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古筝重奏教学中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04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重奏岳飞古筝

张 吟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重奏是来自室内乐领域的一种音乐形式,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单一的乐器独立完成,在重奏环节中各乐器之间相辅而行推动整个音乐向前发展,呈现出了独立性和协调性交织的特质。古筝重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仅有古筝为主体乐器的多声部重奏,另一类是古筝与其他不同乐器的合作重奏。古筝作为最常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古筝演奏与教学进入专业音乐教育范围,古筝重奏作品的创作也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古重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专业艺术院校中涌现了大量的筝乐团,如: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乐团”、星海音乐学院“岭之南古筝室内乐团”、四川音乐学院“天籁筝乐团”等等。随着这些专业院校乐团的发展、交流,古筝重奏曲目推陈出新,重奏课程在各高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在古筝重奏教学中融入多元化模式成为现阶段教学实践中一个醒目的切入点。

一、古筝教学的现状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对一教学是现在常见的古筝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欠缺,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成本相对高,会出现投入与收获不对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使之缺少合作机会,因此,学生往往有很高的个人表现水平,却不善于与他人协同演奏,忽视合作技巧,导致合奏中各个部分的和谐与平衡不复存在。不难看出,一对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技巧深度与意识层面发展都是不全面的。

(二)学生存在心态问题

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一些高校和教师为了迎合功利主义的意识形态,忽视了古筝学习的规律、模式和艺术素养,纯粹追求高难度曲目,让学生在短期内不断地练习同一首乐曲。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古筝学习者来说,这无疑与接受艺术教育的本义背道而驰,从而失去学习艺术的心境。

(三)高校古筝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校古筝学习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的演奏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然而,高校古筝教学并未配备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几乎都是由专业教师独立设计实施。纵观多年来古筝的专业课教学,一律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方式,设固定的教学目标,应用传统的独奏作品,主要传授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而一旦演奏技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学生应继续深化学习重奏技巧,但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古筝重奏能力的培养,教材中也不曾制定这方面的教学标准,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案。

二、高校古筝重奏多元化模式的教学分析

古筝存在历史悠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根据人文地理特征,古筝演奏技巧可分为南、北两派;根据风格特点,古筝演奏技巧又可分为九种类别。在古筝演奏技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得益于我国地大物博而受到不同的民间习俗、方言文化、风物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衍生出了多样的地方韵律。因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在重奏教学中,结合多元化模式教学,可确保学生掌握重奏的要领。

(一)高校古筝重奏多元化模式在古筝重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右手演奏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古筝演奏当中,弹弦是传统技法最主要的方式,通常在琴码右侧的琴弦上弹奏,也是筝乐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传统的古筝演奏当中,右手技术主要是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控制音乐的强度和节奏。古筝演奏中的单音技术是最常见的技术之一,而手指演奏法则是单音技术的主要内容。右手技巧还包含一些常见的技巧,例如连续声音技术和复音技术等。因此,在古筝重奏教学环节,应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度和重奏的节奏。

2.左手演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筝乐演奏中,传统的左手技法是根据琴弦张力改变音高的方式,利用手指在古筝琴码左边的琴弦上施加压力,丰富音符的音响效果。高校古筝重奏多元化模式应用中,需要学生掌握左手装饰声音的主要技巧,左手的功能在于旋律的点缀,修饰音色的美感,在演奏筝乐中起到显著的应用。教师应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左手演奏的技巧。尽管现代中国古筝演奏技术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筝乐演奏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的仍是传统古筝演奏技术。因此,在高校古筝重奏多元化模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合作,通过观摩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演奏,提出演奏的问题,通过排练过程中的实践交流帮助其他学生进步。其二,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演奏古筝的技巧,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目前,有许多新兴灵巧的乐曲,增加了许多创新的演奏方式,但没有采用古筝乐器的新调音方法或新的演奏技巧。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善于聆听音乐,捕捉音乐情感,并通过指法的反复练习,去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在排练课程中让学生全方位掌握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合作演奏的感知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晓畅作品的内涵。

(二)高校古筝重奏多元化模式在古筝技巧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1.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现代中国古筝演奏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是实现左手的灵活应用,左手能够突破吉恩法典所涉及的吉他代码的限制。双手演奏古筝技术最早出现于1935年,但是,这些方法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交流;直到后来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古筝演奏技巧及形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古筝教育在社会及专业领域获得了大量的普及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古筝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显示出更加稳健的特点,高校在古筝教学中,应采用多元模式,实现古筝重奏技艺的改进。随着文化融合和发展,在现代筝乐创作过程中必须创新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术。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术重视演奏姿势、手型,高校在古筝教学环节,应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演奏姿势和手形,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对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术的继承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尤其是在有其他乐器伴奏的基础上,更要突出筝乐的个性。在与西洋乐器重奏的环节,可以选择与钢琴或者大提琴配合。与传统乐器重奏时,教师在古筝重奏教学中,要传授古筝的演奏技法,重视传统技能的传授,发挥古筝演奏的创造力,启发学生对古筝这一乐器重奏的全方位理解,对作品更加深入的分析,感受重奏曲目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实现作品选择与实践的多元化

一方面,由于古筝乐器构造的特殊性,筝乐表达受演奏方法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其音响效果是不同的。古筝作为弹拨乐器采用的演奏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拨弦形式,其一提弹法,是指甲在拨弦时的运动轨迹是前后水平的,用这种方式演奏的声音在音质方面相对干净与清脆,音色明亮。其二夹弹法,是指甲在拨弦时的运动轨迹是从上方向下运动拨过琴弦,用这种方式演奏的声音在音质方面是更饱满的,在音色方面则相对较厚重。在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过程中,需要达到一定的载体和古筝乐器特性相结合的特点,才能实现古筝演奏技术的进步。目前,许多作曲家在筝乐表现力中开拓了更多新鲜概念,在探索新技术的过程中突破了双手演奏位置的解放,创造出的视听冲击力都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在古筝重奏教学环节中,应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与作品,将古筝重奏教学有针对性的分阶段进行,注重作品的视听效果冲击。同时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重奏作品,另外跨专业合作的新作品也需要加入其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阶段进行不同风格重奏作品的学习与实践,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目前,已经出版了大量古筝重奏作品有如:浙江音乐学院的《筝重奏曲集》、四川音乐学院《天籁筝乐团重奏曲集》、中央音乐学院《畅响筝团·重奏作品集》、上海音乐学院《古筝独奏重奏曲集》等,这类曲目教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古筝重奏教学课程内容,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使得学生能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重奏技巧与演奏经验。

三、多元化实践案例——课程思政与古筝重奏合奏教学的融合

(一)案例简介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促进其教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有力支点。同样在古筝重奏教学中也有大量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推进古筝专业思政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古筝课程独有的育人功能。针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爱国主义氛围的重奏、合奏曲目,如《黄河》《我的祖国》《灯火里的中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临安遗恨》等,本案例分别从乐曲介绍、乐曲演奏技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切入,浅析课程思政与古筝教学的融合,并通过二者的融合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古筝课程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塑造理想、健全人格,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入“课程思政”对古筝重奏教学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将思政元素渗透融合于各专业的教学中,所有学科都应该从原有教学中发掘其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一是强调全课程育人,课程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所有课程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而在课程中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二是强调全过程育人,这需要老师在所教授课程本身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课程中各类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其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在学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教育进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引导。课程思政三是强调全员育人,即强化每一位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相应的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这要求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不能只负责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应将专业课程也融入思政元素,给学生在正确道路上引领启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古筝的发展传播,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也涌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筝乐重奏作品,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都蕴含着博采众长的德育成分。古筝传承时间悠长,其作品扎根于多个历史时期,可以说是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并且在历史的演变中始终展现出其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学习古筝发展历史的过程,也是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历程。

很多优秀筝乐作品中同样传递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种优秀的品质,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等内涵。通过对此类筝乐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从音乐方面学习专业技能,更可以通过乐曲背景等方面深入了解作品传达的优秀理念,使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具象的、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学生实现专业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如在学习筝曲《战台风》时,可以领略到当时的码头工人,不畏风雨勇于与台风搏斗的英勇拼搏精神;学习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时,能感受到小姐妹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公社羊群,英勇的同暴风雪搏斗,将集体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奉献精神。

通过对这些诸多优秀筝乐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审美能力、道德素养、人格修养、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逐步的提升,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态度都有促进作用。

(二)《临安遗恨》古筝重奏中的思政元素

筝重奏版《临安遗恨》由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改编而来。原曲是从传统古曲《满江红》主题旋律取材并改编而成的作品。它描写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悲惨遭遇,一幅幅宏大场景下蕴含的是却是悲凉的底色,深刻刻画了岳飞身处存亡安危之下依然忧国忧民英雄气节。协奏曲版本是和钢琴搭配演奏为主,乐曲加强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话与合作,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在古筝艺术发展史上,于现代古筝作品的创作进程更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乐曲的主要描写人物是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这首乐曲的出世源于岳飞所写下卓绝千古的名词《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中充斥着英雄凌云之气,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一曲慷慨悲歌,充分展露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奋发踔厉的精神。

首先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从乐曲的创作背景,及岳飞作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入手,进行乐曲背景、乐曲感情基调的分析。感受岳飞为国尽忠,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背景的了解过程也是感知历史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教育学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有利于充分唤起学生意识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认同,极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满腔热情。

从乐曲结构来说,全曲共有七个部分,分别为引子、主题、主题的四段变奏及尾声。引子的开头以古筝各类演奏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岳飞“悲愤交加”的感情基调,随后摇指的渐弱,感情渐渐从悲愤转变为悲凉,仿佛是岳飞内心中的心酸与苦楚,最后几小节的模进,似以磅礴的气势烘托出了岳飞的英雄形象。主题段落的旋律宛转悠扬、柔肠百转,仿佛在声声诉说岳飞的生平,贯穿了生动的情节感。中间转调将情感递进,似是岳飞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无奈。进入主题变奏段,主题变奏共有四个段落,段落之间情感层层递进,似表达了岳飞在战场上为国家、为打败侵略者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主题再现段以一种悲伤的基调徐徐烘托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哀思。尾声以铿锵有力的扫弦结尾,仿佛岳飞对自己无法为祖国收复旧日山河,回京阙向皇帝报捷的无尽遗憾之情。通过对乐曲的学习学生以深刻地感受到音乐赋予岳飞的灵魂,增强其爱国情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信念根植于心中。

结语

传统古筝演奏技巧教学主要受到古筝演奏技巧固有规律的影响,而古筝重奏教学,则会面临来自诸如多声部、多乐器合奏、外部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多元化模式在古筝重奏中的应用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综合了古筝重奏演奏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就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给出了在古筝重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多元化模式为高校的古筝重奏教学带来了多样性,丰富了古筝课堂的内容,促进了学生重奏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

猜你喜欢

重奏岳飞古筝
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岳飞,我想对你说
岳飞遭秦桧陷害 手下大将缘何落井下石
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