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传统文化于幼儿教育之中

2022-11-04李紫红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俗中华

■文/李紫红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融民间艺术于幼儿教育之中,融节日文化于幼儿教育之中,融民间文化于幼儿教育之中,能够丰富幼儿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既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结合幼儿现阶段生理、心理特征,设计相关传统文化课程,组织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力争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融民间艺术

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学中融入传统艺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

幼儿园绝大部分教学活动的进行都需要依靠幼儿的兴趣来驱动,如果幼儿不愿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就很难顺利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从幼儿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着手,设计了一次趣味性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留心观察生活,记录自己认为具有艺术美的事物。这种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中民间艺术的身影。幼儿完成了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挖掘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其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之美。

(二)基于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在幼儿阶段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动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认识新鲜事物。此外,幼儿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关注不同幼儿的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在班级里组织幼儿观看皮影戏,让幼儿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从而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探究。这样的教学既为课堂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又尽量照顾到了每个幼儿,从而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二、融节日文化

民俗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教师将民俗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中,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环境不仅能够影响幼儿的情绪,还能够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传统节日元素创设教育环境,让幼儿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从而丰富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教师在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时,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家园合作,开展节日教育活动

一些传统节日恰逢幼儿家长放假,这就为家园合作提供了契机。教师在设计民俗节日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亲子活动形式,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民俗节日相关活动。这既能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又能够加深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例如,教师在端午节期间组织了一次节日主题的亲子活动,设计了制作粽子、制作香包、踏青等活动环节,让幼儿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切实感受到了传统民俗节日所带来的乐趣,同时还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师通过丰富的活动增强了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认同感,也达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二)借助网络资源,设计节日课程

教师要灵活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更好地开展民俗节日的相关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搜寻与民俗节日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将这些有用的素材进行整合,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

例如,教师在向幼儿介绍中秋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幼儿播放了关于中秋节神话传说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故事。此外,教师还结合生活实际,向幼儿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让幼儿了解中国探月工程中“嫦娥一号”“玉兔号”等名字的由来。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古到今,让幼儿深入理解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了我国航天工程的相关成就,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融民间文化

(一)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学的渗透

音乐是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有调查表明,古典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古典音乐融入教学之中,让幼儿在感受传统音乐之美的同时实现思维的发展。

古典文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教师要依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经典作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幼儿充分体会到阅读古典文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通过互动游戏、故事教学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教师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传统文化贯穿于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等作为幼儿的午睡故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接触传统文化。一方面,这些故事能丰富他们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又如,教师在教学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视频。对于看过开幕式的幼儿来说,这并不陌生,他们都跃跃欲试,争相说出自己知道的节气。这既渲染了文化氛围,又引起了幼儿的回忆,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早已融入生活之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教师简单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中蕴藏的文化,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融合,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不仅能让幼儿从小树立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还要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自身的认知与发展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任务,让幼儿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俗中华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