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022-11-04汪仔健孙冰玉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心理健康

汪仔健 孙冰玉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持续关注学校美育工作,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系列文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足以见得美育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和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可见,美育工作是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一环。

一、美育的含义

追溯美育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和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对其的相关论述,最早关于美育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系统描述出现在德国美学家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美育首次在我国教育方针中正式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由担任教育部首任部长的现代学者马叙伦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他在开幕词中提道:“使受教育者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正如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中所讲:“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就是利用美学相关理论培养人们认识、感受、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品格、提升素养,使其向美向上发展。狭义上的美育为“艺术教育”,一般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是利用美学基本原理、按照美学原则渗透于其他各个学科教学之后形成的教育。美育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情感的教育,这也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或者说是一种趣味教育,主要目的就在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从而实现人类对于自身的美化,拓展个体的精神世界,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全面向美发展的人。美育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美的形象,从而领悟美的内涵,从内心中真正地感受到美。同时,欣赏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对于审美更高层次的需要,放松身心,还可以从中受到生活的启迪。

二、美育的教育功能

美育是培养人情感的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从国家最初重视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直到今天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举措,教育开始关注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入心、化人、怡情”的教育功能,这也使得美育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教育功能,不仅能使学生更轻松地应对学习,还可以在以后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美育可以培养人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塑造完美人格

美育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育强调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在学生思想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育逐渐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实现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其自身在自由、开放的生长环境中得以发展,减少学业压力。另外,在审美过程中,审美要素以一个完整的形态出现在人的面前,这个形象中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等社会内容,这个社会内容会作用于人的感知、情感等心理能力,使人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状态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各方面能力合作共生,从而为塑造完美人格提供可能。

(二)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校引导学生多观察美好的事物,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美的力量,学生在大自然中充分的探索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辨善于恶、美与丑,培养学生对自然,对民族文化,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向善向美的纯净心灵。美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挥学生智育的培养功能,绝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能培养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美育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培养出具有灵气、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以使学生运用高级思维,去思考问题,用美育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美育也可以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学生感受到美丑的区别,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规律,摒弃不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健康的体格,保持充满活力的心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美育可以贯穿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美育满足了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丰富了文化内涵。

三、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美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欣赏美的教育,还具有很大的心理学价值。学校中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性格。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校甚至是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考试中无法调整心态,无处释放压力,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面对失败与挫折等,如果学校忽视这样的问题,可能会使学生的压力无处释放,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会在学生未来的工作或生活中带来严重后果。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又一重要手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并通过美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借助美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通过美育这一非理性教育,培养学生审美人格,达到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美育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对美的事物拥有想象和比较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感觉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或者通过欣赏感人的形象或者优美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宝贵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其中优美的片段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美育也可以引导学生热爱艺术,在诗画和歌曲中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事物的价值,形成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与热情,增加对新生活的热爱,这种优秀的能力和品质,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美育对不同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学前阶段:培养对美的认知,发现生活美好

3-6岁的儿童开始用感觉去了解世界,喜欢用眼睛和手去观察事物,触觉灵敏,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能区分物体的类别,进行简单的分类,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渴求知识的时期,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美的定义,增加对美的认知,使儿童逐渐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使儿童形成在自然中主动去观察美,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加深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反过去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展,对开发儿童智力起到辅助的作用。美育对儿童心理的促进也表现在儿童想象力的提升上,在儿童的脑中,面包和糖果也是可以有生命的,而美育又使儿童对万物的想象更具有美感,在富有美感的想象力推动下,儿童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对生活充满幸福的感觉。美育的奇妙,在于它可以借助童话故事、绘本或游戏自然地传递给儿童,使儿童在无形中接受美的熏陶,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经意间被儿童吸收并应用于生活。

(二)小学阶段:培养优秀品质,建立乐观心态

小学的学生,大体为6-12岁的少年,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从模糊的想象到逐渐具有创造性,从虚幻的想象逐渐接近现实。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充满崇拜,服从老师的指令,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是教育工作者开展美育教育的最佳阶段。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美术作品其中包含着的坚持、努力、细心、认真等优秀品质,在对美术作品中的美好品质理解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品质就会逐渐形成,会在生活中去模仿好的品质,形成积极的心态。这种美可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文化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美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中,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美,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知识就会充满趣味性和直观性,更易于小学生接受。在美育的促进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优秀品质,更容易直接应用到生活中,逐渐的就会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能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建立是非观,学会体谅包容他人的关键时期,美育的渗透就可以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稳定的友谊,同时学会包容他人,肯定自我的价值,能正确的面对挫折,形成积极客观的心态。

(三)中学阶段:缓解学习压力,构建积极心理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迅速发展,精力充沛,抽象思维也迅速发展,不再轻信老师和家长的观点,喜欢自己去判断事物的真伪,享受验证的过程,独立性和批判能力增强,对待同学关系,友谊和爱情的态度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面临青春期的困扰和学业的压力,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学校和老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的突然增大,可能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及时有效的美育教育,就会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轻松地应对学业和生活。音乐和美术中都蕴含着很多思想感情,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经常用感性思维代替理性思维,这种感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思维和创造能力。当学生在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时,可以体会到快乐,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中所倡导的沉浸体验,这也正使其在音乐或绘画等过程中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美育可以激励青少年感悟生活的真谛,帮助中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对自身的情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美育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解决中学生内心产生的矛盾,达到以情感人的教育。因此,在进行美育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自我构建积极的心理奠定基础。

(四)高校美育:促进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

大学生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转折期,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步入社会后的交际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能极大促进大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但是当面对陌生人时,又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疏离感,在保守和竞争之间产生矛盾。在大学生中适当开展美育教育,可以缓解大学生内心的自我矛盾和人际交往矛盾,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竞争,并且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促进社会性发展,在步入社会中能与他人合理交往。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和科研能力,美育可以使学生从科学中感受乐趣,汲取知识,并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产生灵感,探寻新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在步入校园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感兴趣,也很少在教师讲授之外去进行额外的探索,但是在美育的引导和促进下,学生就会去主动探索知识,美育能够使大学生坚定理想,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良好的美育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中发现美好的品质,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充满热情和干劲。最为重要的是,美育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塑造一个美好的人格,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

结语

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中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热爱知识和专业,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育有着很大的心理学价值,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美育活动的开展,对各个学段的学生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甚至是完美的人格,都离不开美育的支撑。美育可以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各阶段教师也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美育与各个学科相联系,将美育的发展体现在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将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心理,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疏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减轻压力,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心理健康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