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2022-11-04■文/窦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动手笔者

■文/窦 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教育是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的过程,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自主实验和交流探讨,幼儿能充分地感知科学探索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幼儿好奇心重,探索欲强,教师指导幼儿通过小实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科学小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动手操作是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步骤,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还不具备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往往以“包办”的方式代替幼儿进行操作。长此以往,幼儿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其次是忽视了幼儿生活化经验的建构。有些教师只关心幼儿是否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幼儿在生活中缺乏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再次是缺少发展性评价。有些教师只注重幼儿实验操作的最终结果,而轻视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潜力和进步,缺少对幼儿的鼓励和发展性评价,这不利于培养幼儿积极进取、敢于探索、乐于创造和想象的科学品质。

最后是忽视了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有些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往往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幼儿,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使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潜能难以发挥。

二、科学小实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引导幼儿对实验的内容、方法、材料、形式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可为幼儿喜爱科学、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很多小实验是需要多个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每个幼儿负责操作的那一部分都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只有每个幼儿都做好了,才能得到最完美的结果。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幼儿会对实验活动的内容进行探讨、改进。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变得更深厚了。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丰富性、新颖性、连贯性和趣味性。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是幼儿感兴趣并且能集中注意力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操作体验。在参加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与教师互动,而且与小伙伴互动,还与实验材料互动。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幼儿的大脑得到开发,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科学小实验使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设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让他们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架解决问题;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引导幼儿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思维等过程。这样做,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在动态的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小实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受到冲击,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去思考、分析、提炼、比较,主动探索科学小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比如,在进行“圆筒飞机”的科学小实验时,笔者首先折了一个纸飞机,并向幼儿提议:“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做的纸飞机飞得更远吧!”这一提议得到了幼儿的一致赞同。接着,笔者指导幼儿用之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动手制作纸飞机。在制作过程中,笔者继续提问:“大纸环和小纸环哪个在前面时飞机飞得更远呢?”在幼儿的认知里,认为大纸环在前、小纸环在后时,飞机飞得更远。通过实验,幼儿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当大纸环在后、小纸环在前时,飞机飞得更远。笔者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开始认真思考,并开始互相讨论起来。最后,笔者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对纸飞机的飞行原理进行了讲解,回答了幼儿心中的疑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引导幼儿去探究实验过程,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究实验真相,获得实验真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在开放的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设置开放的实验情境,为幼儿提供科学实验材料,让幼儿不断与实验材料进行互动,促使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幼儿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中习得新的技能,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科学素养。

比如,在“针筒水压机”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笔者展示了注射器,通过提问导入情境:“小朋友们都在医院打过针吧,那么这个注射器与医生打针所用的注射器有何不同?”这一问题引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医院的针可尖了!”“我最怕打针了,扎针时我会哭呢。”“这个好像没有针头。”笔者又出示了胶头管,让幼儿摸一摸,问幼儿:“说说它能干什么?”接下来,笔者将自主探索的机会交给幼儿,指导幼儿用针筒和胶头管展开科学小实验。幼儿在笔者的指导下用色素调出色素水,用一个注射器往里吸入色素水,然后连接胶皮管,在胶皮管的另一头连接没有吸色素水的注射器。当幼儿推动针管时,水遇到压力以后就会向另一个方向流动,压力越大,流得越快,压力越小,流得越慢。幼儿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理解了水压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邀请了几名幼儿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他们不仅流畅地进行了实验演示,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实验技能和经验,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三)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科学小实验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科学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收集和分析,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自主发现、比较,学会科学小实验的操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实验心得,并回顾和总结实验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小船的沉浮”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笔者首先给幼儿展示实验材料,并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材料,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些材料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处?你还知道你身边有哪些物体与他们一样重或一样轻?”接着,笔者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幼儿将吸管粘在泡沫板的底部,插杆穿过纸片后当做帆插在泡沫板上,把小船放入水中。要求幼儿观察小船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幼儿在实验中通过认真观察,很快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抛出几个问题:“如果想让小船沉下去应该怎么做?如果想让小船浮起来又该怎么做?”幼儿尝试了用橡皮泥为小船增重、在船的底部加吸管等方法,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小船的密度比水小就会浮在水面,密度比水大就会沉下去。最后,笔者乘胜追击提问:“当把玻璃球、泡沫板分别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幼儿不假思索地回答:“玻璃球会沉到水底,泡沫板会浮起来。”对于幼儿的回答,笔者满意地点了点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幼儿自主探索,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为幼儿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进入科学殿堂的关键。科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黄金时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小实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获得具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动手笔者
我也来动手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老师,别走……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动手画一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