的。比如,发明专利的保护期是从申请之日起20 年,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一般为10 年,在有效的保护期内要支付一定的年费,但研究项目的执行时间一般为3~5 年,比专利的保护时间要短。现有的基金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提前支付知识产权的维护费用,而研究项目完成后,该项目产出的专利仍需每年缴纳专利费用,且专利年费逐年上升,这将导致那些已经授权的专利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得到管理和维护。

2.3 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我国知识产权研究起步比较晚,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比较低,且科研机构的技术工作人员结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稳定的团队模式。我国科研机构拥有的团队中,人员专业水平低、技能较差。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拥有理工科、法学、工商管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知识,也要对科研机构下属企业经营、技术、产品和管理有较深的了解,通晓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内容和流程,具备全局思维,能够全面把控知识产权工作,包括日常管理事务和基于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与外部专业人员协作,实现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目标,创造知识产权效益。然而,部分科研院所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缺乏足够的关注,大部分知识产权教育只停留在提高人员的认识水平上,缺乏对人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培养。

3 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思路与方法

3.1 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知识产权管理是科研机构创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或机制,对于增强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 年12 月,我国颁布了《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其中充分明确了科研机构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划、实施、应用、检查以及完善等要求,包括知识产权政策、管理目标、组织结构基础管理及科研项目管理等的操作规范。对此,科研机构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对创新、实施、运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细化和优化,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系统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创新、应用、管理、保护和服务水平。

3.2 妥善制定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规划

严格、高效和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提高某一特定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首先,要根据科研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目标。比如,要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专利,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应当与策略规划相结合,而且能够被评价,如高价值专利的数量、转化数量及转化金额等。最重要的是,制定策略的人员要将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与目标以书面形式提交给高层主管,以保证各个部门的员工能够了解且有效实施。其次,科研人员要想了解国内外技术现状和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可以对本单位研发的特色领域进行相关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检索出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并通过知识产权咨询图表,对各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公司和发明者在该技术领域的占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划分该领域的技术热点和技术差距,这对后期研发规划、专利申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建立有能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作为知识产权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源,科研机构要自觉建立一支以高级管理人员或主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高素质、综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该队伍全面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在有效提高对知识产权管理认识的同时,还需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及效率。科研机构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专利代理人的知识更新制度,鼓励相关人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加强在职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尖端科技发展、了解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能够从事跨国研究和知识产权经营的人才,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和技术转让,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或技术水平,参与国际竞争。除此之外,科研机构还可以设立专利代理师或知识产权专员,对规模较大、知识产权数量较多、价值较高以及转化需求较强的研究团队进行单独管理,以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产出比。

3.4 制定依托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整体的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是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形成和积累专利的重要途径,其实施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产出的质量,进而对其效益产生影响,而高层的管理战略无法深入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鉴于此,科研机构要构建以科技项目为基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诊断分析、跟踪预警、监督评估和运营规划,使其融入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

此外,科研机构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体系,在项目开始或签署技术合同前,对其进行检索和分析。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以及研发结束后,要对其进行动态跟踪和风险预警,防止出现重复研究和侵权纠纷。在项目验收阶段,科研机构需要对现行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复查、完善和总结,检查关键技术点,核对知识产权台账,检查知识产权进度,编制项目知识产权验收报告。在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科研机构还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其进行自主实施或者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

3.5 助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科研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将知识产权工作落实到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这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障。除此之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效率。

科研机构应当设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部门,组织专家从法律、技术及经济价值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和分级,对市场调研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一套有组织的规划、推广和对接计划,然后进行合同评审和签署、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做好后期项目实施管理和合同争议处理。

3.6 完善知识产权库与档案管理

知识产权保护要做到“线上线下”融合,知识产权的文件、报告以及战略规划等都是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要在“线上”建设知识数据库、知识档案中心、知识文档等,对知识产权机密文件进行分类、存储、整理、共享和保存,保证知识不断更新、转化和创新,为科技研究工作提供服务。“线下”应将最终成文的正式书面文档纳入知识产权档案库并进行分类,如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证书、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备案证明、维权证明、各类检索信息、布局以及分析报告等,保证管理过程的有效记录和结果等有据可查。

4 结语

2021 年是“十四五”时期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和创新能力的开局之年,也是《纲要》推动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第一年。知识产权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赋予了科研机构更大的社会责任,科研机构在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这一时期是科研机构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贡献的关键时期。同时,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长期有效发展,科研机构应根据其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在机构内部推行知识产权标准化,全面督导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数据库和档案管理水平。科研机构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此外,科研机构要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应用体系,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知识产权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