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04晏小欢于江宏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力学思政专业

晏小欢 于江宏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2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 264003)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等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旨在以专业相关课程为基本载体,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要求结合各类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和落地点在于课程本身,通过课程实施发挥育人作用,保证育人实效。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建工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之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的专业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合理考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关系,并为后续的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思政目标是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建筑力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二、研究现状

1.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作出了明确指示。这次会议后,学者们开始开展基于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有学者基于“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大思政”等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统计出发文量从2016年的195篇到2020年上半年的2952篇,4年间发文量翻了15倍,由此说明学界对于这类主题的研究热度持续升高。本文作者同样基于相同主题进行检索,统计出发文量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共计23133篇,2年间发文量翻了10倍,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共计1875篇。说明学界这两年对于这类主题的关注力度在持续增强。

基于已有研究文献,沿着时间的脉络对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进行梳理,可以发现,2016年开始,学者们逐渐转变思政教育理念,从意识到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是关键,因此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到2018年,课程思政研究从最初的理论解读逐步过渡到教学实践层面,开展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者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逐步扩展到专任教师范围,基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从2019年至今,课程思政研究重点逐步聚焦到不同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特点、实施路径和有效评价。

2.建筑力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建工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之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合理考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关系,并为后续的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要真正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不仅要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与此同时,专业课程作为育才与育人的载体,要承载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以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融合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当本文作者基于“建筑力学”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工匠精神”等主题进行搜索时,只有相关研究论文3篇,由此可知,对于建筑力学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尚未形成较多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意义

“高校教师中80%是专业教师,开设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用于专业课的学习。”由此可见,各类专业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而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实施者和影响者。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内容。

本文作者作为建筑力学的课程负责人和主讲老师,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有:(1)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充分,需要从多方面凝练和发掘思政元素;(2)思政元素与教学之间的融合技术不足,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多样化载体途径,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适时融入;(3)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锲合度不够,需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学习同行课程思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开展有效的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可以推广的研究结论。

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建筑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课程内容和特点,通过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通过合理设计课堂实施环节,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做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四、主要内容

1.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总体设计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进行具体内容设计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挖掘重难点知识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研究;(2)课程思政的元素研究;(3)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研究。

(1)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研究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建工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之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所含力学知识的运用在专业实践应用中必不可少,因此会贯穿专业课程体系的始终。该课程包含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涉及的力学知识,各力学体系的各单元知识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但各体系之间内容过渡不连贯、相互渗透不足,并且有些概念交叉重复。因此,教师需要梳理课程知识结构,将所讲内容形成系统性的连贯的知识体系。建筑力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也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内容较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更为抽象,并且公式多、计算多,所以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理论粗时间,以实践深化理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升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采取的改进措施有:①结合真实工程案例。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讲解理论知识,从实践出发提出实际力学问题,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瑾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创建时事新闻专题。通过介绍行业发展动态和探讨专业前沿问题,让学生尽快了解行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帮助其逐步建立主人翁意识,并主动认识到自身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③创造课程人物力小白。通过“力小白的故事”,引入很多生活中的力学问题,使课程更有亲切感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力学知识。通过力小白参观各项工程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帮助力小白解答疑问,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鼓励学生编写“力小白的故事”,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用心观察生活;④开设“学长学姐求助栏目”。通过解答学长或学姐在工作实习中或转本备考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课程的传承,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解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自信;⑤远程实验室,试验“真给力”。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实现远程实验室共享学习,学生通过远程参与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力学试验项目,引发学生对力学试验的兴趣,并埋下力学研究的种子;⑥专家校友进课堂。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和优秀校友“进”课堂现身说法,解答困惑,树立榜样,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并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2)课程思政的元素研究

建筑力学课程是由行业发展需求转化形成的课程,和建筑工程项目密不可分。因此,课程思政的元素从建筑案例中提取,既可以与力学知识相关联,又能使思政教育的融入能润物细无声。通过视频、资讯、图片等方式建立课程的思政案例库。并通过对案例库进行思政元素提取,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框架。①古建筑案例。古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与此同时,古建筑诠释了“力”与“美”的结合,通过合理利用力学,实现了建筑外观多样性与结构合理性的完美统一。通过介绍古建筑,不仅可以向学生讲授建筑蕴含的力学原理,还可以通过建筑传达古人非凡的智慧和我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②重大建设项目。介绍我国重大建设项目,如闻名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通过重大项目介绍,使学生感受国家的繁荣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的奋斗精神、民族志气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励学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的建设发展;③工程事故案例。通过充分挖掘工程事故中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因素,将课程知识点与对应案例结合讲授,让学生意识到建筑工程中安全和质量的严重性,并充分体会到工程中力学知识应用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担当;④前沿科技实例。通过介绍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热点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⑤典型人物事迹:通过介绍我国优秀力学专家的生平事迹,或者重点工程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善于钻研、勇于挑战的职业精神和勤于思考、持之以恒的科研态度,让创新精神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立志做一个优秀工程师,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3)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研究

结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研究构建多角度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①以“生活真有力”进行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力学知识很多,通过生活中的力学观察,由浅入深进行课程内容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力学的亲切感;②以“BIM教学楼”沉浸式感受力的概念。以学生所在的教学楼进行BIM模型展示,所在教室的梁和柱就是最好的教具,从教学楼的施工过程讲解力学问题,到建成后梁和柱的受力分析,同学们通过BIM模型,进行专业沉浸式学习,分组构建力学模型,解决构造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强化团队协作精神;③以“奥运体现力”进行知识拓展。例如,通过介绍奥运会男子单杠比赛中单杠的材料演化历史,让学生了解材料强度的概念,并通过领悟材料强度只与自身情况有关,跟外力没有关系,提出生活中我们需要提高自身强度以抵抗外界压力;④用“试验真给力”感受科学探索之美;⑤用“工程案例”中的力学应用启迪智慧。例如通过介绍三峡大坝工程中的大坝设计,引发讲授用简化方法讲解平面一般力系,感悟力学化繁为简的魅力,培养知识运用过程中实事求是和严谨细致的态度;⑥以“大国工匠”感悟道德。通过工程背后的故事,感悟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2.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专业与思政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具体方法示例如下:

(1)案例讲授法:结合当下发生的实例进行讲授,比如在讲柱的受压计算部分,可以结合无锡高架桥垮塌事故,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结构的受力特征和超载运输带来的潜在危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沉浸式教学法:以学生所在的教学楼进行BIM模型展示,所在教室的梁和柱就是最好的教具,从教学楼的施工过程讲解力学问题,到建成后梁和柱的受力分析,同学们通过BIM模型,进行专业沉浸式学习,分组构建力学模型,解决构造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3)问题驱动法:通过课程的“学长学姐求助栏目”收集问题,学生分组领取任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充分提升资料搜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引申出“互问互答环节”,通过各组之间的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媒体搜索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通常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在讲述杆件截面法计算内力时,通过多名学生手拉手一起扮演一根杆件,感受手与手之间的力,既通过参与互动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力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分析目前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结合的方式,并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进行建筑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多角度思政元素,通过引入工程案例、生活力学、奥运力学、求助栏目、专家课堂和各类专题,多样化课程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内容应用维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创建课程新人物“力小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结合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

(3)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化教学途径,并通过引入专栏、专题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开展远程试验教学扩充学习途径,增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充分拓宽学生知识摄入渠道;

(4)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思政元素展现形式,达到教学手段“活”、思政教育“灵”的效果,深度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真正做到课程知识入脑,课程思政入心。

猜你喜欢

力学思政专业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